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癌中它排第二,八成患者确诊时属中晚期

广西科普传播中心
原创
以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为己任
收藏

结直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中国,结直肠癌的新发病人数仅次于肺癌,属第二大癌症。2020年,中国有超过55万人新患结直肠癌,占中国新确诊癌症人数的12.2%。

结直肠癌患者早期没有明显自觉症状,多被误诊为痔疮、痢疾、结肠炎等疾病。“中国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诊疗现状调查”项目发布的中期结果显示,我国83%的结直肠癌患者在首次确诊时处于中晚期,其中44%的患者已经出现了肝、肺等部位的转移。

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做到早期诊断?如何开展科学、规范、综合的治疗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01 病因

人基因组突变累积和肠道微环境失调,是肠癌的发生高危因素。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高达90%的疾病风险是由肠道微环境失调导致。

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约1/4有患癌家族史,其中半数为消化道肿瘤。由于正常细胞的基因发生改变,患者体内由遗传得到一种易感性,加上某些激发因素,使组织细胞生长迅速,从而发展成为癌,表现为家族遗传性。

饮食因素对肠癌发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肠道菌群的代谢失衡。人体的肠道有100~1500种、近40万亿个细菌,肠道细菌基因组集是人类基因组基因的150倍,所以肠道菌群被称为人的“第二基因组”。肠道菌群具有参与人体免疫、保持营养代谢和能量平衡、生产必需维生素、保护肠道上皮(黏膜)免受病原体侵害和组织发育再生等作用。肠道微生态系统由菌群和人体共同维持,维持这一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平衡,对于菌群和宿主都具有重大意义。

大量食用加工食品、高脂饮食、纤维摄入不足、压力大、炎症,甚至儿童时期过度使用抗生素,都会改变肠道微生物群并诱导肠道微生态失调,从而导致宿主免疫系统低下,进而发展为各种疾病,这可能是年轻一代结直肠癌风险显著增加的潜在原因。

02 诊断

“难诊”是结直肠癌诊疗面临的首要问题。

肠癌发生与饮食、生活习惯关系密切,是多因素致病过程。不同肠段致病原因或诊断标志物不尽相同。缺乏特异性早诊标志物、致病机制不明、致病微环境未知等,都是制约肠癌精准诊断的“卡脖子”问题。

近年,这些瓶颈问题有所突破。一项覆盖86115名结直肠癌患者的研究表明,通过建立高效的早期精准筛查系统,检出率达到157/10万人,较普通筛查效果提高约6倍,极大地提高了结直肠癌患者早诊率。

基于多组学数据的肠癌早筛系统:简易居家取样

针对肠道微环境的评估,研发了肠道微环境菌群检测联合分析系统。基于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检测肠道菌群并结合机器学习精准评估肠癌前病变和营养健康指标,为全年龄段人群提供精准、全面、客观的肠道菌群及宿主肠道健康状态分析,使肠癌前病变(息肉、腺瘤、炎性肠病等)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成为可能。检测分析内容还包括微生物与主要营养成分、维生素、微量元素的关系分析,通过这些内容指导患者开展肠道微环境的精准营养补充、益生菌调节、有害菌干预。

结合微生物组学-表观遗传学-蛋白组学联合检测技术,研发出粪便多组学肠癌早筛试剂盒。传统肠镜筛查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但存在依从性差、侵入性损伤、肠道准备严格等不足,不适合作为大规模筛查手段。而该试剂盒是一种无需肠道准备的新型肠癌筛查技术,具有无创、方便和精准的优势,肠腺癌检出率高达93%。

基于多组学数据的肠癌早筛系统:医院级可靠检测

医学专家呼吁,要提高公众对结直肠癌高危因素的认知和早筛早诊意识,进而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03 治疗

“难治”也是结直肠癌诊疗面临的瓶颈问题之一。治疗不敏感、化疗难耐受、缺乏精准治疗靶点等,是结直肠癌精准治疗的难题。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年版)推荐的结直肠癌治疗包括外科治疗、内科治疗、放疗等。在放疗部分明确指出:结直肠癌放疗或放化疗的主要模式为新辅助或辅助治疗、根治性治疗、转化性治疗和姑息治疗。其中,立体定向放疗被特别推荐用于结直肠癌肝转移及肺转移治疗。

创新精准诊疗案例(左:转化前全肝病灶 右:转化后肝脏病灶可切除)

治疗的关键在精准。近年,这一领域的医学研究有了长足进步。针对肠癌患者治疗中营养失衡与肠道菌群紊乱的问题,研发出肠癌治疗相关的特征代谢益生菌肠内营养制剂,对肿瘤患者肠道微生物和能量代谢特征进行综合干预,快速改善存在营养障碍的肠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抗肿瘤治疗的耐受性、敏感性。肠癌患者因肿瘤负荷、治疗毒副作用等原因,能量补充障碍和体重下降明显,同时伴随着肠道菌群的紊乱、益生菌丰度的降低。通过宏量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的补充,给肠癌患者提供丰富的无葡萄糖能量来源,蔗糖零添加的配方可满足伴随有糖尿病的肠癌患者的营养干预需求。此外,益生菌的补充可以改善肠癌患者严重失调的肠道菌群,抑制肠道病原菌的生长及粘附,下调炎症反应,缓解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等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肠道中有毒代谢物和有害酶的产生,为患者提供精准有效的个体化治疗策略。

近年,科研人员在提高肠癌早诊率、实现术前精准分期评估、提高个体化治疗精准度上,均取得重大突破,实现肠癌I期患者5年生存率高达94%、II期患者5年生存率达82.2%、III期患者5年生存率达60.1%、IV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16.3%。所以,不要一谈癌就色变,一定要早筛早诊,确诊后要进行积极科学的精准治疗。

作者:刘林明

审稿: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唐卫中教授

来源:广西科学技术普及传播中心

评论
夏龙滨
大学士级
知道了
2022-07-01
翔雪菲
少师级
健康
2022-07-04
刘海飞123
少师级
已阅读
2022-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