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胖熊科普 】 误诊率极高的“螃蟹”肿瘤? 出现这些症状要注意

重庆市肿瘤防治科普基地(重庆市肿瘤研究所)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科普中国共建基地
收藏

说到血液恶性肿瘤,可能大家比较熟悉的是白血病和淋巴瘤等。其实除了这两种疾病以外,还有一种疾病的发病率也非常高,仅次于淋巴瘤已升至血液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它就是多发性骨髓瘤。

刘耀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美国南加州大学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

擅长淋巴瘤的个体化精准治疗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从事淋巴瘤与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门诊时间:周四上午

杨涛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肿瘤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擅长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常见血液肿瘤的规范化疗、细胞免疫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等。

门诊时间:周五上午

血液系统慢性肿瘤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正常浆细胞又称效应B细胞或抗体分泌细胞,由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增殖而形成,可合成和分泌各类免疫球蛋白(抗体),参与人体的体液免疫反应。而浆细胞一旦发生恶变,会在骨髓中广泛增殖,并产生一种没有免疫功能的异常免疫球蛋白,称之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进而引起一系列的组织和器官损害。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不可治愈的血液恶性肿瘤,发病率在1.5-2/10万,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率的20%,高发人群为40岁以上中老年人,中位发病年龄约为65岁,男性会比女性更加容易患病,男女患病比例为3:2。

多发性骨髓瘤有着高复发率的特点。相关报道显示,尽管常规治疗能取得暂时缓解,但一般患者在2-3年时间内就会复发,需要再次治疗,然后又会进入缓解、复发的循环。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多发性骨髓瘤是无法治愈的恶性肿瘤,现有治疗的目的就是尽量延长患者取得缓解的平台期,提高生活质量。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发病

目前,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和以下因素有关:

01

遗传因素

从发病人种看,美国黑人的发病率是白人的2倍,亚洲人发病率最低,有多发性骨髓瘤家族史的个体发病风险增高2-4倍。

02

理化因素

接触电离辐射,如过去曾患其他肿瘤行放射治疗或原子弹爆炸幸存者,以及接触化学药品、杀虫剂、染发剂等会增加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

03

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如人类疱疹病毒-8(HHV-8)、HIV病毒、EB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及具有慢性骨髓炎、胆囊炎等慢性炎症的患者容易发生多发性骨髓瘤。

04

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溃疡性结肠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患者发生多发性骨髓瘤风险也会增高。

05

基因突变

最常见的是免疫球蛋白重链IgH易位,如t(4;14),t(11;14),t(14; 16)及dell7p等。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尽可能避免这些可能的发病因素,平时多参加一些适当的活动,注意个人的日常卫生,防止一些感染情况发生,尤其是要注意口腔黏膜及皮肤的清洁。

拥有“螃蟹”的核心症状

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非常隐匿、复杂多样,因其四大核心症状的英文缩写连起来是CRAB,而CRAB在英文中是螃蟹的意思,所以多发性骨髓瘤也被称为“螃蟹病”。

C

高钙血症(Calcemia)在新诊断的患者中发病率约10%,临床常无明显症状,严重时可表现为恶心、呕吐、多尿、腹痛、心律失常,甚至嗜睡,昏迷等。

R

肾功损害(Renal insufficiency)主要是因为轻链损坏肾小管及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淀粉样变等影响肾功所致,尤以慢性肾功能不全常见,发病率约20%。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肾脏损害仅表现为蛋白尿或血尿,容易被诊断为肾炎。

A

贫血(Anemia)也是多发性骨髓瘤的常见表现,发病率约30%。临床症状多为疲劳、虚弱、头晕,运动能力降低等;但由于贫血发生缓慢,症状不明显,有的患者甚至发生贫血两年后才就诊,所以建议患者定期体检或因其它原因就诊时注意血常规的结果。

B

骨病(Bone lesions)是多发性骨髓瘤最常见表现,发病率约60%,主要表现为骨骼疼痛、溶骨性损坏或全身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以及骨骼肿块等。部位多为胸腰椎,胸骨、肋骨疼痛。但是容易误认为其他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骨质疏松等。

除了上述“CRAB”症状外,多发性骨髓瘤还可伴随其他症状,如因免疫力下降而出现反复感染;血清中M蛋白的增多,出现高粘滞血症和淀粉样变性,常会累及消化系统、肾脏、视网膜、心脏和外周神经等,而出现疲乏、视物模糊、紫癜、手部或下肢感觉异常、心衰、舌肥大、肝脾肿大等症状。

容易被误诊到其他科室

正是由于多发性骨髓瘤症状的多样化造成其较易被误诊。约有60%的患者可能以骨科症状就诊于骨科,30%的患者可能因感染就诊于感染科,20%的患者可能因肾功能不全就诊于肾内科,仅有部分表现为贫血或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会前往血液科就诊。因此,多学科诊疗协作尤为重要。不仅血液科医生需要关注多发性骨髓瘤,肾内科、感染科,尤其是骨科医生也需加强警惕,在临床上遇到上述症状时应充分考虑背后的原因。

当怀疑罹患多发性骨髓瘤后,以下一些常规检查有利于明确诊断:如血常规检查常提示贫血,生化常规检查提示血清异常球蛋白增多,尿本周氏蛋白阳性。骨髓检查提示浆细胞数目异常增多≥10%,且为形态异常的原始或幼稚浆细胞。骨骼X线检查可见颅骨特征性的多发溶骨性穿凿样改变,仿佛被害虫侵蚀了一般,所以又称虫蚀样改变,PET-CT、CT、MRI等发现病变的机会早于X线检查。而FISH可检测IgH重排、l7p缺失及13q14缺失等,如IgH重排阳性,可进一步检测t(4;14),t(11;14),t(14; 16)等有助于患者预后分层,并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

活过10年不是梦

并不是所有的骨髓瘤患者都需要立即接受治疗,一般患者出现CRAB等症状时才需要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一般分为诱导治疗,巩固治疗及维持治疗。对于新诊断的症状性多发性骨髓瘤,如患者年龄≤65岁,体能状况好,或虽然>65岁但全身体能状态评分良好的患者,经有效的诱导治疗后应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首选,相关数据显示,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瘤的长期有效率达到70%。对于不适合移植的患者,应该根据患者的体能状态用合适的化疗方案进行化疗,在患者经过诱导缓解之后,再进入之后的巩固维持治疗。

随着新药及新技术的发展,CAR-T细胞治疗逐渐在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中取得可喜疗效。1月24日,有媒体报道:巴基斯坦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朱安姆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顺利出院。经过治疗,患者的骨髓及外周血肿瘤细胞完全消失、肿瘤微小残留为零、血液单链抗体恢复正常水平,本次治疗实现了完全病理反应。徐州医科大学发表在《柳叶刀·血液病学》杂志的学术文章显示,研发了多发性骨髓瘤新型细胞治疗策略,应用针对CD19和BCMA两个靶标的人源化CAR-T细胞联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取得突破性进展,临床客观反应率达到95%。

到目前为止,多发性骨髓瘤仍然是一种不能治愈的疾病,在新药没出现之前,其中位生存期一般只有3-4年。但是近年来随着新药、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如免疫调节剂、蛋白酶体抑制剂及自体干细胞移植、CAR-T细胞治疗的成功应用,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症状,延长了生存时间,提高了生活质量。现在多发性骨髓瘤的中位生存期一般可达6-8年,不少患者可活过10年。因此,对于初次确诊的患者要有平和的心态,良好的情绪会带来好的免疫功能,良好的免疫功能对疾病的控制是很重要的,可以减少各种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取得更好的疗效和更久的生存。

文/胖熊 图/网络(请联系删除) 审核/血液肿瘤科

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成员

科普中国共建基地

重庆市科普基地 / 重庆市健康促进医院

重庆市科技传播与普及项目

国家卫健委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素养类项目

评论
靜靜的moon
进士级
学科普涨知识
2022-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