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我国政府在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上宣布,将同国际竹藤组织发起“以竹代塑”倡议,减少塑料污染,应对气候变化。这是人类历史上塑料环境污染治理具有划时代意义、具有里程碑的标志性事件,必将永载史册。
塑料曾经的科学荣耀如今演变成生态危机。1920年, 德国科学家施陶丁格出版了《论聚合》,奠定了塑料等高分子聚合物的理论基础,并因此获得1953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曾经的巨大成就,如今变成无孔不入、无处不在的污染,演变成地球生态的系统性危机,对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构成史无前例的威胁。更严重的是,塑料总量的12%在环境中最终分解成微塑料,它们不断深入人体肺部深处、进入血液,健康危害日益加深。
塑料环境危机触目惊心治理迫在眉睫。经合组织研究显示,2019年全球生产塑料4.6亿吨,如果不控制2060年全球塑料生产量将增长到12亿吨。联合国环境署2021年发布报告表明,1950年至2017年全球共生产塑料约92亿吨,预计2050年累计产量将增长到340亿吨。3月2日,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续会通过《终结塑料污染》决议,目标是探索可持续的塑料污染替代方案。
以竹代塑是减少塑料污染的最佳替代方案。竹子自然禀赋极其优越,生长速度快,3至5年就可以成材;全球竹林总面积约5000万公顷,每年可采竹材约11 亿吨资源极其丰富;全世界竹类植物有1642 种,可加工成多种日用品和工业工程产品,足以替代各种塑料产品;我国是名副其实的竹子王国,竹林面积701万公顷、竹子品种837个,每年可采伐竹材1.5亿吨,规模和产量居世界第一,以竹代塑优势明显。
我国已经探索出若干以竹代塑方案。原国家林业局2000年成立了公益性科研机构——国际竹藤中心,多年来他们和国内企业合作硕果累累。重庆瑞竹等公司竹纤维餐盒未来年产规模达到450亿时,足以替代塑料餐盒;安徽鸿叶、福建龙竹等公司竹吸管有望年产能达到250亿只,足以替代塑料吸管;江苏亨达公司竹格填料可以替代1.5亿到1.8亿立方米聚氯乙烯塑料填料;浙江鑫宙公司竹缠绕复合管,可以替代大量工程塑料等传统管材。
以竹代塑应对气候变化减碳效果明显。我国如果用竹纤维餐盒全部替代450亿只塑料餐盒,每年将减少26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竹缠绕复合管替代工程塑料管等五种传统管道75%时,竹缠绕复合管用量为3800万吨、消耗竹材1.1亿吨,实现减碳固碳1.54亿吨。竹产品涉及生活日用和工业工程多品类产品,已经形成100多个系列近万种产品,不断拓展以竹代塑应用范围,减碳力度会更大。
全球以竹代塑碳减排潜力高达30亿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有关报告显示,2015年塑料温室气体排放量估计为17亿吨,预计2050年增加到约50亿吨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5%。国际竹藤组织有关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每吨聚氯乙烯树脂碳排放系数为6吨二氧化碳,全球每年竹子可采的竹材数量约11 亿吨,假如全球每年用5亿吨竹子替代聚氯乙烯产品,就可减少3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减排数量惊人。
以竹代塑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迈向零塑地球。我们期待“以竹代塑”国际倡议尽早发布实施更多方案落地生根;期待国际社会制定“2030全球塑料零增长计划”,明确各国塑料生产量2030年后必须持续减少;期待制定全球废塑料强制回收处理优先序列,大幅提高回收比例、大幅降低焚烧填埋比例;期待倡议“2050零塑地球”全球行动计划,力争趋近零塑料,把塑料生产量降到最小、把污染控制在最低程度。
迈向“零塑地球”必须采取更多切实可行的措施。设立在我国的国际标准化组织竹藤技术委员会(ISO/TC296)要发挥优势加快制定更多的以竹代塑产品标准,国际机构、各国政府要加大以竹代塑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社会各界以及居民要积极使用以竹代塑消费品,工业界要大力开发更广泛的以竹代塑的工程材料。通过这些措施减少塑料污染、应对气候变化和加快低碳转型,推动全球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和健康的发展。
(文章作者:杨长江,来自中国国门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