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胖熊推送了一篇关于冬季进补的文章《冬季进补就是多吃大补的食物?专家说介个其实是有讲究滴,你吃对了吗?》,大家纷纷在后台留言:
“原来冬季进补还有这么多讲究,涨姿势了”
“感觉原来都白吃了(害)”
“药膳方子太实用了,还有啥子可以吃哟?”
“没看够,再推荐点哟”
正好看到这几天各种膏销售得甚是火爆,啥子蓝莓膏、桑葚膏、秋梨膏、酸枣仁膏的,这些真的是膏方吗?服用后会有效果吗?为了大家不上当受骗,我们今天说说膏方可好?
蒋参,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医肿瘤治疗中心副主任医师,主任助理,重庆市中医药学会肿瘤专委会委员,从事肿瘤治疗10余年,擅长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门诊时间:周四上午
冬季进补服膏滋 缓补更适合“治未病”
膏剂是中药传统8大剂型中的一种,在使用方法上一般分内用和外用。外用的以狗皮膏、软膏,巴布膏等为代表,内服的膏剂比较多,比如我们咳嗽常用的川贝枇杷膏、甘草流浸膏,这类型的膏剂有祛邪的作用,中药的味数比较少。
而老百姓常说的冬季膏方指中医养生膏方,它是膏剂中的一种,我们把它称为“膏滋”,通常由20~30味中药组成,制成后为半流体状,是根据不同体质进行调理或治疗的口服膏剂。
3
与其他中医剂型相比拥有三大特色:
■ 口感好,长时间服用容易坚持;
■ 保存时间长,一般冰箱冷藏可保存2~3月;
■ 药效温和,以缓补为主,适合长期服用。
同时,普通的中药汤剂,多以治疗为根本目的,处方中“进补”类的中药偏少,膏方是“疗”和“养”结合,服用膏方是补其不足,去其有余,而达到阴阳平衡,充分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不少膏方中还加入了蜂蜜、阿胶、鹿角胶等胶质成分后,补养的力量就更加显著了。
蓝莓膏、桑葚膏属于保健食品
膏方的制作是严格按照中药君臣佐使原则,不是所有叫膏的都是膏方,膏方首先它是药品,不是食品,也不是保健食品,而这些由单一水果制成的膏只能称得上是保健食品。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长期使用桑葚、秋梨也能达到补肾、润肺的作用,但首先要看这种食物是否合适你。毕竟每天食用累积的量也是不小的,如果和身体状况不符,甚至会有反作用。
蓝莓膏
性凉,味甘酸,属于黑色食物,对应肾脏及骨骼,经常食用具有补肾壮骨的作用。同时现代营养学分析,蓝莓富含的多酚类物质、花青素以及类黄酮,抗衰老、抗氧化、缓解老年性记忆衰退。
桑葚膏
味甘性寒,《本草纲目》中记载,桑葚单食,止消渴,利五脏关节,通血气,久服不饥,安魂镇神;捣汁饮,解中酒毒;酿酒服,利水气消肿。具有补血滋阴,生津润燥之功效。
秋梨膏
梨味甘、微酸,性凉,具有生津止渴、清热降火、滋阴润肺、止咳化痰等功效。蒋参告诉记者,与蓝莓膏、桑葚膏不同,历史上确有秋梨制作的膏方,被称为“秋梨膏”。相传是一个道士为唐武宗李炎治病所制,其方由《本草求原》中“秋梨蜜膏”化裁而来,选用嫩藕、秋梨、红枣、麦冬、川贝母、薄荷等9味中药熬制而成,治疗阴虚火旺,口燥咽干,咳久漱血等症状。
膏方不能DIY 四分质量靠熬制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尝试搜索资料,尝试在家制作膏方。
这并不科学,尽管一些经典膏方的用药配伍记载得很明确,但中药制作里流传着一句行话“六分开方四分制”,膏方制作工艺决定于膏方的质量。膏方的制作比较复杂,有着特定的程序,同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过程。
比如煎煮前药材浸泡不充分或火候控制不好就会造成膏滋焦化;蜜或糖没有提前炼制导致返砂;药材打磨不够精细,食用时出现碜牙等情况,都会影响药效和口感。
因此,在膏方制作的浸泡、煎煮、 沉淀、过滤、浓缩、另煎兑入、收膏、包装、凉膏等工序中,每一步都十分讲究,在家制作是完全无法做到的。
一人一方一炉 膏方进补润物无声
膏方之制定,遵循辨证论治法度,具备理、法、方、药之程序,根据个人体质特点不同,补虚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侧重点不同。膏方进补就像春雨,时间长、药效缓,润物无声,也因此医者必须深思熟虑,立法力求平稳,做到一人一方,因人而异。
“千人膏方”不科学 不同体质进补有区别
冬季的膏方市场火爆,进补不仅是中老年人的专利,一些年轻人尤其是白领阶层,由于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也加入进补队伍,膏方成为不错的进补品种。
如今,网购已经成为年轻人的主要购物手段,足不出户就可把所需之物送到家,于是一些“千人膏方”也应运而生。
但这些批量生产、出售的膏方并不科学。中医膏方讲究“一人一方一炉”,每个人的体质因年龄、环境、生活习惯等不同而各有差异,故选方用药也因人而异。
“千人膏方”易产生不良反应,在临床常见到患者冬季服用补药后出现胸闷、头晕、 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
膏方讲究“整体观念,全面调理;辨证施治,针对性强”,服用膏方与一般药物治疗不同,膏方更注重全面、整体的调理。
有经验的中医师会对患者详细询问、诊察,将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综合既往病史和身体现状开出患者个体特征的膏方,这样的膏方针对性强、效果好。
膏方要明辨体质治未病
■ 气虚质人群,膏方以补益元气为主;■ 阳虚质人群,膏方以甘温养阳为主;■ 阴虚质人群,膏方以甘寒养阴为主;■ 痰湿质人群,膏方兼以健脾化痰、利湿行水为主;■ 湿热质人群,膏方多为不宜,如遇兼有气血不足者调理时宜配伍清热解毒利湿消浊之品;■ 血痪质人群,膏方宜在用药中兼用行气活血化癖之品;■ 气郁质人群,膏方宜在用药中兼用疏肝行气,化郁散结药物;■ 特享质人群,膏方调理宜合用消风散、玉屏风散,以益气固表,和营祛风。
4类人最宜服膏方 儿童不建议食用
膏方适合人体阴阳气血有不同程度亏损需要滋补的人群,主要包括以下4种:
4
■ 亚健康人群。平时无慢性疾病,但容易感冒,长期劳累或压力负担过重而致身体虚弱的人,需要利用膏方平衡阴阳;
■ 老年人群。体力不支,精力不够,需要缓补调和气血;
■ 慢性病患者。处于已经稳定或病久而全身虚弱的人,或为增强体质而巩固疗效的人,服用膏方达到扶正祛邪的作用。但慢性病患者在发病期不建议服用膏方;
■ 康复患者。如手术后、出血后、大病重病后、产后身体极度虚弱的人,培补五脏,强身健体。
同时,膏方属于药剂,是药三分毒,不适合健康人群服用。对于绝大部分小孩也不适合,一是通常情况下,儿童气血充足不需要服用膏方,二是因为儿童处于发育阶段,食用膏方会干扰自身阴阳调和。
补气膏方不与萝卜同食 观察进食、大便情况
膏方口感较好也要注意量的多少。在进食膏方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大便的情况,进食、睡眠、口干、大便等情况,例如服用膏方后,吃不下饭,那便是膏方过于进补、油腻,脾胃无法消化。因为膏方服用时间长,发现出现这些问题一定要及时就医调整。
以下5个方面也要注意
■ 脾胃功能良好者,可餐前服用,脾胃功能欠佳者于餐后服用;
■ 遇有发热、腹泻、月经来潮等暂停服用;
■ 有人参、黄芪等补气的膏方时,应忌食生萝卜,因萝卜是破气消导之品。
■ 服膏方时一般不宜用茶水冲饮服用膏方,因茶叶能解药性而影响疗效,服用半小时后可饮茶。
■ 如遇感冒发热、伤食腹泻等,应暂时停服,待上述急性疾病治愈后再恢复服用,以免“闭门留寇”。
先食补后药补 专家推荐3款经典膏方
膏滋原是古代御医们为了皇亲贵族们的健康保健需求,具有治疗疾病、补虚扶正、保健养生的作用。这些经典膏方凝聚了历代众多医者大家的智慧结晶,成为医生开方配药的基础方。
精华来了
精华来了
精华来了
龟鹿二仙膏
■ 适合气血亏虚、久病体弱者
作为历史悠久的滋补名药,龟鹿二仙膏有多种剂型,如龟鹿二仙胶、龟鹿二仙丸、龟鹿二仙口服液等,其中尤以膏方形式最为著名。龟鹿二仙膏最早记载于明代《医方考》中,可益气养神,主治诸虚百损。
由龟板胶、鹿角胶、人参、枸杞子四味中药组成,其中的主药为龟板、鹿角。全方可生精、益气、养血,为气血亏虚、久病体弱者的滋补良药。但龟鹿二仙膏并非人人皆宜的“仙丹”,使用前需辨证。龟胶、鹿胶为滋腻碍胃之品,脾胃虚弱之人不宜服用。
两仪膏
■ 补益气血美容佳品
源于明朝《景岳全书》,主治补益气血。用于面色不华、头昏目眩、心悸失眠、体瘦气短,是后宫嫔妃们常用必备之膏。取人参120~250克 大熟地500克,用好甜水或长流水3.7升浸一宿,以桑柴文武火煎取浓汁。若味有未尽,再用水0.5~1升煎滓取汁,并熬稍浓,乃入瓷罐,重汤熬成膏,入真白蜜120~250克收膏。劳损咳嗽多痰者,可加贝母120克。
补真膏
■ 大补真元 中老年人最爱
源自明朝名医孙一奎的《赤水玄珠》,主治虚损劳怯。由黄精、山药、怀地黄、熟地黄、天冬、麦冬、莲肉、巨胜子、柏子仁等29味药组成,药味众多、组方严谨、配伍精当,是中医膏方代表性方剂。深受明朝慈圣皇太后、清朝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喜爱。
但“冬补”主要是针对体质虚弱的人。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心补”,如果我们身体本来很好,作息也比较有规律,那么就没有必要刻意进补。冬季食用羊肉、牛肉同样可以达到进补的功效,更适合健康人群。例如怕冷的人可以多喝黄芪当归羊肉汤,特别怕冷可以再加入少量附片。
3招鉴别膏方质量
我们把膏方又叫做膏滋,这个“滋”字有两层含义。一个是滋滋冒油的意思,意思是熬制的这个膏方醇厚,光亮。第二层意思是膏方要滋润爽滑,补而不留邪。“就像我们吃做的很好的蹄髈,肥而不腻。”蒋参表示,国家对于膏方的密度、不溶物、装量、微生物限度、含水量、黏度及出膏率等指标都有严格的标准,但这些很难用肉眼判断,比较简单的判断方式有一看二闻三尝。
辨别真假“三招”搞定
■ 膏滋剂外观应无焦臭、异味,无糖的结晶析出,表面应质地细腻、黑润,光泽晶莹,稠度适宜,表面无浮沫,且无糖的结晶析出,无“返砂”现象;
■ 鼻闻:道地加工、质量优良的膏方,气具药香,无焦臭味;
■ 口尝:其口感滑润,入口不得尝出固体颗粒(加入核桃、芝麻除外)。
文/胖熊 图/网络(请联系删除)审核/蒋参
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成员
科普中国共建基地
重庆市科普基地 / 重庆市健康促进医院
重庆市科委科技传播与普及项目
国家卫健委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素养类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