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2022 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 ▏刘莉:运动员的认可给我满满成就感

北京科技报社
爱科学 懂科技 有未来,北京科技报出品
收藏

在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科协等部门组织的遴选活动中,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等10名同志当选2022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并将作为2022年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候选人向中国科协推荐。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最美科技工作者的感人事迹,体悟他们身上的“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作、育人”科学家精神。

她在功能服装研发领域深耕20年。她研发的训练比赛服,助力中国队在北京冬奥会上取得佳绩。一起走近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刘莉。

冬奥会与北京相遇,世界领略到大国担当,看到中国运动员的自信从容。风采背后,凝聚着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冬奥”中的拼搏、奉献、创新、超越。北京服装学院服装科技研究院院长刘莉在功能服装研发领域深耕20年,直接为中国短道速滑队、中国花样滑冰队、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等 9 支国家运动队研发训练比赛服,助力中国体育代表团在2022北京冬奥会取得5块金牌、2 块银牌、2块铜牌的佳绩。在日前北京市委宣传部、市科协等部门组织开展的遴选活动中,刘莉当选2022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

走自主创新道路

冬季运动在中国起步较晚,相当一段时间内普及度低。遑论冬季运动装备和服装领域,执牛耳者一直是欧美发达国家。“中国运动员的服装装备要么由国外品牌直接赞助,要么队伍或者赞助商出钱去海外定制。”刘莉介绍道,在2019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冬季运动与训练比赛高性能服装研发关键技术》时,她面对的是国内冬季运动装备研发零散、不成体系的现状。

一切从零开始。刘莉及团队首先从资料搜集入手,“我们查了网络上所有的服装资源,哪一年、哪个国家、什么样的情况……我们将各类服装信息一网打尽,总结了非常厚的资料。”经过系列对比和测试,大家意识到冬季运动服装的卡脖子问题,提出一定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我们觉得必须自己做,科技助力冬季运动装备和服装,肯定是不能打在虚处,要打在实处。”

作为项目负责人,刘莉全方位展开“基础研究-技术研发-装备研制-应用示范”,实行全链条设计一体化实施,并凝聚国内纺织科学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生物力学、体育科学等领域的优势科研单位和制造企业,集结全行业优质资源,共克难关。围绕“冬季运动比赛服研发机理”关键科学问题和“快、护、暖、美”四个关键技术问题,刘莉及团队实现竞速类项目服装、防护材料及装备、耐低温保障材料、技巧类项目服装四类产品创新。

为保证每个运动员比赛服的合体性,刘莉走遍全国10个国家运动基地,完成全部22支运动队400余名运动员3D体型测量。为了解运动员实际情况、针对服装的实际需求以及试穿感受,她亲自带队往返学校以及训练基地。基地地处偏僻,没有合适的公共交通,她和团队的姑娘们开车5个多小时前往。

▲刘莉(左二)和设计工艺小组开组会研讨运动员服装设计(供图/刘莉)

“当运动员听说新运动服是我们倾力打造的,都很配合试穿。”刘莉说。运动员的认可带给刘莉满满成就感。以速度滑冰运动员高亭宇的服装为例,成衣经过 7 版试衣调整确认,于2021年9月26日首次亮相,助力其在速度滑冰“中国杯”世界 500 米速滑比赛中,以 33 秒 83 打破个人创造的国内最好成绩,为本赛季全世界最好成绩、500米全世界第三好成绩。

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

2018年年尾,刘莉接到为花滑选手韩聪、隋文静设计次年长崎世锦赛赛服的任务,“有点临危受命的感觉,当时我对花滑也不太懂,但得到了教练组的指导和帮助,申雪主席、赵宏博总教练、加拿大编舞教练也一直给意见。”

韩聪、隋文静组合最后摘取金奖,是那一赛季所有冬季项目中唯一一块金牌。“我们的衣服还是起作用了!大家都备受鼓舞,我开始觉得花滑和服装确实密切相关,设计比赛服是很有意义的事,值得做下去。”就这样,从花滑入手,刘莉开启了冬季运动装备的研发历程。

近年来,花滑舞台上刮起了“中国风”,王诗玥、柳鑫宇的《只此青绿》,彭程、金杨的《夜宴》……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为了能够在花滑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将中国元素巧妙融入到音乐和舞蹈中去,刘莉及团队在背后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我们请教了很多文史类专家、中国古代服装史的专家,一起探讨用什么样的色彩、纹样,能够让衣服看上去更有内容量。”不仅如此,团队还实现了设计、印花、加工全链条创新。

▲在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团体赛冰上舞蹈自由舞比赛中,中国冰舞组合王诗玥/柳鑫宇身穿刘莉设计的青绿色比赛服,犹如两只青鸟在冰面上翩然起舞(供图/刘莉)

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刘莉对花滑服装的认知也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过程。刘莉及团队实现竞速类项目服装、防护材料及装备、耐低温保障材料、技巧类项目服装四类产品创新。

随着经验的不断累积,她开始在服装上“做减法”——加入高定元素,更多地烘托运动员本身。“不过分华丽,又恰如其分,还能拿捏住观众的心理”,刘莉认为赏心悦目不是花滑服装的终极目标,服务比赛才是真谛。

在2021-2022赛季中,她总共交付冬奥花样服装40套,其中10套正式亮相北京冬奥赛场。

“与时间赛跑”

如果说花滑的服装讲求“美”,速滑的服装则更追求“快”。短道速滑作为传统优势项目,最吸引观众眼球。为“王者之师”设计制作赛服,刘莉的压力可想而知,“减阻是需要攻克的最大技术难关,大家都是拼命干,到了去年下半年那段时间通宵加班,睡在办公室里,真觉得时间不够用了。”

短道赛服的出炉最耗心血。刘莉向记者介绍道,由于短道服装属于高模高强材料,需要防切割,普通的染色工艺效果不理想,她还特意做了多处微结构设计,这就得找合适的加工厂。一个一个找,一遍一遍试,终于缝成了衣服,运动员又提出加润滑带的需求,她们又抱着衣服跑到厦门的加工厂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1月4日,所有环节终于完工,风洞测试的结果也很理想。但是冬奥赛事临近,运动员为避免受到外界干扰,都自主卸掉通信软件,科技人员也无法当面接触到他们。“在最后的时间里无法得到运动员的试穿反馈,这个月有点焦虑。”刘莉说。

不仅设计制作服装要“抢时间”,整个项目的研发工作都在“与时间赛跑”。研发又值疫情期间,执行最严格的疫情防控要求。每次进出基地需要上报审批,提供24小时核酸检测报告,有时甚至还要验血清、CT……为节约进出风洞实验室时间,刘莉及团队干脆连续一周吃住在风洞实验室,用速食维持这一周的营养供给。工作紧急错过吃饭时间,到下午甚至晚上才能吃上一口饭是常态,刘莉的胃病也因此加重。

“我们的队伍全是女孩子,大家对吃速食也不在乎,每次都说,‘咱们先熬几天,然后出去吃大餐去!’”团队将对工作的热爱,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每每回忆起这段特殊经历,刘莉都倍感欣慰。

填补功能服装行业空白

服装行业发展日趋精细化,科技赋能服装是大势所趋,智能服装的研发方兴未艾。其实早在介入冬季运动装备和服装领域前,刘莉一直致力于利用人体工学的研究方法,科学设计功能性服装与装备。航母特种防护服、FNF003型防毒服、陆军航空兵飞行服、一次性核防护服等一系列高精尖服装,她都曾参与设计。

在民用领域,她还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42所合作设计老年人防摔倒智能服装,通过弹出气囊为老年人健康护航 ;与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石墨烯高性能服装研发中心”,从人体工学、特种纤维研发、生物力学等角度进行功能产品研发……

“全国体育先进个人”“中国冰雪科学家”“中国冰雪之夜‘耕耘者’”“首都最美巾帼奋斗者”“首都劳动奖章”“北京榜样”等荣誉称号纷至沓来。嘉奖面前,刘莉潜下心来育人,静下心来科研,正和团队继续开拓尖端技术,为开创我国高性能运动装系统化研究做出更多积极贡献。

撰文/记者 李慧 图文编辑/陈永杰

新媒体编辑/吕冰心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北科传媒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违者必究

评论
观海听涛7279
秀才级
很多平岗位上的最美的人
2022-07-03
科普60e6a4935f33c
庶吉士级
点赞
2022-07-03
熊利敏
进士级
冬奥会与北京相遇,世界领略到大国担当,看到中国运动员的自信从容。
2022-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