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天然湿地面积越来越少,“零净损失”这种政策真的有用吗?

趣科普
原创
这肯定是科普界最有趣的账号!!趣科普,让科学流行起来!
收藏

湿地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代表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因为其介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独特性,也被称为“地球之肾”。

但是“名头”越大,受破坏的程度也越大。

看看隔壁的“地球之肺”有多惨,无中生有的遭受了一场火灾。

湿地正是目前受破坏程度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自1970年以来,全球共减少了35%的湿地。

但是也不能说人类对湿地不重视。

首先在联合国提出的17大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中,230项具体指标里有75项直接与湿地挂钩。

中国在2000年,也出台了国家湿地保护行动计划(NWCP),以及每五年一次的短期NWCP实施计划。

同一时期,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200多个新的湿地自然保护区。

而美国在1987年召开的国家湿地政策论坛中,更是提出了“零净损失”政策。

“零净损失”意思就是说,如果有人想把湿地中的水排干或填充湿地时,造成的湿地损失必须恢复,而方法就是创造一块新的湿地或者扩充已有湿地面积来抵消损失。

听起来好像挺不错的,因为只要这样做,“湿地总面积”就不会减少,所以这项“政策”也成为许多国家认可的湿地保护政策。

但是,近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发表论文称,这种简单的加减法,可不能用来计算湿地的面积变化。

因为这一政策忽略了湿地变化的重要特征,比如类别、位置、生态功能等。

以中国为例,中国湿地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其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中国东北、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卫星图与实地考察,分析了2000年至2015年全国河流、湖泊水库、沼泽等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与变化的主要原因。

先来看看造成湿地变化的原因。

农用耕地的扩张和城市化是东北和长江中下游湿地减少的主要原因。

在1996年,中国实施了“耕地平衡政策”,来保证全国粮食总产量的稳定;

2004年的农作物直接补贴政策和2006年取消作物税也让农民耕种的动力大大提升。

而作为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产地之一,东北平原在近十多年里,有大面积的湿地被开垦为农田。

另外与森林不同,部分地区的政策将沼泽视为“未利用土地”,所以沼泽很容易转变为城市区域。

其中东部四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长江中游)就减少了3593平方公里的湿地。

有失也有得。

在青藏高原,由于气候的变暖,高原上的冰川融化速度变快,从而增加了对河流、湖泊的供水。

比如纳木错湖和色林错湖就出现了明显的扩张。

另一个湿地增加的原因是大坝和水库的建设。

从2000年到2015年,中国共建造了80多个水坝,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随着大坝和水库的建设,包括许多农业用地、森林、灌木和部分城市区域都变成了开阔的水面。

就这样,中国在这十几年间,全国新增湿地面积2.76万平方公里,丧失湿地面积为2.61万平方公里。

从总面积来看,湿地面积增加了0.15万平方公里,好像挺不错的。

然而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

在这增长的湿地面积中,大多数属于人工建造湿地,中国的天然湿地,如沼泽、滩涂等,在十几年中,却减少了7562平方公里。

这样的“交换”显然不对等,因为天然湿地的功能并非人造湿地可以轻易替代的。

比如中国东北、东部沿海地区的湿地大面积减少,直接导致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受到影响,因为这些湿地是它们主要的栖息地和觅食区;

还有黄海沿岸的滩涂减少,像大滨鹬和大杓鹬等这种迁徙过程中完全依赖黄海滩涂的候鸟数量显著下降,已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全球濒危物种。

此外,虽说大坝和水库的建设增加了开放水面的面积,但也有可能会淹没陆地珍稀物种的原始栖息地。

比如云南糯扎渡水电站的建立就导致上游大片的绿孔雀栖息地被淹没。

其次,大坝建设也造成了河流与湖泊之间的湿地隔离,威胁到长江江豚等水生物种的迁徙。

总而言之,“零净损失”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举措并不能抵消人为造成的天然湿地损失。

湿地保护的重心应该先考察湿地的类型、质量和生态功能等方面,再进行针对性的保护。

不然这场和大自然的“等价交换”可太亏了...

评论
演绎无限精彩
大学士级
人工湿地增长,天然湿地却减少了,这样的“交换”显然不对等,因为天然湿地的功能并非人造湿地可以轻易替代的。
2022-07-06
坦 荡 荡
少师级
零净损失”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举措并不能抵消人为造成的天然湿地损失。
2022-07-06
中国陈建元
庶吉士级
湿地保护的重心应该先考察湿地的类型、质量和生态功能等方面,再进行针对性的保护。
2022-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