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月貌的命名规则是怎样的?

中国宇航学会
进入中国宇航学会公众平台,了解最权威的航天科普资讯。
收藏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于1919年7月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成立,该组织由当时的“国际天文星图计划”等组织合并而成。1922年,IAU任命了下属的国际月球地理实体命名委员会,启动对月球地理实体命名的规范化管理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整理和确认,1935年,该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规范化的月球地理实体名称,共641个名称得到确认。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一系列月球探测活动的开展,人类相继发现了月球上很多精细的地形单元。1973年,IAU将国际月球地理实体命名委员会的职能并入到新成立的行星系统命名委员会,并本着“公平、公正与服务于科学研究”的目标,制定了规范的月球地理实体名称申报审批程序。并不是所有被认出的月球形貌都会得到名字,按照规定,被命名的实体必须具有特殊的科学价值。体型太小的地貌也没机会,因为规定明确要求其直径或长度必须大于100米。

新的命名规则充分尊重传统名称体系。尽管人们已经很清楚月球表面的暗区不是大水面,但依然规定将相关形貌命名为“海、湖、湾、沼”,如澄海、雨海、梦湖等;月球上的山脉或山峰就以地球上山脉或山峰的名字命名,如亚平宁山脉、高加索山脉等;月球撞击坑以人名命名,这些人主要包括杰出的科学家或为人类航天事业做过突出贡献的人,如哥白尼撞击坑、哈勃撞击坑、加加林撞击坑等;已命名撞击坑周围的附坑(卫星坑〕以撞击坑名称加后缀字母命名。

哥白尼撞击坑

随着月球上越来越多的各类地形单元“名花有主”,有命名价值的实体已经越来越少了。

参考文献/陈求发.探秘全月图[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