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在广东阳春,这些植物新种的发现具有什么意义?

中国科普博览
原创
中国科协、中科院携手“互联网+科普”平台,深耕科普内容创作
收藏

当分类学家发现并命名某一未被命名的生物物种时,就将它叫作新种。那怎样才能知道这个物种没有命名呢?

这就先需要确定它是属于哪个科哪个属的物种,然后查阅文献和标本,确认我们发现的物种跟这个属已经发表的所有物种在形态上都不相同,才可以确定为新种。

新种要得到学术界的承认,还需要经过形态描述,指定模式标本并正式发表,并且还得符合国际通行的命名法规。所以要发表新种,首先你得了解与这个新种相关的分类群。其次,你还得找对地方,也就是有可能发现新种的地方。

有这样一个城市,叫广东阳春,这个城市对植物新品种的发现至关重要。广东阳春,是著名的模式标本产地。据统计,以阳春的模式标本命名的植物名称多达60个,名字中带有“阳春”的植物也多达15个。

1938年,陈秀英发表了由中国人研究命名的第一个阳春植物新种——孪叶羊蹄甲(陈又生 摄)

在阳春,科学家发现了啥?

从种类上看,阳春的植物模式标本参与了约60个植物学名的命名,其中仅山茶科(广义,包括五列木科)就有10个学名是根据阳春的植物描述的,苦苣苔科有5个植物学名是根据阳春的植物命名描述的,冬青科有4个学名是根据阳春的植物命名描述的,其中3个学名由厦门大学的曾沧江(1928~1982)命名。

杜鹃叶山茶(又名杜鹃红山茶),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是山茶属花期最长的种类,是极为宝贵的茶花育种种资资源,现已广为种植用于园艺观赏,该种就是华南植物园的卫兆芬(1934~)于1986年根据阳春的标本命名的。

杜鹃叶山茶 (陈又生 摄)

杜鹃叶山茶的发现地(陈又生 摄)

虎颜花是在阳春发现命名的珍稀植物,仅分布于阳春和信宜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由昆明植物研究所的陈介(1928~2011)根据阳春的标本命名。

虎颜花(陈又生 摄)

猪血木,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是阳春特有的极小种群植物, 由中山大学的山茶科专家张宏达教授(1914~2016)根据阳春的模式标本命名。

猪血木(陈又生 摄)

阳春耳草是阳春的特有植物,是耳草属最具观赏价值的种类之一,由华南植物研究所(园)的茜草科专家高蕴璋(1917~2005)等人命名的。

阳春耳草 (徐晔春 摄)

小城市阳春,为何频频成为新种模式标本产地?

阳春作为新种频出的模式标本产地,在中国植物学界可谓备受瞩目。那么,什么是模式标本产地呢?原来,当我们要确定及发表某一群生物的学名时,需要指出此学名的特征与作为分类群概念的模式标本,这些用于命名的模式标本采集地点,就称为模式产地。

中国著名的模式标本产地有福建武夷山、四川宝兴等,因我国植物分类学起步较晚,早期这两个地方主要是外国人在此考察采集,因此这些物种大部分是外国人命名的,模式标本大部分保存在西方国家,这可给后来研究植物分类学的中国学者带来了不少麻烦,早期的中国学者要研究这些中国植物,还得跑到国外去看模式标本。

由此,以华南植物园创始人陈焕镛(1890~1971)院士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近代植物分类学家,立下了“中国要有自己的植物研究队伍,中国人要自己研究中国植物”的宏愿。

而广东阳春,正是这么一个见证中国植物分类学家们实现梦想的地方。当时的广东阳春,外国人几乎没有涉足,主要由中国人在此考察采集,大部分学名也由中国学者命名的,因此模式标本大部分保存于国内的标本馆,其中绝大部分就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

从自然条件来看,阳春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境内有河尾山、云雾山脉、天露山等山脉,最高峰鹅凰嶂海拔1337米,主要地貌包括山地和丘陵。阳春地处热带北缘向南亚热带过渡地带,年均气温高达22.1摄氏度,降雨期长,降雨量大,年均降雨量约3429毫米,是广东的降雨中心。

物种丰富、生境优美的阳春鹅凰嶂自然保护区 (陈又生 摄)

一些热带性质较强的植物如见血封喉、猪笼草、倒吊笔、多香木、牛筋藤等的分布北界即在阳春。阳春最有名的植物当为“阳春砂仁”,植物学名为砂仁,通常称为“春砂仁”,是中国四大南药之一。由于阳春是砂仁的地道产地,故有“阳春砂仁”之称。

砂仁,又名“阳春砂仁”(陈又生 摄)

2003年,据华南植物园的王发国(1978~)等科研人员的初步统计,阳春鹅凰嶂自然保护区有维管植物超过1580种。但是阳春的植物本底调查依旧尚不全面,由于地形复杂以及热带植物开花时间极为分散,另外很多区域没有被考察涉及,阳春的植物新种和新分布记录依旧在不断发现之中。

阳春,中国近代植物分类学发展的缩影

广东阳春,见证了中国近代植物分类学的发展历史。我国的近代植物分类学开始于上世纪10-20年代。

北京大学的钟观光先生(1868~1940)是我国最早开展植物科学考察采集的学者之一,他最早于1918年11月涉足阳春的植物考察,采集了少量标本,但这些标本没有涉及学名发表,目前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植物所标本馆和北京大学标本馆。

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的黄志是第一位在阳春开展大规模植物考察的采集家。1933年至1957年,黄志在阳春采集了大量标本,这些标本目前主要保存于华南植物园标本馆,包括20个学名的模式标本。

其中一份棕榈科植物标本被送给德国植物学家Burret鉴定,1937年Burret据此发表了短轴省藤。1935年黄志在阳春采集的一份豆科植物标本,1938年由陈秀英发表作为孪叶羊蹄甲的模式标本。

黄志在阳春采集的模式标本还包括虎颜花、阳春冬青、阳春鼠刺、扁果润楠等著名植物。为了纪念黄志的贡献,以他名字命名的植物学名包括:天峨槭(Acer wangchii)、信宜润楠(Machilus wangchiana)及 长叶乌口树(Tarenna wangii)等。

阳春鼠刺 (陈又生 摄)

由于很早就开始在阳春大规模植物采集,华南植物园也由此成为最早开展阳春植物研究及发表最多阳春植物新种的科研机构,其中参与发表及命名的阳春植物新种多达21种。

1953年,华南植物园的陈焕镛命名了扁果润楠,1952年何椿年(1906~1968)参与发表了拟小花木五加,1959年侯宽昭(1908~1959)和高蕴璋发表了短穗天料木。1982年谭沛祥(1919~1991)命名了蜡黄杜鹃,1983年罗献瑞(1927~2000)命名了石生螺序草,2013年邱华兴(1929~)发表了阳春山龙眼等。

扁果润楠 (陈又生 摄)

阳春度量草(陈国棣 摄)

阳春山龙眼 (陈又生 摄)

中山大学的张宏达教授是命名阳春植物最多的学者,他依据阳春的模式标本发表或合作发表了9个植物学名。张宏达教授根据林万涛的标本命名了圆籽荷,单种属植物,也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长梗杨桐。

圆籽荷(陈又生 摄)

长梗杨桐(陈又生 摄)

华南农业大学的李秉滔(1936~)发表了隐脉叶下珠,徐祥浩(1920~2017)命名了胀管玉叶金花 。

1998年,福建师范学院的林来官教授(1925~2014)依据华南植物研究所(园)著名采集家梁向日(1907~1986)在1957年采集的模式标本,命名了阳春红淡比。

发现植物新种,或许你就是下一个

由于阳春的植物本底调查尚不全面,近年不断有植物新种或新记录被发现,如广东常山是2018年才发表的新种,盾叶蒲儿根和斜檐关木通均是2019年才发表的新种,厚瓣鹰爪花是2021年发表的,均为阳春特有的狭域分布物种。据说还有两个来自阳春的新种正在投稿之中,目前尚未正式发表。

新时期的新种的模式标本通常是新近发现和采集的,往往采集人直接参与了物种命名,如华南植物园的叶华谷(1956~)参与采集和命名了阳春的8个植物名称,其中有两个种是与邢福武(1956~)合作发表的,王瑞江(1968~)在2016年参与采集和命名了阳春螺序草,郑永利(1976~)和邓云飞(1970~)合作发表了阳春报春苣苔。

华南农业大学的曾思金(1989~)2016年参与采集和命名了庄氏异药花,黄戈晗(1992~)与郝刚(1966~)在2018年参与采集和命名了广东常山。华南植物园的周欣欣(1980~)在2019年参与采集和命名了斜檐关木通。

庄氏异药花(徐晔春 摄)

中山大学的廖文波等在2018年命名了鹅凰嶂秋海棠,刘莹(1982~)在2019年参与采集和命名了菊科植物盾叶蒲儿根,合作者有华南植物园菊科专家杨亲二(1964~)。

盾叶蒲儿根 (陈又生、徐晔春 摄)

最近的新种是番荔枝科的厚瓣鹰爪花,由仲恺农业学院的薛彬娥(1986~)等人在2021年依据周欣欣于2019年采集的模式标本发表命名。

阳春有相当多的石灰岩地区,近些年发表的新种,如斜檐关木通、阳春螺序草、阳春度量草、鹅凰嶂秋海棠、广东秋海棠、厚瓣鹰爪花,以及几个苦苣苔科植物都是在阳春的石灰岩地区发现的。

其中,心柱报春苣苔由植物爱好者王炳谋(1984~)在野外发现并采集了标本,然后与广西植物研究所的苦苣苔科专家温放(1976~)在2016年合作命名发表。所以,如果你也是植物发烧友,也是有可能参与发表新种。

因为热爱,所以选择坚守与传承

从中国的第一代采植物采集家(钟观光),到民国时期至建国初期的第二代采集家(黄志、梁向日),到21世纪初期的系统性调查采集(叶华谷等),再到现在主要由植物学家开展专科的分散式采集(如曾思金、刘莹、温放等),广东阳春植物新种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离不开一个多世纪以来几代采集家和植物分类学家的坚守与传承。这些学者主要来自岭南地区,其中多数来自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阳春的植物研究历史,见证了岭南地区植物分类学的发展,也见证了华南植物园的发展。植物分类学的研究,正是由不同时期的分类学家薪火相传,才取得如今植物分类学研究百花齐放的盛况,也实现一个多世纪前“中国人自己研究植物学,自己命名植物”的梦想。

(注:文中拉丁文名应为斜体)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陈又生(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评论
坦 荡 荡
少师级
实现了“中国人自己研究植物学,自己命名植物”的梦想。
2022-07-11
演绎无限精彩
大学士级
广东阳春植物新种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离不开一个多世纪以来几代采集家和植物分类学家的坚守与传承。
2022-07-11
豫人为善 裕己而乐
太师级
广东之阳春,模式之标本。
2022-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