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种小麦,湿田种水稻,这句话虽然看上去理所应当,但却说明了土地对于作物生长的重要影响。太湖流域素有鱼米之乡的美名,由于自然条件的优越,加上数千年来农民的勤劳耕作与合理培肥,在太湖流域分布着闻名世界的太湖水稻土,太湖水稻土植稻期的田间景观一年四季皆为郁郁葱葱。
太湖水稻土的精耕细作不仅历史悠久,也是全国闻名,这片肥沃的土地造就了许多种稻能手,上世纪五十年代江阴县的农民劳模唐宝明就是其中一位。
一、土壤肥力是种植的基础
太湖地区地跨江、浙、沪三个省市,是我国耕作历史悠久的老稻区之一。解放前,这里水稻亩产不过二、三百斤,三麦亩产不过百斤。解放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断发挥出来,实现了三麦赶水稻,水稻翻一番的增产指标。由于水稻栽培措施的不断改进与创新,土壤肥力的不断提高,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单季水稻亩产就已超过一千斤。
农业生产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肥沃的土壤是作物高产的基础,培育肥沃水稻土是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水稻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土壤类型,分布很广,以我国为例,南方红壤地区,东北黑土地区以及长江流域等均有连片分布的水稻土,每年夏季种植水稻,盛产大米。大米作为我国人民的主食,我们必须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
云南红土地
图片来源:Veer图库
为此,为了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一定要大力培育肥沃水稻土;肥沃水稻土的培育过程因耕作制度而异,也随生产水平的提高而变化,肥力水平越高,人为耕作的影响就越明显。
二、水稻土的肥力特征是什么?
各地肥沃水稻土的性状不尽相同,但共同特点是水、肥、气、热因素比较协调,养分适量,土体健壮,易于调节,适于作物生长,高产稳产。
1、适度的土壤渗漏:水是影响土壤的养分、空气、温度等状况的重要物质条件,各地农民群众十分重视“水调气,气调肥”和“水调温,温调肥”的作用。
在生产实践中,农民群众根据田面水是否易于落干,把水稻土的水分状况分为“爽水”、“漏水”和“囊水”三种,以区别土壤的好坏。一般肥沃水稻土多为爽水田,它有适中的渗漏量,通气爽水,保水保肥。既可更新土壤环境,改善土壤营养条件和环境,又可为土壤补充氧气和将施入的肥料带入根际。
漏水田的渗漏量过大,漏水漏肥,由于养分的过度稀释或淋失,不利水稻生长。囊水田的土壤渗漏性极差,水多气少,水分和养分的淋失虽少,但由于有毒物质的累积则会抑制水稻生长的代谢过程。
这些情况说明,水稻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好坏均受土壤渗漏情况的影响。调查资料表明,爽水田易于调节,能为水稻高产提供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
2、良好的土体结构:肥沃水稻土具有良好的剖面结构,一般由四层组成,即深厚的耕作层,较为发育的犁底层,垂直节理很明显的心土层和保水性较好的底土层。这四个层次既有各自的特点,又和谐地构成一个整体。
3、适量和协调的土壤养分:肥沃水稻土的有机质及其它养分的含量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适量和协调。这是肥沃水稻土一个最重要的肥力特征。
综上所述,水稻土是一种独特的土壤类型,是在种植水稻或以种植水稻为主的耕作制下,经长期人为活动,使土壤发生一系列独特变化而形成的一种土壤。
三、水稻土在不同垂直方向上颜色还不同?
下面,笔者以家乡太湖地区的水稻土为例,具体描述水稻土的颜色特征。该特征主要表现在土壤剖面上,即垂直方向上,此外在不同地段,即水平方向上也有差异。根据太湖地区的自然地形地貌,可分四个区域来表述。
1、丘陵低山区
本区位于太湖地区的西部与北部,系绵亘的低山丘陵。山麓坡地与土质丘陵,多已修建梯田,引水种稻。经过多年种稻,已形成侧渗水稻土,也称马肝土;由土壤剖面看到,耕作层为浅灰黄色,少量锈纹与鳝血斑点,以下呈现浅黄色,故有“马肝”之称。
2、太湖平原区
本区位于太湖的北部与东部,由黄土物质组成,平坦开阔,一望无际。在北部平原地区,发育有漏水水稻土, 又名乌泥土,由其土壤剖面可以看出,耕作层灰黄带锈纹斑点,其下由灰黄带灰色胶膜与锈斑,经灰色,变成灰白并夹带大量结核状锈斑。
在村旁田与平原圩区交接地段,经人为耕耘,多发育为爽水水稻土,又名沙夹黄,土壤颜色可从土壤剖面看到,耕作层呈灰黄棕至暗黄棕,有锈斑,其下变成黄棕色,再经灰黄棕变成棕灰色,并带有锈色斑点和石灰结核。
3、冲积平原区
本区沿长江和钱塘江两岸,呈带状分布。可分为海积平原与冲积平原二部分。沙性漏水水稻土多分布于沿江与河流两岸,典型的土壤剖面显示,耕作层为灰黄褐色,下为淡黄棕色,最底下是灰色沙土层。
冲积水稻土剖面(图片来源:文献1)
4、低洼圩田区
本区处于湖荡洼地。由于排水与堆迭作用,形成了特有的土壤组合与复区,以沼泽型水稻土为主。本区可分为多个亚区,阳澄湖圩田区:以圩田为主,土壤脱水后形成棱块状结构,沤改旱早期,漏水漏肥。
杭嘉湖荡田圩田区:质地较轻,沼泽化时间长,多出现灰色潜育层。其它圩田区多为丘陵平原交接洼地,质地多粘重,也经常出现灰白色潜育层。由图看出,表层为泥炭层,青黑色,下为淡黄色,夹有鳝血班块;深层为灰白色的潜育层。
参考文献:
1、徐琪等,1980, 中国太湖地区水稻土,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主编,1978, 中国土壤,科学出版社。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陈冬峰 李成保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