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在养殖过程中,天气变化特别是连续阴雨后最易发生虾病。夏季是对虾养殖的重要时期,夏季养殖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全年养殖效益。以下介绍雨季对虾养殖预防应激的相关管理措施,供养殖户参考。
一、阴雨天气引起对虾应激的原因1.盐度变化。暴雨、雷阵雨及长时间连续降雨,可使水体表层盐度瞬间大幅度下降。盐度变化易引起对虾应激,同时为有害藻类繁殖创造条件,而且低盐度时亚硝酸盐的毒性大大增强。生产实践证明,放苗后逐渐降低养殖水体盐度有助于对虾适应盐度大幅度波动,养殖成功概率增大。
2.水温变化。一般情况下,雨水温度远低于池塘水温,长时间大量降雨可致使表层池水温度急剧降低,引起对虾应激反应。如果阴雨天持续5~7天,转晴后在阳光照射下水体温度迅速升高,同时藻类大量繁殖也会使对虾产生应激性游塘。
3.降低溶氧。第一,阴雨天气气压低,天气闷热,空气中溶入表层水体的氧减少,轻则引起应激反应,重则引起缺氧;第二,雷雨或暴雨使水层表面温度迅速下降,引起池水上下对流,使池底粪便、残饵等有机质泛起,加速其分解,造成缺氧;第三,阴雨天气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产氧少,引起水中的溶氧不足。此外,降雨有可能导致水体分层,阻碍底层水和上层水的氧交换,使底层水体缺氧。
4.改变藻相。台风、暴雨或连续降雨会打破池塘稳定的环境平衡,经常可以看到以下两种现象:(1)藻相更替迅速,占据优势种群的藻类在水质突变的情况下突然大量死亡,而原来处于劣势的有害藻类迅速繁殖,即出现“倒藻”现象。(2)水体变清。降雨可使浮游植物大量死亡,池水变清,透明度大幅度增加。这种情况除了会引发缺氧,还使弧菌病原菌迅速繁殖,容易引发对虾弧菌病;同时,底栖青苔滋生。青苔光合作用较强,可大量吸收水中的营养盐,引起雨后肥水困难,对此,可使用药物进行定点杀灭,但要注意药物对养殖动物的毒害影响,以防引起中毒。
5.水质恶化。雨水冲刷可引起池底有机质泛起,水体缺氧,而水温降低引起生化作用减弱,致使水体化学耗氧量增加,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增多。同时,雨水p H较低,大量降雨可引起水体p H急剧降低。
二、预防应激的措施暴雨、持续的阴雨天,水体溶氧低,盐度、p H及水温变化大,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增多,导致鱼虾处于应激状态,生理功能紊乱,逐渐感染疾病,对虾养殖池往往会出现大面积死亡排塘现象。因此,下雨前后一定要做好养殖管理工作,尤其是水质调控。
1.平时注意保持藻相稳定,维持一定的肥度,保持良好的“绿水”或“茶褐水”,透明度保持在30~50厘米,这样可缓冲因长期阴雨引起的池塘水质剧变,平时可以多用一些发酵微生物来稳定水质,如每667平方米(1亩)全池泼洒10~20克发酵后的酵母或嗜酸乳杆菌。
2.雨前保持一定的水位,池中水量越小,雨水对池水的影响越大。尽量减少雨水与池水交换,雨前将上层闸板提起,使闸板顶部与池水水面持平,让雨水及时排出。及时疏通排洪沟,以防池外雨水入池。
3.阴雨天气来临前的3~5天施用微生物制剂(如乳酸酵素、EM原露等)来调节水质。雨前每667平方米全池泼洒0.5千克“底净爽”等改底药物。
4.阴雨天气时,有条件的要全天候开动增氧机,增氧同时还能搅动水体,起到消除水体分层的作用。没有增氧机的要每隔12小时施颗粒剂增氧1次,出现浮头时其施用量可增加到正常用量的2~3倍,同时通过人工划船搅动水体,以消除分层。
5.下雨后,施用水体解毒剂和调节剂净化水质,如“解毒净水宝”“解毒碧爽”等,控制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若池水p H太低,可少量多次泼洒石灰水或腐植酸钠,起到稳定水体p H、减弱环境突变引起对虾应激反应的作用。适当消毒水体,使用消毒剂前可适量施用增氧剂,这不仅可以及时杀灭水中细菌、病毒,还能有效维护水色。
6.出现“倒藻”时要及时处理。首先施用改底和增氧药物,如“底居安”和“增氧宁”或“底净爽”,然后使用复合芽孢杆菌制剂和“肥水素”或“氨基酸生物肥水膏”进行肥水,具体用法用量按产品说明书。
7.饲料中拌入免疫增强剂,如“水产用维生素”等,以增强对虾体质。下雨时控料或停料,雨后最好停料1天,以免污染水体和浪费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