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京东类似媒体,阿里巴巴类似字节跳动

靠谱的阿星
互联网商业模式观察家
收藏


文:靠谱的阿星

经常看到很多朋友说自己经常上京东,没有怎么上淘宝,怎么阿里巴巴就比京东强?一般抱有类似看法主要是男生,不怎么关注互联网行业和财经。之前从商业模式上我做过解读过为什么阿里巴巴市值是京东的十倍,今天想换一个角度讲。

(1)了解京东,就会发现和媒体业务逻辑很像

一般专业媒体他们有自己的记者、编辑、审稿、设计师、首席观察员、主编、总编等等,自己出内容给读者看,可能是觉得只有自己团队写和编,很多领域做不了,流量也有限,满足不了读者多元化的口味,媒体就想邀请一些自媒体来开专栏,一开始双方会觉得合作还不错,媒体丰富了稿源,自媒体也愿意为自己找一个影响力背书平台。

但很快问题出现了,有的自媒体写的东西觉得不错,媒体觉得丫的写的什么啊,不给发;有的自媒体写了软文,媒体觉得我要是发了软文,那客户还会找我吗?但自媒体这么努力的很多次,怎么投都不给上,就放弃媒体了找其他途径了;媒体这么玩几年发现请来的自媒体都走了,只能跟一些刚刚起步的作者合作;最后发现还是自己的记者内容好把控。

这些年京东就是这么干的。京东做自营,大家觉得又是正品、又可以送货上门,还带发票,感觉体验很爽。这就像很多朋友喜欢看垂直媒体内容,不喜欢看一些信息流平台那样,觉得里面的东西都挑选好了。但是很快就会发现,在京东里你买去买来就那几个品类,很多东西搜不到,商家也没有那么多;这个时候京东也觉得要是一直这么干下去就相当于干线上专卖店,也想做大商场,也想吸引其他商户进来开网店;但京东他自己总是在每一个品类之中优先推荐自营,久而久之,用户觉得“自营的品质有保证又可以有京东快递送”,请来的商户在流量分发上不受待见,反而成为了商城里的“二等公民”,还一堆规矩管着、很憋屈,真正牛逼的就走了,反正我有品牌效益,就像牛逼的自媒体吸引了自己的读者群体,不鸟媒体一样的。京东又不能放弃自营,又不能彻底开放,这这么耗着。

(2)聊聊今日头条的模式和媒体的运营差异

今日头条不自产内容的,也不会说咱们请一个自媒体来对Ta的内容进行审核、把关,还自己出选题,每一个内容门类我们选一个主编,事实上也有一些信息流平台这么做,始终超越不了今日头条。今日头条搭建的平台,所有自媒体、内容生产者都可入驻,并帮助自媒体获取流量、与读者接触,获取到粉丝(类似阿里巴巴邀请商户进来,让商户找到自己客户那样),字节跳动的目标是想办法从信息找到合适的人,UGC信息里面也有一些精品,再可以派一些人去识别精品内容去分发给阅读需求更好的。

那么内容质量以及阅读品类是如何进行分成和区分呢?(这个问题很重要类似于各种商品的分类,让商品找到用户)。今日头条不是采用人工审阅的标准,而是根据各个头条号的运营指数(这个里面是有原创度、活跃度、评论点赞率、阅读完成度、停留时间等等),如果你停留在这个号的时间多、参与度高,机器就识别到了,就经常这个号内容推荐给你;而其他人有可能和你喜欢的一样,数据指标相关度比较高,那也会把对方所看到的内容推荐给你来看,逐渐的用户与用户在大数据图谱之下形成了“找信息的同盟”,那些对潜在感兴趣的内容的人聚集在一起,针对同样的内容做评论和分发了,就给内容带来了流量。

而当你在今日头条场子获得内容越多,参与时间越多,机器也就抓住了你的兴趣标签,从而把类似的消息推荐你,你也会主动去关注更多自媒体或者意见领袖,这排在优先级也可以加速这一进程。如果你所关注的人经常与其他账户互动,或者同时粉一个账户的人兴趣相关度比较高,机器也会把你互动密切的好友内容分发一部分给你来看。

这基本上就是为什么今日头条分发内容有一种类似“读心术”能力的原因,其实人与人之间的阅读品类、信息获取度之间的差异是比较微小的,取决于你所关注的人或者接触的圈子的信息量。

如果你还没有看懂,你可能就会抖音可以在三年多的时间内突飞猛进感到难以理解,更不会觉得这块APP会成为全球下载量最大的中国APP,这其实不过是今日头条上述在图文领域的信息分发机制在短视频领域内的一次重演。这实际上也是抖音为什么会很多人欲罢不能的原因。

现在媒体实在很难做成字节跳动那样的规模了,他们心思是想办法在今日头条或者抖音场子里面开一个头条号、抖音号,并希望得到平台的推荐。媒体是专业内容生产者,而字节跳动是一家能够有媒体属性并且能够不断孵化内容平台容纳全世界不同内容创作者的科技公司,这本身就是一种格局上、商业模式的巨大差别,字节跳动估值可以达到1000亿美金,而媒体一年的收入可能有1亿已经算是顶尖了,差距不能不说是天渊之别的。

(3)字节跳动与阿里巴巴的惊人相似性

二者都是科技公司,都不做自营,同时为参与者能够搭建好平台并且提供好全方位的解决方案,这两家科技公司具备“真开放”基因。从某种程度上,今日头条从一开始创业就切中的是阿里巴巴的平台模式路径,没有走传统门户、web2.0以及各种科技垂直媒体做内容的路数,而是依靠算法引擎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力量。阿里巴巴本质上不是电商公司,而是大数据公司。

阿里巴巴努力吸引不同的商户、甚至同一个行业内的巨头、中小商户、尾单商户、小微商户进入淘宝场子内,从而满足不同消费需求、能力的用户找到自己所需求的商品(当然违规的很多有平台处理规则);并且对于用户消费品位有自己需求的朋友在阿里巴巴体系内的精准的分流。

用户如何才能在移动端来寻找自己的满意的商品呢?(移动端早就占据了电商GMV90%以上因而商品推荐逻辑也很兴趣引擎机制很像),答案依然是靠大数据,比如用户以往消费数据、支付宝的芝麻信用积分、花呗使用情况、经常所逛店铺等,大体能够判断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以及潜在消费需求;并且阿里巴巴体系内账户基本上是由支付宝账户绑定并且打通的,这使得阿里巴巴掌握的是比较完整的消费者消费者画像体系,从而做出精准商品推荐。

由于阿里巴巴平台与商户之间没有竞争关系,他们可以在阿里巴巴的场子里凭本事找到自己的客户,甚至可以直接买流量的来甩开其他竞争对手,因此,阿里巴巴本身也能通过商家竞争的营销广告费用来盈利,字节跳动也是数字广告平台。

更越是专业帮助其他商户做竞争、做生意,就越能开发出更多的产品来满足商户服务用户的需求,所以正如字节跳动是一个不断孵化新的APP的内容产品孵化基地那样,阿里巴巴也是一个超级独角兽的孵化基地,诸如蚂蚁金服、阿里云、阿里本地生活集团、菜鸟等等等,这两家同样都有很强的“数据中台”能力。不过在云计算能力上,阿里巴巴还是比字节跳动强很多。

我们再反观京东我们就很难发现有这样的创造能力和孵化大公司的能力,媒体也很难从单位内部走出人才去孵化更大的盘子、或者挑大梁,不是他们能力不行是实在没有成长空间。

早在2014年马云和刘强东在某峰会对话时,刘强东对着台上台下自信谈吐认为B2C模式是电商未来,而马云却这样回应,“我们不是电子商务公司,我们是帮助别人做电子商务的”;“阿里巴巴要做什么呢?阿里巴巴是要培养更多的京东。第二,阿里巴巴要做的是让这样的公司挣钱。这就两个事情,没有比这个更重要了。”当时可能有人觉得马云太狂,现在从模式上犀利点出两家的本质差异,如果应用字节跳动的例子上看一看就更加明了,字节跳动是不是要培养更多科技、财经、军事等等媒体公司,而是帮他们做自媒体,并让他们活的更好。

结语:

媒体不等于平台。平台本身是可以容纳很多媒体、企业、商户的,这是平台的魅力,但是做平台成长有偶然性,里面涉及资金、团队、领导见识,还有天时地利人和等等因素齐全,因缘际会才能创造奇迹。

大佬之所以是大佬,除了他本身格局、领导力因素以外,还是与他们本身业务基因以及对于自己的业务能够创造多大的事情有更为细致的了解,并带着这种使命去工作,以上均为马后炮的总结和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