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炎热中暑事件频发 教你掌握急救方法
作者:王静 太原市急救中心
审核:章晓红 四川省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夏天到了,天气越来越炎热,如果不注重防暑降温,很可能出现中暑的情况,严重时可能会危及生命。
一、人为何会中暑
正常人的体温一般都保持在37℃左右,上下波动不超过0.5℃。这得归功于人体内的体温调节中枢“指挥有方”,能够有条不紊地控制着聚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但在炎热的夏季,由于环境温度过高,空气湿度又大,体内多余的热量难以散发,使之越积越多,以致体温调节中枢无力调控,就会发生中暑。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二、中暑分级和症状
要对中暑的人进行急救,我们首先要知道中暑会出现什么症状,否则即便身边的人中暑了我们也无法识别。中暑分级有3种程度。
1.先兆中暑
过度出汗、口渴、疲劳乏力、注意力不集中、体温正常或轻度升高、头晕、胸闷、恶心。
2.轻度中暑
除先兆中暑症状外,体温往往在38℃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3.重度中暑
除了具备上述所有症状外,还会发高热(体温40℃以上),可出现昏迷及抽搐等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的症状,按照程度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热射病的典型临床表现是超高热、无汗、抽搐及意识障碍等,应及时送医院抢救)。
三、中暑急救妙招
迅速将中暑者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其衣扣,以利呼吸和散热;若中暑者很清醒,没有昏迷,也没有恶心、呕吐,可以饮用淡盐水或服用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用风油精、清凉油涂擦太阳穴、合谷穴以缓解不适;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将中暑患者转移至有空调的房间内,建议将室温调至16~20℃;用冷水擦拭中暑者的身体,也可将冰毛巾或冰袋放在患者颈部、腋窝及大腿根部等大动脉血管部位,以帮助中暑者散热,让其体温下降;若中暑者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对高烧不退或抽搐的重症中暑者,在用上述方法处理后,应立即拨打120送医院救治。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四、如何预防中暑
夏季天气炎热是常态,预防中暑要遵循“三要、三不要”原则。
1.何为“三要”?
一要多喝水,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下工作、运动时,应每小时喝500~1000ml凉白开。如果是在烈日下长期暴晒,还应喝一些淡盐水或含有钾、镁等微量元素的运动型饮料,补充流失的电解质。
二要清淡饮食并充足休息。高温天气下,日常饮食需清淡,饮食应是低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可多吃番茄汤、绿豆汤、豆浆、酸梅汤等。
三要尽量选择室内活动,如果室内温度高于35℃,则可考虑使用空调降温,但要注意合理使用空调,适时开窗通风透气。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2.何为“三不要”?
一是不要过多食用油腻油炸食物。
二是不要饮用高糖或含有酒精的饮料,冷冻饮料会引起胃痉挛,也不宜多喝。
三是夏季不要在中午12点到下午2点的高温时段外出。一般建议早晨或傍晚出门,尽可能选择在阴凉处活动或休息。另外,外出时最好选择穿清凉、浅色的服装,随身携带遮阳工具和防暑药物。
五、哪些人群较易中暑
1.感染性疾病患者
细菌或病毒性感染使人体产生内源性致热源,令机体产热加速,并使机体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类物质进入血液,造成血管痉挛,散热不畅,造成中暑。
2.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会使糖分从尿液中大量排出,引起水和电解质的代谢紊乱,加之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心血管系统病变和周围神经变性,导致机体对内外环境温度变化反应迟钝而发生中暑。
3.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
炎热使人的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血管系统的负荷,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全者,体内的热量如不能及时转移至皮肤而在体内蓄积,极易引起中暑。
4.年老、体弱、慢性中枢或外周散热有疾患的患者
因其不能自行饮水,或加强降温处理会逐渐起病,1~2天后症状会加重,出现神志模糊、谵妄、昏迷等,或有大小便失禁,体温可高达40~42℃,可有心力衰竭、肾衰竭等表现。
掌握了上述的中暑急救措施,当身边有人中暑需要救助时,你便可以正确施救,也许某一天,你也可以成为生命的守护者。快来学学这些急救常识,关键时刻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