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爱心传递希望 知识救助生命 ——骨折急救的四大基本步骤

中华医学会
原创
传播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健康素养
收藏

作者:王静 太原市急救中心

审核:章晓红 四川省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骨折是我们最常遇到的意外伤害之一,不论是高空坠落,还是车祸碰撞,及时施行正确的救治方法十分关键。然而,创伤急救的四大基本步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却未被大众熟知。那么,作为普通公众,如何在创伤发生的第一时间开展自救、互救呢?

“骨折”,顾名思义就是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骨折后会出现疼痛、肿胀、畸形、骨擦音、功能障碍、大出血等专有体征。骨头都是被周围的肌肉、韧带、骨膜等软组织包裹,周围有神经血管。骨折大多都由外伤引起,骨头断裂后,断端形状并不规则,如果随便活动,周围组织很容易被骨折断端误伤,从而引起二次损伤。在专业救护人员尚未到达、缺乏医疗器械的情况下,发生骨折时要懂得就地取材,做好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这4个重要步骤。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一、做好止血和包扎

突发的骨折一般都是摔倒、高处坠落、车祸等高能量损伤,往往存在开放性伤口,并伴有持续性出血;严重者会产生失血性休克,甚至威胁生命。在这种情况下,在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止血和包扎。找到当时、当地最清洁的布类,在伤口局部放纱布或棉布,再用三角巾、绷带、带状布料、头巾、毛巾等材料进行加压包扎,但不能用铁丝、电线。

对于四肢骨折,如果局部包扎后出血仍未改善,可采用衣服袖带或围巾等做进一步加压包扎,在出血点近心端上方10厘米处捆扎止血,阻断血液流动。但一定要记录捆扎时间,夏季每1小时放松1次,冬季每40分钟放松1次,每次放松1~3分钟,防止肢体因缺血而坏死。在处理开放性骨折伴骨折断端明显外露的伤者,应注意开放性骨折不可冲洗,也不能涂药物,严禁把暴露在伤口外的骨折端断送回伤口内,以免造成伤口污染,并再度刺伤血管和神经。

二、做好简单固定

肢体发生骨折后的搬运其实是一个很危险的过程,如果操作不当,很可能造成创伤部位周围组织、血管和神经的二次损伤,造成骨折远端坏死。固定的目的就是避免二次损伤的发生,保护肢体功能。

如果意外发生在户外,由于条件有限,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就地取材,如用木棍、树枝等做成简易夹板进行固定。固定用的夹板不应直接接触皮肤,可以将纱布、三角巾、毛巾等软材料垫在夹板和肢体之间,特别是夹板两端、关节骨头突起部位和间隙部位可以适当加厚垫,以免磨损皮肤或引起局部组织压迫坏死。如果没有合适的树枝或木棍,可将受伤的上肢固定在胸部,受伤的下肢可与对侧的健康肢体固体在一起。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三、小心搬运

做好适度的固定后,就可进行搬运。在移动伤者前,应先检查其头部、颈部、胸部、腹部和四肢是否有损伤。如有损伤,应先做急救处理,再进行搬运。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在搬运过程中,应让受伤的肢体保持平直,避免产生扭曲和旋转。如果伤者出现颈部、腰背部剧烈疼痛,以及四肢无法动弹、没有知觉的情况,则有可能为脊柱受伤,在搬运时应选用硬板,不能使用普通担架,否则很有可能会对伤者脊柱造成严重伤害。

如果伤情严重或路途遥远,应做好途中护理,密切注意伤者的神志、呼吸、脉搏及伤口出血的变化,随时准备心肺复苏。用汽车等交通工具运送时,应将担架固定好,防止颠簸、刹车等导致伤者再度受伤。

本文为大家介绍了最基本的骨折后急救技术,以期在遭遇意外时,您可以在急救人员到来前,为自己、为他人,科学施救;或在急救人员到来后,协助他们搭建一条绿色的生命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