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抓住时代的风口,才能赢得未来。143年前,爱迪生发明了电灯,让电变成了工业的动力,随之人类进入“电力时代”。时下,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发展新形态,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以前瞻30年的眼光来谋划。赢得未来,河南正进行哪些探索和实践?**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河南省委网信办、河南省通信管理局、大河网、河南省互联网协会联合举行“数字化转型”探营系列采访活动,聚焦十大战略,共绘出彩河南。
大河网讯 金融活,产业兴。产业旺,则金融旺。在鱼水共情、鱼水长情上,数字化又是怎样为金融行业赋能,激活金融这摊活水的?7月28日,大河网记者来到郑州银行,通过实地探访和对话郑州银行首席信息官兼创新业务总监姜涛,寻找答案。
“五朵云”赋能 打造线上金融供应链
今年“三夏”时节,在夏粮收购如火如荼推进之际,郑州银行充分发挥“五朵云”数字化系统、商贸物流银行综合服务优势,全力保障夏粮收购物流不停、供应链不断。
作为服务本地的商贸物流特色银行,郑州银行主动担当,创新性地使用云商平台,将粮食储存、粮食收购、粮食运输搬到“云上”,向数字化要效率,贯通夏粮收购产业供应链各个环节,全方位助力夏粮抢收入库提速。
通过“五朵云”云商、云物流平台的高效协同、联动,郑州银行顺利推动了夏粮收购企业的优质信用向上游粮户、物流企业的传递,实现了低成本银行资金向夏粮收购供应链薄弱环节的精准注入。仅在南阳地区,即有效带动唐河弘信、宏旭等粮食运输企业5户、粮食收购企业9户、粮户近百户,为地区夏粮收购供应链提供2.5亿低成本信贷资金支持。
“2021年,我们以互联网平台为核心,以先进的金融科技技术为辅助,上线‘五朵云’智慧平台,‘五朵云’包括云交易、云融资、云商、云物流和云服务,打造了线上化、定制化、智能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支付、结算、融资为一体的特色化综合服务。”姜涛说。
姜涛透露,目前郑州银行已经启动了“五朵云”2.0版升级改造,建立商贸金融客户名单库,继续以互联网平台为核心,通过提供基于产业交易场景的供应链金融、财资管理、场景金融、增值及特色定制服务,构建全流程端到端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嵌入产业场景,建立对公客户一站式全景服务生态圈,实现赋能实体经济、提升服务效能、增强客户黏性的目标。
其中,云商、云融资通过模块化产品组合,建设产业链“内部银行”生态,搭建不同层次产业数字化生态圈体系,为客户提供定制服务;云物流重点创新基于清分结算及大数据的线上、场景类业务,针对零担、网络货运、园区枢纽等各类型物流企业,提供特色解决方案;云交易、云服务围绕产业链上下游交易场景,通过各种电子渠道,为客户“量身定制”财资管理解决方案。
数字化转型推动特色业务创新服务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社会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
“本以为受疫情影响,不营业就无法贷款了,没想到通过手机申请,贷款资金很快就到账了,可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啊。”5月7日,李先生激动地在电话中向郑州银行工作人员道谢。
李先生在郑州市开了一家五金水暖商店,经营阀门、管道等商品的批发零售,前期订购的一批零配件急需付款,但疫情突发,资金回笼受阻,造成付款困难。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李先生拨通了郑州银行支行客户经理的电话。
通过客户经理电话中的一步步指导,李先生成功通过手机银行申请到5万元贷款,顺利支付了货款。
迅速、敏捷的“云”端业务办理越来越常见,得益于郑州银行加速推动数字化转型发展进程。
2021年以来,郑州银行加强客群数据系统建设,搭建对公营销“客群建设可视化”面板,完善过程积分制管理;健全小微企业客户360视图管理体系,对零售、渠道、信用卡重点客群分析画像,持续推进数字化网点和全渠道转型工作;提升数字风控能力,加强风险模型优化与风险分析,建立模型风险指标库,对各类营销产品模型进行日常风险分析检测,提升风险防控精准度。
数字化转型也为郑州银行践行“五四战略”增添了腾飞之翼:推进专业化小微企业园金融,打造精品化市民金融服务体系,深入开展特色化乡村金融,同时系统化推进五朵云业务数字化转型升级。
“在乡村金融方面,我们围绕农村居民金融产品需求,持续加大乡村振兴资源投入力度,研发基于农村便民服务的手机银行App乡村振兴版,打通惠农终端‘银税’社保缴费及三网通讯缴费渠道,让农村居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智能、便捷的金融服务。”姜涛说。
“郑州银行也持续聚焦民生场景消费,从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需求出发,围绕衣、食、住、行、娱等各个领域建立小额、高频的小店经济群。”姜涛说,通过和美团、饿了么、丹尼斯到家小程序等线上渠道投入消费补贴等相应的权益活动,实现老百姓消费享优惠,在真正为商户引流、提升商户经营收入的同时,支持市民消费。
中小银行如何在数字化转型中“弯道超车”
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中小银行该如何利用好数字化转型的“助推器”,在转型发展道路上实现“弯道超车”?
“银行是不允许出错的。”姜涛说,身处一个“不允许出错”的行业,为了扎实地走好每一步,郑州银行相继成立信息科技、产品创新和数据管理委员会等决策机构,设立信息科技部、创新管理部、数据管理部,通过机制体制建设为数字化转型打下牢固的基础。
同时,组建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敏捷运营纵队等科技和业务充分融合的柔性组织,构建“敏态创新+稳态创新”的双轮驱动创新模式,持续、快速、精准满足相应客户的金融需求变化。
姜涛坦言,中小银行在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经常会面临资源限制,比如,数据赋能相对不足;人才储备相对缺乏;资源投入难以持续等问题。
“受到品牌、地域的影响,中小银行很难吸引复合型的高端技术人才加入,而自我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成本,数字化转型常常会面临‘无米之炊’的困境。”姜涛说,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等尖端科技的自主研发投入巨大,见效周期也相对较长,中小银行很难长期、大量投入。
姜涛认为,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及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中小银行在人员构成、技术储备、资金支持等方面,不具备数字化转型的“头部优势”,但具有决策链条短、运行机制灵活、对本地市场熟悉等先天优势,更适合探索“小而美”的差异化数字化转型之路。
“数字化转型是对银行传统发展模式的颠覆式改变,涉及组织、人员、资源和考核等多方面的变革,整个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挑战,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极大的战略定力支撑。”姜涛说。(记者 祝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