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e novo
遮阳伞、防晒霜、防晒衣、防晒帽、防晒墨镜、防晒口罩、防晒袖套……夏天一到,市面上的防晒用品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美女们为了不被晒黑,纷纷化身“养蜂人”全副武装出门。殊不知,防晒过度也会带来危害!
防晒用品(来源:pixabay.com)
近日“过度防晒或诱发骨质疏松”的话题冲上热搜,引发广泛的阅读讨论。原来,浙江一位林女士一直都怕晒太阳,很少待在户外,平时出门防晒霜、遮阳伞、太阳镜、防晒衣一样不落,再加上缺乏运动、日常咖啡因摄入过多,这些诱因加起来导致这位年轻的女士患上骨质疏松症。
微博热搜截图
为什么要防晒?
这要从我们皮肤的结构说起,我们的皮肤可以分为表皮层、真皮层以及皮下组织。其中表皮层是皮肤最外面的一层,平均厚度只有0.2毫米,是人体的保护屏障。而真皮层是决定我们皮肤是否水嫩、有弹性的直接因素,主要由胶原蛋白和弹力纤维构成,负责给表皮输送水分和营养。
皮肤的生理结构(来源:dashangu.com)
皮肤除了自然衰老之外,光老化(又称紫外线辐射)是造成皮肤皱纹、老化、松弛及黑斑的最大元凶。简单来说,太阳光中除了可见光之外,还包括肉眼不可见的紫外线和红外线,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导致了我们的皮肤光老化。
紫外线又可细分为长波长的UVA、中波长的UVB和短波长的UVC。其中,UVC则一般会被臭氧层阻隔,不能到达地球表面。UVB虽能促进体内矿物质代谢和维生素D的形成,但长期或过量照射会造成皮肤红、肿、热、痛,严重者还会起水泡或脱皮,我们平常说的晒伤就是由UVB引起。在夏天和午后UVB会变得特别强烈,因此我们要尽量避免在炎炎夏日的午后出门。UVA是穿透力最强的一种紫外线,可穿透玻璃进入室内及车内,到达皮肤的真皮层,破坏弹性纤维和胶原蛋白纤维,生成黑色素,使皮肤变黑,对皮肤的伤害性也最大。有些人可能觉得阴雨天气就不需要防晒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云层可以把紫外线中大部分的UVB挡下来,但穿透力强的UVA却没有减弱多少,还是照样能穿透皮肤。因此,即使阴天没有太阳也是需要防晒的。
紫外线辐射(来源:作者绘制)
光老化的可怕在于它的不可逆性。《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曾刊登过一个案例:一名有28年驾龄的卡车司机,因为左脸靠近车窗会接受到更多阳光照射,长年累月下来,左半边脸明显皱纹更多,皮肤增厚且更加松弛,与右脸相比老化状况更加严重。
司机面部拍摄对比(来源:nejm.org)
另外,研究证明,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也是造成皮肤癌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加强防晒意识,不仅是为了自身的美丽,更是为了皮肤的健康!
为什么防晒过度会有患骨质疏松的风险?
我们经常听说晒太阳可以补钙,这种说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并不严谨。因为太阳光中的紫外线B (UVB) 能够作用于人体皮肤,使7-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被吸收入血并先后经过肝、肾代谢即变成活性维生素D。这种活性维生素D既可促进钙、磷吸收,又能直接调整骨代谢,从而达到补钙的功效,预防佝偻病、骨质疏松等病症。
研究表明,虽然维生素D也可通过食物补充一部分, 但约80%还是要通过上述紫外线照射途径自身合成。如果过度防晒,就相当于直接切断了光照的补充合成途径。所以,为了预防骨质疏松,平时我们要注意适当晒太阳,并且在日常膳食结构中注重钙的摄入,同时也要多运动打好自身的骨质基础。
如何做到科学防晒?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防晒ABC原则:
A:Avoid,避免晒,不被晒到,是最好的防晒。
B:Block,遮挡,首选衣帽伞等硬防晒以尽量减少被晒到。
C:Cream,防晒霜,在A、B不能满足防晒需求的时候,采用C补足。
根据这个原则,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科学的防晒建议:
尽量避免在夏季日照高峰时间(一般在10点-16点)进行户外活动,避开高强度的阳光照射。
正确使用遮阳伞、穿戴防晒衣物。硬防晒是最有效的防晒方式,遮阳伞和防晒衣物都属于硬防晒,应是我们防晒的首选。在选择硬防晒产品的时候要注意看防晒系数,购买正规专业的防晒产品才能有效防晒。例如,防晒衣可以看衣服标签上的UPF值(紫外线防护系数),我国《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规定:只有当产品的UPF 值大于30,且UVA透过率小于5%时,才可称为“防紫外线产品”。
正确涂抹防晒霜
选择防晒霜产品时要看SPF值和PA值。SPF值以数字表示紫外线照射不致伤害肌肤的一个时间范围,PA以“+”个数表示产品防御长波紫外线的能力。但这两项指标也不是越大越好,我们要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紫外线强度,选择适合自己的防护等级,科学地选用合适的防晒霜。
防晒霜(来源:pixabay.com)
对于如何科学地晒太阳,我们应该尽量选择在早晨和傍晚这两个时间段晒太阳,这时候太阳光不“毒”,既能让身体接受阳光照射,又可以避免晒伤。另外,我们不要单纯为了晒太阳而晒太阳,可以将运动和晒太阳结合起来,增加户外运动的时间,这样既可以满足晒太阳的时间需求,同时还锻炼了身体。
建议在清晨或傍晚进行户外锻炼(来源:pixabay.com)
参考:
Oktay Arda, Nadir Göksügür, Yalçın Tüzün. Basic histologic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s of facial skin[J]. Clinics in Dermatology, 2014, 32: 3–13.
John D'Orazio, Stuart Jarrett, Alexandra Amaro-Ortiz, Timothy Scott. UV Radiation and the Ski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013, 14(6): 12222-12248.
Jennifer R.S. Gordon, and Joaquin C. Brieva. Unilateral dermatoheliosis[J].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2,366:e25.
Morten K B Bogh. Vitamin D production after UVB: aspects of UV-related and personal factors[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2012, 243: 24-31.
文章由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