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表的全球鲟鱼重新评估报告显示,长江鲟在红色名录中从“极度濒危”升级变为“野外灭绝”。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绿会)国际部注意到,此次更新中,全球几乎所有的鲟鱼物种都面临灭绝的危险。
图源:IUCN 红色名录
图源:IUCN 红色名录
全球鲟鱼重新评估报告显示,世界上剩余的26种鲟鱼中,100%的物种现在面临灭绝的风险,而2009年的比例是85%。这些评估是基于精确的计算,显示它们在过去三代中的下降速度比以前想象的要快。其中,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从“极度濒危”(CR)变为“野外灭绝”(extinct in the wild);17个物种现在是极度濒危,三个是濒危,五个是易危。此次物种重评估还正式宣布了中国白鲟(Psephurus gladius)的灭绝。
鲟鱼以其尺寸而闻名。四川渔民谚语称“千斤腊子(指的是中华鲟) 万斤象(指的就是白鲟)”中,前者就是中华鲟。
按照IUCN红色名录的分级标准,极危Critically Endangered(CR)当一分类单元的野生种群面临即将绝灭的机率非常高,即符合极危标准中的任何一条标准(A - E)时(见第V部分),该分类单元即列为极危。
而“野外绝灭”(Extinct in the Wild,简称EW)是指,如果已知一分类单元只生活在栽培、圈养条件下或者只作为自然化种群(或种群)生活在远离其过去的栖息地时,即认为该分类单元属于野外绝灭。于适当时间(日、季、年),对已知的和可能的栖息地进行彻底调查,如果没有发现任何一个个体,即认为该分类单元属于野外绝灭。但必须根据该分类单元的生活史和生活形式来选择适当的调查时间。
淡水生态系统仅占地球面积的1%,但拥有51%以上的已知鱼类,相当于1.58亿人的动物蛋白质总消费量。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宣布了多种淡水鱼灭绝,每三种淡水鱼中就有一种面临灭绝的威胁。在过去50年中,洄游鱼类的数量下降了75%;在同一时期,较大鱼类的数量下降了94%。而一个没有淡水鱼的世界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忧而沮丧的世界,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渔业是主要的收入来源,鱼类是日常基本饮食的一部分。因此,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
整理 | Xiaoai
审核 | 绿茵
编辑 |Pier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