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达医晓护
通过医学科普让老百姓真正做到“通达医学常识,知晓家庭护理”。
收藏

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2381 篇文章

2009年大学毕业,我留在了实习所在医院—上海长海医院的急诊科从事护理工作。

入科后,为了更好地适应急诊科患者病情变化快,“急、危、险、重”的特点,护理部和科室安排了我们从输液室岗位做起。急诊输液室与其他科室相比,环境相对开放,人员流动性大。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服务需求的攀升,一心一意服务患者的同时,我仍然时常能感受到来自病患和家属的“偏见”与“抵触”,面对他们“你一个男孩子为什么要做护士”的质疑的眼神和随口的提问,我变得有些无所适从,找不到让自己满意的答案。

一、坚定初心,无悔选择

2010年9月,上海《新民晚报》刊登了一篇题为“急诊科的男护士”的文章,是的,那个“男护士”就是我。当其他家属拿着报纸来询问“你们这里是不是有一位叫徐立的护士”时,我也疑惑彼徐立是不是此徐立,疑惑作者的初衷,疑惑作者描述的那个男护士是我吗?细看内容才知道,作者曾是我接待护理过的一位患者,他从一开始对我的不信任,到后来将信将疑,再到最后指名要求我给他静脉穿刺,态度发生了180°大转弯——是我对工作专业认真负责的态度消除了他的顾虑,得到了他的认可。作者一系列的情感变化也深深地触动了我。回顾参加工作这一年,我也冒出过跳槽的念头,却又总感觉和护理之间还有一些牵绊,还没有缘尽。那一刻,我心中有一丝庆幸,庆幸自己没有冒然离职;有一丝意料之外的欣喜,欣喜于作为男护士得到的理解和尊重:朴实本分的工作也能让患者如沐春风。感谢这位患者的“豆腐块”报道,不仅让我洞悉了护理这份工作的平凡和不平凡,更让我意识到“偏见”和“抵触”并不是来自他人,而是源于自己内心的不认同。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更加积极主动了,常常利用业余时间钻研穿刺技术,对待患者的态度也更热情、真挚。再后来很多患者点名找我静脉穿刺,同事戏称他们是我的“粉丝”,我的心里无比满足,我想,这就是一名护理人所获得的最大认可吧。内心有个声音在说:你的选择是对的!是的,选择护理,我将走出一条不同寻常的人生轨迹,这一信念,在我心里逐渐形成,愈发坚定。

二、储备知识,厚积薄发

2011年初我从急诊输液室调至抢救室。还记得第一次参与抢救时,我的双手都是颤抖的。虽然同事们没说什么,我却羞愧不已。面对急危重症患者,男护士并没有性别优势,要想做好护理工作,必须要以丰富的医学知识、熟练的操作技术、强大的心理素质来武装自己。我花了3个月时间又拿起了危重护理学一书,同时反复练习操作技能——从基础护理操作到气管插管、除颤等几十项护理技术,一一练习并熟练掌握。护理绝不仅仅是打针发药,更是科学和艺术的融合。业余我还研究了礼仪知识,尝试提高自己沟通技巧。经过半年时间的沉淀与积累,我成为了抢救的骨干,能够沉着冷静地应对和处理各类突发事件。三年后被聘为急诊科最年轻的值班长——晚夜间,独挡整个急诊科一面的护理值班长,对此聘任,我表示发自内心的感谢,因为这是对我扎根护理临床最专业的认同与肯定。

三、教学科研,双花齐放

作为临床一线护士,护理教育是传承和发展护理的基础。2011年,我开始接管急诊科教学工作。急诊科作为全院实习学员的必转科室,每年接收各类实习学员约350名,做好实习学员的教学管理一直是科室的重点和难点。在接管教学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坚持阅读文献,从文献中寻找并最终建立了适合急诊科的有效带教方法。我又用了半年的时间实践和梳理带教过程,由此撰写了我的第一篇护理论文,并发表在了国内的核心期刊上,同时获得了海军军医大学教学论文二等奖。初尝护理科研成功的喜悦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努力。2012年我被聘为了海军军医大学护理系的临床兼职教师,2016年起负责科室外国留学生急诊临床带教工作,2019年开始承担海军军医大学本科生的大班课教学任务。在完成临床教学工作的同时,如何进行临床教学革新,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只有不断提升自己,丰富专科知识,才能更好的参与教学工作,因此我利用休息时间参加国际课程(BLS、ACLS、ITLS、NDLS、PHTLS等)的培训,同时被选拔并成为AHA及PHTLS的导师,融合护理教材以及国际培训课程,把最新、最权威的知识传授给护生以及护理同行。

我一直认同一句话“没有科研精神的护士是缺乏生命力的护士”。2015年,一次在给气管插管患者行口腔护理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们当前的口腔护理操作方法存在非常高的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在不增加护理工作量的基础上,降低这一风险。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花了半年的时间,历经一次又一次的思考和设计,终于在2016年我获得了我的第一个实用新型专利。是的,凡事没有捷径,办法总比困难多,用心和努力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我不断积累写作经验,并向护士长申请,在科室组建了以男护士为主体,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基础的科研小组,大家分工合作,至今我们已发表各类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申请并获得7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1项国家发明专利。

四、不辞劳苦,不辱使命

2018年对我来说又是异常珍贵、意义非凡的一年,我有幸参与执行“和平方舟”医院船任务。我们历经四季,穿越雷雨,两跨太平洋,环绕加勒比海,历时255天,为10个国家的民众送去健康和温暖,传递和谐与友谊。作为“和平方舟”上的一名男护士,我主要承担海外公益巡诊以及技能交流两项任务。公益巡诊途中我们经历过3米的高浪,行走过最崎岖的小路。我们到访的国家国情相对复杂,巡诊地区偏远落后,社会动荡,安全问题突出,但这些并未阻挡我们勇往直前的脚步。作为巡诊团队中唯一的一名护士,不仅要能够准确地分诊,更要能快速识别危重患者。在巴布亚新几内亚,长期的急诊工作经验让我快速识别出了脑卒中患者,得以紧急联系并快速地转运病患至当地医疗机构就诊,患者最终得以成功救治。诸如此类的情况不胜枚举,在各种不同又复杂的国情下,对异国人民的救治展现了我泱泱大国形象,我们的付出也受到了当地医疗部门和民众的高度赞赏。同时我很荣幸作为中国海军护士代表,为国外护理专家英文讲解并演示急救技能和护理技能。除颤术的展示让格林纳达圣乔治大学护理学院的师生及其附属医院的护理同仁们看见了中国护士的严谨和专业。而窒息患者急救教学展示,让厄瓜多尔的医护人员和民众惊奇地发现中国护理技术不仅具有实用性,更具有科学性。

2019年11月,我有幸站在中华护理学会第一届男护士“优秀公益活动”评选决赛的舞台上,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我长大了。这个长大无关我的外表有多么成熟,而是内心生出的足够的自信。作为长海医院的一名男护士,我一直在医院及护理部各级领导的引领和培养下,不断地学习成长。11年的临床护理生涯让我明白,平凡的护理岗位普通如苔藓长出的绿意,开出的小花,然而如米粒般细小的花儿呀,它凭着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出了青春的光采。就像我,肥沃的杏林苑里,让我看起来就如同苔花一样渺小,但是今天自信的我,不正如盛开的牡丹一样灼灼生辉吗!

花朵芬芳,依靠的是一代又一代护理人汗水凝结、辛勤耕耘的土壤,我不敢独享,更不敢暗自窃喜,我知道前面的路还很长,有你们,我的同行者们,一路相随,我一定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作者简介:

徐立 上海长海医院急诊科主管护师美国 AHA生命支援术导师美国NAEMT协会院前创伤生命支援术(PHTLS)导师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参编著作4部实用新型专利7项,发明专利1项,第一申请人申请基金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