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了解肉毒中毒

福棠儿童用药咨询中心
儿童医学研究、儿科诊疗新技术推广、儿科人才培养、儿童健康教育
收藏

肉毒中毒是由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简称肉毒杆菌)引起的一种少见但病死率较高的疾病。肉毒杆菌是一种革兰阳性、专性厌氧、有鞭毛、无荚膜、具有椭圆形芽孢的粗短杆菌。肉毒杆菌在缺氧条件下大量繁殖产生外毒素,进入人体后阻断周围神经突触,释放乙酰胆碱,使神经肌肉接头处传导发生障碍,导致全身骨骼肌持续软瘫,呈现出一系列神经麻痹症状。肉毒毒素是已知毒性最强的致死性物质之一,微量即可致死。

目前已发现7种肉毒毒素:A、B、C(C1、C2)、D、E、F和G。其中A、B、E可导致人类发病,F和G在罕见情况下也可致病。引起婴儿肉毒中毒的毒素种类为A、B、E、F型,我国以B型为主。目前,肉毒中毒综合征按获得途径分为5类:1.食源性肉毒中毒,进食已被肉毒毒素污染的食物所致;2.婴儿肉毒中毒,摄入细菌孢子后定植于宿主胃肠道并在宿主体内释放产生的毒素所致;3.伤口肉毒中毒,由肉毒杆菌感染伤口并在体内产生神经毒素所致;4.成人肠源性感染性肉毒中毒或成人未知来源感染性肉毒中毒,与婴儿肉毒中毒类似,由感染的成人宿主胃肠道内产生的毒素所致;5.吸入性肉毒中毒,由生物恐怖主义袭击活动中释放的雾化毒素所致。

美国每年平均有110例肉毒中毒上报。约72%是婴儿型,25%是食源性,3%是伤口型。由于婴儿肠道内的特殊环境以及婴儿肠道内缺少正常菌群的保护和抑制梭菌的胆汁酸,所以婴儿易感。在土壤、家居环境的尘土、农产品等中都有肉毒杆菌的芽孢存在,食品(如蜂蜜、婴儿配方奶粉等)、婴儿居住的环境(如在工地周边、农村及扬尘等较差环境居住)、多风的环境、父母从事密切接触土壤的工作、不卫生的母乳喂养方式、肠道菌群的改变及喂养方式等均可为发病的高危因素。婴儿肉毒中毒多数发生于母乳喂养的婴儿第一次食用牛乳制品时,但孢子来源尚不确定,蜂蜜已被确认为是来源之一。罕见的肠道肉毒中毒发生于年长儿和成年人,通常发生于肠道手术和暴露于抗菌药物之后。

诊断肉毒中毒通常有可疑食物进食史或伤口感染史,患者通常表现为急性、无发热、对称性、进行性下降的迟缓性瘫痪。婴儿若出现吸吮无力、上睑下垂、活动减少和急性便秘时应考虑诊断为肉毒中毒。常规实验室检查通常是非特异性的。小鼠毒素中和试验可检测血清、大便、胃内容物或可疑食物中的肉毒毒素,有助于肉毒中毒的确诊。不同种类的肉毒中毒潜伏期有所不同,食源型通常为12-48h;婴儿型约为3-30d;伤口型约为4-14d。

任何有疑似肉毒中毒的病史、症状或体征的患者均应立即住院治疗,并密切监测有无呼吸衰竭的征象。治疗措施除清除毒物,对症处置外,最主要的是给予特效解毒剂,且越早用药效果越好。婴儿应即刻注射肉毒毒素免疫球蛋白,但该药在我国尚未上市,一般情况下不使用特异性肉毒抗毒素,未合并感染也不宜应用抗菌药物。非婴儿肉毒中毒可应用特异性肉毒抗毒素,美国上市药品为七价肉毒抗毒素,我国有单价A型、B型、E型肉毒抗毒素。1~17岁儿童,给予成人剂量的20%~100%。1岁以下婴儿,可给予成人剂量的10%。更高剂量并未显示额外获益。抗毒素使用前须做皮肤敏感试验,使用过程中密切监测,防止发生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伤口型肉毒中毒患者,在给予抗毒素之后应用青霉素或甲硝唑。

对于住院患者,推荐采用标准预防措施。预防肉毒中毒最主要是做好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可疑污染食物必须高温煮沸(食物内部温度达85℃10分钟可破坏毒素)后弃去,不可再食。婴儿不应食用蜂蜜。如进食食物怀疑有肉毒毒素或同食者有肉毒中毒症状,应立即注射肉毒抗毒素1000-2000单位预防中毒。

参考文献

1. 葛绣山,孙启杰,徐雪芳,等. B型肉毒梭菌致婴儿肉毒中毒三例临床分析及实验室诊断[J]. 中华儿科杂志,2020,06:499-502.

2. 儿科感染性疾病手册-肉毒梭菌和婴儿肉毒梭菌中毒

3. 中毒急救手册(第三版)-肉毒杆菌食物中毒

4. Uptodate数据库-神经肌肉接头毒素的概述,婴儿肉毒中毒

评论
科普5c2054dccd25f
少师级
了解
2022-08-26
姝好
庶吉士级
👍👍👍
2022-08-07
吴有平
少傅级
了解了
2022-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