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117疫情观察 | 颜宁·普林篇·Ⅱ

返朴
溯源守拙·问学求新。《返朴》,科学家领航的好科普。
收藏

山雨欲来,新泽西州宵禁啦~

撰文 | 颜宁

3月14日 周六Biogen的火终于烧到了我屯,学校有两位参加了2月29日聚会的人士,其中一位今天确诊了(3月9日开始不舒服,今天确诊),另外一位还在等结果。过去一周,学校已然紧锣密鼓地准备着。之前本来说的是3月23日开始,但现在已经要求本科生都回家、所有课程改为网课(学校比较人性化,有个别实在走不了的也允许留校);3月15日零点起各个楼全天候锁门,凭各自ID进入。

学校、系里每天都有相关E-mail不断讲疫情进展以及相应安排。从周一开始,楼门口放了酒精洗手剂,我注意到,每天至少两次有人来给办公室和实验室的门把手以及电梯摁钮消毒,这个还挺贴心的。

每个实验室制定continuity list & shutdown list(继续科研或者关停的注意事项清单),指定实验室的联系人。我们系的实验室主要在三栋楼里,建议不同楼里的实验室结盟,彼此进行交叉培训,以防万一一个楼出了阳性整栋楼所有人回家隔离的时候,buddy lab(伙伴实验室)的人可以过来帮忙做一些灌液氮之类的最基本保障。

虽然之前已经采购了200刀的食材,昨天很不理智地又冲去了中国超市。说到这,我可真是太难了。判断超市供应最充分、顾客最少、又不堵车的唯一时间是上午10点至11点。10点?这么早起床?怎么可能。于是......我干脆一夜没睡,直接购了物再回家补觉……这真的很颜宁。

超市所有东西都很齐全,我喜欢的那两个牌子的螺蛳粉也重新上架。

微信群里各种消息,反正大家都觉得各自大学封校、关实验室可能都不远了。我们教授群在担心一些博后和博士生的科研生涯会不会受影响,本来感觉受影响的是所有人,那么也就等于没有差别;但转念一想,不同学科的受损程度不一样,所以,很多人确实会成为间接受害者。

抖了个机灵逗学生:科研中断,长此以往,期刊们岂不是要收不到投稿了?来来来,把咱那些拒掉的拿来我瞧瞧,改改过俩月投回去。【马后炮】回头看,这个想法很不对,因为太多人没法做实验了,于是都开始写写写,而审稿人估计心情也不好或者看得太仔细,所以最近文章的拒稿率反而陡增。

3月15日 周日过去六周的经历和心路历程大概这样子:

1月底:【感性】我想回家,我想和家人在一起,呀,买不到机票了。

【理性】幸亏我不在家啊,爸妈自己吃饭简单,囤一些可以吃好久;我要是在家,不管怎么说无所谓,爹妈还是得经常出去买菜张罗做饭,这样也好;
2月:【每天看国内更新】湖北以外,中国严控之下疫情发展不是那么严重。大家坚持住啊,每天和爸妈视频,感觉还好,心理上适应居家就好,加油加油!期待春暖花开,病毒bye bye;
2月底:【关注重点转移到美国】先是找各种借口推掉之前答应的各种三四月的会——结果两周之内,这些会都发通知取消了;把作息调成昼伏夜出模式;前后两次买的食材就算蹲家仨月都够了。
3月:【认真计划实验室和个人的工作】,为万一封校、实验室强制关停做准备。
过去一周虽然很多朋友半真半开玩笑地劝我回国,我都这么回复:
且不说作为实验室PI,这种时候不能临阵脱逃;就从最自私的角度来分析,中国控制新冠最大的经验是啥?不就是“隔离”么?!每个人老实在家待着,病毒不会自动找上门的;这种时候最怕乱窜。要回国,这一路上坐车坐飞机要接触多少人?病毒有潜伏期,你怎么知道接触到的人有没有携带病毒?借防控之初在网上特别流行的一句话:在家躺着就是为防控做贡献了。这个现在也适用于国外了。
当然,我和我的博后学生们都有家,不怕在家待着;很多学校封校之后,以前住宿舍的国际学生们怎么办,这是个特别现实的问题,希望各个学校的中国学生会、领馆可以考虑到这个问题,做妥善安排。

3月16日 周一我不理解为啥会有人囤卫生纸,但我很理解为啥我现在用的最快的是护手霜,看看本强迫症是如何出门的:

门边准备着纸巾,车上放着酒精免洗凝胶。拿着纸巾抓我家以外的所有门把手,包括车把手;保证接触过的纸巾面绝不再碰手,折叠起来,然后垫着开实验楼的门;在去实验室的路上保证没接触过的面冲外,团起来,丢到垃圾箱,冲到卫生间洗手,拿擦手纸巾一路内外有别地开各个门把手;工作中时不时手就会觉得不舒服了,再去洗个手。

我除了购物之外平时不戴口罩,因为基本见不到人,结果今天加油的时候,跟加油的小哥隔着副驾位开着车窗说了句话,突然就紧张上了,先是把他接触过的信用卡用酒精洗手液涂了两遍,然后愣是吹着风一路开着车窗5分钟。

虽然我说话总显得轻轻松松的,生活中那可真是行胜于言的谨慎啊,感觉把丢下多年的实验习惯都捡起来了。学校反复建议实验室的人间距不要小于2米,我们真的很严格地在执行。

3月17日 周二【有生之年】昨晚开始,新泽西、纽约、康涅狄格三州联动,施行晚8点到早5点的宵禁 (curfew,本屯的xdjm可真了解我,立即发信来问我是不是要整夜在实验室),包括影院、赌场在内的娱乐场所关闭,饭店禁堂食,可送外卖,禁50人以上的聚集。昨天,隔壁化学系因为可能的新冠病例关实验室了,今天听说是虚惊一场。

我还是挺喜欢我们系,过去一周一边每天发警告,一直在有条不紊地做research continuity的准备,就算关停也不会措手不及。我感觉这是正确做法,比突然一刀切好得多。

感觉世界慢下来了。我正好接着琢磨转型方向。我都培养出那么多PI了,结构生物学交给ta们玩,我得在有生之年玩点别的了。

3月19日 周四今天看新闻和朋友圈,比较暖心的是好几个主要的超市专门给60岁以上的老人辟出了早上1-2小时的专门购物时间,并且呼吁大家不要去拿那些低收入家庭可以用购物补贴换的食物,这还是挺有必要的。各种呼吁给医务和应急人员捐赠的信息也出来了,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都缺。唉,不到俩月,地球东西延迟镜像。

学校的政策也在变,没办法,都是在根据病毒发展情况随时考虑对策,但是翻来覆去基本点始终差不多:1.所有课变网课(之前是只要求本科生的课变为网课,因为研究生一般是小课堂,可以做到间距比较大。这次则是所有的课程都通过Zoom上课);2. 在州政府有强制关校政策之前,尽量保证research continuity;3. 加强social distancing(2米以上间距)。

清华老王(院长)说新冠是硅基生物挑战碳基生物的又一次进攻,看看,碳基生物被强制隔离,只能靠着网络链接,不知不觉,硅基生物慢慢要占上风。等疫情过去,网课会不会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说到这,有点希望以后贫困地区也建设发达的网络系统,教育部补贴网费给孩子们上网课,这也许能成为一种解决教育资源失衡的方案?

好几个群在传新冠发烧千万不要吃Advil和Motrin(这两种药的主要成分都是布洛芬),据说是青壮年会因此病情恶化,唯一可用的就是Tylenol(泰诺,主要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这个在史隽的日记里有解释,但是似乎还没有确立因果关系。不过心理上觉得,既然有这种说法,就换成Tylenol也无妨。可是像我这种一年吃不过5粒退烧止痛药的家里只有一小瓶Motrin,赶紧在网上买,发现之前都是次日就可以送货的,现在Tylenol最早要3月31日到货,果然大家是什么都在囤啊。不过这种又不能天天吃,真需要的话,随便在哪个群里嚷嚷一句都能借到,所以其实没必要恐慌。

一位在投行工作的朋友,竟然不允许在家上班,还得每天去打卡,好惨,但不是最惨,因为好歹是从纽约的办公室换到了新泽西的。据说他们另外一个纽约办公室已经有5个同事中招了,但因为投行的业界规定,就是不允许在家工作。

最后,感觉我的呼吸道要被Clorox wipe(消毒湿巾)给熏坏了,以后还是尽量不用了。

3月20日 周五实验室有娃的博后基本都在家一周以上了,因为孩子们是最难控制的,感谢我的博后们很机警,自觉跟我商量在家工作,我都乐颠颠地同意。话说,这也是PI的不同阶段吧,如果我是刚起步的年轻PI,有tenure压力,这一段估计要疯了。但是恰恰是我想转型,想慢下来,没有了那么多按部就班的事情掣肘,这反而是极好的一个时机。

我现在因为偶尔的咳嗽和嗓子疼都能疑神疑鬼好久,每天耳温枪测两次,所幸从来不发烧。其实这种时候吧,以前不会特别注意的症状都一下子变得特别突兀,所以真的要稳住。我的想法很简单:最差的情况,中招。但是轻症那是休想进医院的,所以呢,还是老习惯:多睡觉,多喝水,低烧就烧着呗,高烧吃Tylenol。

今天看到一篇谈论留学生到底该不该回国的文章。我觉得只要合法合规,这是每个人自己的权利,而且有些人是不得不回。比如之前说过有些同学在国外没了宿舍,真的无处可去,所以不该一刀切地评论。但是,如果本来不必回,但想着要回去,就要考虑好风险:路上这么久的封闭空间,被传染的风险应该大于在当地深居简出的风险;隔离14天的生活状态;回去以后再回来的签证和旅游限制等问题。这个时候最怕恐慌之下盲目做决定,还是分析好个人情况再做定夺吧。而且很多人其实担心的不是得病,而是可能的排华会影响人身安全,这要具体地区具体分析,自己在当地最明白,不明白就问问周围久居的,别被网上乱糟糟的各种消息搅得方寸大乱。

现在每天看意大利的数字触目惊心,到底怎么就走到这一步了?意大利我不明白,但是美国,想想过去一个半月倒是有迹可循。因为今年是选举年,其实直到意大利新闻爆出之前,各大媒体最关注的是候选人辩论(想想这得有多少场聚集吧),关于新冠的新闻并不多。CDC的警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流感是更严重的健康威胁”。加之美国早期很果断地对中国实施了旅行禁令,所以大家都以为万事大吉,结果还是低估了新冠病毒的狡猾。不过我不明白的是,为何意大利的暴发已经挺严重的时候,也没有对意大利专门颁布旅行禁令,等到对欧洲颁布禁令的时候委实已经太晚了。

本州新冠确诊数持之以恒地位居美国第四,医院防护装备匮乏,大家都在号召捐赠。其实我除了购物,是不戴口罩的,因为确实见不到什么人,应该把这些资源留给医务人员。能捐就尽量捐吧。

昨天听广播,节目讨论孩子在家会不会有家庭虐待孩子的问题,是有专人会处理这种情况的。这是我从来没想过的一个角度,对老人和孩子的保护意识很赞。

特 别 提 示

1. 进入『返朴』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精品专栏“,可查阅不同主题系列科普文章。

2. 『返朴』提供按月检索文章功能。关注公众号,回复四位数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获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类推。

版权说明:欢迎个人转发,任何形式的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摘编。转载授权请在「返朴」微信公众号内联系后台。

评论
科普633c2bb156eb9
进士级
已阅
2023-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