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精导”系列微课图文篇(8) 主动寻的制导是如何参与“发射后不管”的?(下)

国防电子信息
科普中国共建基地——国防电子信息 国防科技大学直属中央军委
收藏

大家好!谢谢各位对本系列微课的持续关注!“发射后不管”作为导弹武器先进性的一个标志,其背后有着先进技术的支撑。我们通过前面微课的学习,对导弹制导系统与方式有所了解。这节课,我重点讲主动寻的制导,仍以“飞鱼”导弹为例,来看看主动寻的制导是如何参与“发射后不管”的?

主动寻的制导方式中,导弹接收的是其自身发射信号照射到目标后的回波。它是在弹上装有信号发射机和接收机。发射机发射电磁信号去探测目标,再接收目标反射或辐射回波,提取目标信息,形成制导指令,引导导弹飞向目标。

好,我们回到前面战例,再进一步了解“飞鱼”导弹,看它是如何在飞行末段,通过主动寻的制导,自动搜索、捕获、跟踪舰船目标,直至命中目标。

法国的“飞鱼”导弹已成系列,包括MM38、AM39、SM39等。重创英国“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并导致其沉没的是AM39空射型“飞鱼”导弹。导弹发射后,先采用惯性制导方式,在末段飞行时,则采用主动雷达寻的制导方式,发现并击中目标,从而实现“发射后不管”。

“飞鱼”MM38是舰舰、岸舰型导弹,是1967年开始研制,1972年定型,是西方国家最早服役的反舰导弹,它成功地将尺寸小、重量轻、掠海飞行和全天候攻击能力等诸多优点集于一身。在飞行时先采用惯性导航,等到接近舰船目标后才启动主动雷达导引头搜索,因此在接近目标前很难被对方提早察觉。

SM39潜舰型导弹的的搜索方式可由三种不同距离、长度和深度进行组合,具有27种不同的搜索方式,并采用优先程序识别技术,使导弹具备了更强的选择捕捉目标的能力。

“飞鱼”导弹在20世纪80年代,有数百枚用于实战,战绩辉煌,但也出现过“乌龙”。1982年5月25日,阿根廷采用与打“谢菲尔德”号同样的战术,向英国“赫尔墨斯”号航空母舰发射了2枚“飞鱼”导弹,“赫尔墨斯”号周围的护卫舰及时发现了阿方飞机,并立即发射大量箔条弹。

箔条形成的假目标欺骗了“飞鱼”导弹上的主动雷达导引头,并使之偏离目标。一枚“飞鱼”导弹失去目标在低空徘徊,然后突然飞向无电子对抗能力的“大西洋运输者”号运输船,并使其严重受损,最后沉没。

“飞鱼”导弹的主要竞争对手是美国的“鱼叉”导弹和中国的“鹰击”系列导弹。在国庆70周年大阅兵中,我们中国的新型反舰导弹“鹰击”-12、“鹰击”-18闪亮登场。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来源:国防科技大学“科普中国”共建基地)

评论
科普老兵闻向东
大学士级
常规制导导弹,还是中国的好!
2022-08-07
热爱科普的俊哥
庶吉士级
科技强国,科技兴国。
2022-08-07
科普韦荣克
贡生级
科技强国,科技强军
2022-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