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历时43年,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华西牛”终育成

光明科普
原创
光明网科普频道官方账号
收藏

8月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正式发布优质肉牛新品种“华西牛”。该品种的育成,打破了当前我国肉牛核心种源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提升了国际竞争力,更标志着我国主导品种自主供种难、只能依赖国外的时代一去不返。

我国是牛肉生产和消费大国,然而,本土品种产肉性能偏低,使得肉牛产业的核心种源严重依赖进口。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刘现武表示,近年来我国肉牛生产总体保持增长态势,生产水平逐步提升。但也要看到,牛肉产量还不能完全满足消费快速增长需要。原因主要是我国肉牛业起步晚,品种生产性能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养殖机械化程度和生产效率等方面也有待提升。

最终育成的新品种“华西牛”生长速度快,净肉率高达53.95%,成年公牛体重达900公斤,成年母牛体重达550公斤以上,主要生产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它繁殖性能好,适应面广,既适应我国的牧区、农区以及北方农牧交错带,也适应南方草山草坡地区。

这一成果来之不易。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牛遗传育种科技创新团队首席李俊雅介绍,“华西牛”培育工作起始于1978年,经过43年的杂交改良和持续选育,形成了当前体型外貌一致、生产性能突出、遗传性能稳定的专门化肉用牛新品种——“华西牛”。其培育过程经历了杂交探索阶段(1978-1993年)、种质创新阶段(1994-2003年)和选育提高(2004年-至今)三个阶段。

李俊雅介绍,研究团队选定内蒙古乌拉盖地区作为肉牛新品种培育基地,利用当地蒙古牛、三河牛和西门塔尔牛等品种进行杂交组合筛选。在育种过程中,紧跟世界肉牛育种技术前沿,构建了我国第一个肉牛基因组选择参考群,建立了770K的基因型数据库,并依托该数据库研发了我国首个肉牛全基因组选择技术体系,总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坚持“联合育种,统一协调,全国一盘棋”的育种思路,育种群体生产性能大幅度提高,优秀种牛推广数量不断扩大。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二级巡视员谢焱表示,“华西牛”是大家畜育种的一个重大代表性成果。在种群性能上,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的优势;在核心技术上,实现了全基因组选择技术的突破;在组织机制上,成立了育种联合会并以实体形式运行,有机整合了育种企业、科研机构等优势单位力量。

据了解,截至2020年,“华西牛”乌拉盖核心群达到26群,总数达3600头。到2022年,全国“华西牛”核心场户达41家,联合育种企业总数达60余家。主要集中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锡林郭勒盟、兴安盟、通辽、赤峰,以及河南、湖北、吉林、云南、新疆等省(自治区)。目前,“华西牛”已开始第5世代的选育工作。

“按照当前遗传进展推算,华西牛再经过5—10年选育提升,其生长速度、产肉性能和屠宰性能等主要肉用指标将媲美美国、澳洲等发达国家优秀肉用西门塔尔牛群体。华西牛优秀个体冻精可以对外出口,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李俊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