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19”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由北京市科协科普创作出版资金资助,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田艳涛教授著的健康科普图书《胃,你好吗》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本书由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欣然作序,詹启敏、李兆申院士倾情推荐。本书选取广大民众、网友、读者和粉丝们最为关注、点击量最高的胃部困扰和相关疾病,更贴合普通社会大众,贴近个人的日常生活场景。用温馨幽默、准确无误的语言进行通俗易懂的解答。让读者只要翻看此书,就可以找到与自己症状一致的知识点的权威解释和解决办法。
本书从人体的消化道结构出发,从排便、情绪、饮食、中医、内镜检查、高危因素、疾病早期表现等多角度详细论述人体消化道的方方面面,社会公众可收获关于胃病等消化系统疾病防治的实用知识,避免诸多健康误区,对人体的消化器官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内容节选自本书第五篇第二节《幽门螺杆菌,非治不可》
关于是否所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都需要治疗是一个学术界一直有争议的话题。根除幽门螺杆菌是公认预防胃癌最为重要的可控手段。但是,有研究针对全世界各个地区不同人种感染的幽门螺杆菌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大约在50000~70000年前,幽门螺杆菌从东非开始伴随着人类迁徙的脚步传播到世界各地。
可以说,幽门螺杆菌与人类共存了几万年,是人类的“老熟人”了。此外,有许多人担心,根除治疗的四联疗法使用了两种抗生素,还有质子泵抑制剂和一种铋剂,会不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甚至有人担心,根除HP会打破原来的某种平衡,产生新的疾病,因此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治疗。那么,感染HP有哪些危害?感染HP到底是否需要治疗?根除HP又有哪些益处呢?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发病密切相关。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黏膜可导致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胃癌等一系列变化。感染HP后,所有感染者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慢性胃炎,部分伴有胃黏膜糜烂;之后,约10%的HP感染者会出现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这就代表已经出现癌前病变;最终有约1%的感染者发生胃癌。从HP感染发展为胃黏膜癌前病变,一般认为需要至少5~10年或以上的慢性炎症过程。
但是,近年来国内外的临床观察发现,在高达4%~10%的儿童、青少年HP感染者的胃黏膜组织中发现了病理性的癌前病变。因此,在HP感染率较高的地区,儿童和青少年胃黏膜癌前病变的发生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早、更普遍。
实际上,没有任何可靠的证据证明幽门螺杆菌对人体有益,没有症状也并不是没有伤害。根除幽门螺杆菌是预防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发生和复发的主要手段,尤其对于防治萎缩性胃炎的发展、恶化有决定性意义。在肠化生发生前根除幽门螺杆菌可能使胃黏膜的萎缩发生逆转,并且几乎可100%预防肠型胃癌的发生。
对于一般人群,如果没有症状,也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暂时不予治疗。但是对于一些高危人群来说,即便没有任何症状,也建议积极治疗。比如: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者,NSAID会增加HP感染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的风险,计划长期使用NSAID,包括小剂量阿司匹林者,推荐根除HP;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PPI)者,长期服用PPI可致胃酸分泌减少,HP定植从胃窦向胃体转移,易发生胃体胃炎,根除HP可降低或消除此风险;维生素B12缺乏者,HP感染可能与维生素B12吸收不良相关,而维生素B12缺乏多与自身免疫相关,根除HP可起辅助作用;胃病及相关疾病患者(表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