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薛杉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功能神经外科 副主任医师
审核:董碧蓉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主任医师
我们有时能看到一些老年人会出现手抖的状况,那么老年人为什么会手抖呢?手抖一定是罹患了帕金森病吗?
其实手抖只是一个症状,原因可以有很多种。首先应当区分是生理性手抖还是病理性手抖。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一、手抖的原因
1.生理性手抖
常发生在原本健康的人。通常为双手同时累及的动作性或姿势性震颤,幅度通常比较小。一般是在情绪紧张、恐惧、疼痛、过度疲劳时发生。表现为幅度小、速度快,多在手部静止时出现,抖动细微且无规律。此类手抖会随着引起手抖的生理、心理因素转变而消失。
此外,有明确诱因的、并非具有以手抖为特征性症状的疾病,往往除手抖外还有其他系列症状。例如:①低血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症状性疾病通常会导致手部细小、快速(8~13 Hz)的震颤、眼球突出、反射亢进、心动过速及不耐热(提示甲状腺功能亢进);②酒精或某些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如苯二氮卓类、阿片样物质)、消耗咖啡因或软性毒品(如可卡因、安非他明、苯环己哌啶),以及使用某些治疗药物(如茶碱、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皮质类固醇和丙戊酸钠),也可出现焦虑及细微震颤,有时可伴有高血压、心动过速及发热。此种情况下,去除诱因就可以缓解手抖症状。
2.病理性手抖
相对于生理性手抖,病理性手抖的情况比较复杂,但其症状具有较为固定的形式,并且不同疾病导致的手抖有其相对明显的特征性症状。常见的具有手抖症状的疾病有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小脑病变等,每种疾病的手抖有其特征表现。
二、不同病因的手抖特点
帕金森病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帕金森病的手抖是静止性震颤,通常单侧起病。其特点是震颤发生的时间为肢体处于静止状态,且不处于抵抗重力支撑状态;活动时静止性震颤症状轻或无,睡眠中消失;震颤频率为3~6次/秒,震颤幅度不大。多数患者会出现“搓丸样”震颤,具体表现为拇指和食指往复相对运动,像搓动丸子一样而得名。如果出现了单侧手抖,而后逐渐发展为更多肢体的震颤、僵硬、运动迟缓,需要警惕帕金森病,应当尽早就医诊断治疗。
特发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的手抖表现为动作性震颤,起病时频率较快,为5~18次/秒,振幅小;逐渐减慢为4~8次/秒,振幅大。主要表现为运动性震颤和姿势性震颤,在肢体随意运动时最明显。
运动性震颤出现在朝向目标运动的最后部分,振幅低;姿势性震颤表现为肢体处于特定姿势或执行特定任务如“书写”等,通常双手起病,典型症状是手的节律性外展、内收样震颤和屈伸样震颤,旋前、旋后样震颤十分少见。
特发性震颤的发病年龄可以自青少年直至中老年,通常缓慢进展。发病早期可以通过心理调节自行控制。
大多数特发性震颤患者仅有轻微的震颤,只有1/10的患者需要治疗,其中一半患者使用药物就能很好地控制症状,其余则对药物不敏感,需要肉毒毒素注射或立体定向治疗。
肌张力障碍
肌张力障碍的手抖常发生在局限性和偏身性患者中。肌张力障碍患者的震颤可以是静止性震颤,也可以是动作性震颤。
震颤症状并不是肌张力障碍患者的突出症状,并且发生率也不高。如果有震颤症状伴随肢体异常姿势或舞动,应尽早就医诊治,并加强临床护理,这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小脑病变
小脑病变导致的手抖通常是动作性震颤,是小脑损伤的症状表现之一。小脑损伤患者的随意运动出现障碍,表现为运动过度或不足、乏力、方向偏移、失去运动的稳定性,特别是动作的开始、停止和改变方向受到影响,表现出一种所谓“共济失调性震颤”。例如,指鼻试验时,用手指指鼻或患者从鼻尖移动其手指去接触检查者的手指时,出现明显偏移和震颤,此种震颤又名意向性震颤。小脑病变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平衡障碍、共济失调、眼球震颤和构音困难等,建议尽早就医诊治。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许多人认为手抖是年龄增长后出现的正常现象,基本上不会寻求诊治。然而,如果是有特殊时间、形式、姿势或者任务相关性的手抖,手抖逐渐加重或波及的范围扩大,还是要尽早就医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