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过后,热浪渐渐退去,清风徐来,秋天便有了秋的味道,即将出伏,处暑之后,虽然白天还是有点热,但是早晚比较凉快。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暑,即“出暑”,渐入秋意,请你跟上时间的步伐调养身体。
最爱芦花经雨后,一蓬烟火饭鱼船。这是宋朝林逋《咏秋江》的节选。
另外,有“湿土之令,始于大暑,终于白露” 的说法,意思就是一年中湿气最重的时节,从大暑开始,到白露方结束。
一、要睡好
处暑时节,人们应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每天应比夏季多睡 1 个小时。
通过午睡可弥补夜晚的睡眠不足,有利于缓解秋乏。睡觉应关注意腹部盖薄被,防止受凉。
二、勿受凉
初秋,此时暑热未消,因此添衣时可遵循“春捂秋冻”的养生原则,不宜一下子添得过多。
尽量少吃寒凉食物,不要大量生食瓜果,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当心。
三、少辛增酸
秋燥逐渐出现,人容易出现皮肤紧绷,甚至起皮脱屑、口唇干燥、鼻咽冒火、大便干结等症状。
处暑应少辛增酸,少吃辛辣的食物。秋燥伤津液,建议适当多食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的水分的食物。如梨子、葡萄、百合、莲子、南瓜等,少吃辛辣、煎炸、热性食物和调味品。可以吃如百合银耳粥、红豆薏米茶。
四、不要随意贴秋膘
旧社会人们需要“贴秋膘”是因为物资匮乏,人们一年到头只有逢年过节时,才能吃到蛋白质、脂肪含量比较高的肉食,日常却十分缺少这类食物。
其次是夏季天气炎热,一般人没有特殊制冷方法,人们会大量出汗,消耗身体,所以就有了“贴秋膘”的由头。
那么,现代人真的需要贴秋膘吗?
相比于贴秋膘,我们在秋季更应该注意均衡饮食及清淡饮食。
肠胃疾病人群一入秋就大量进补肉食等,会加重肠胃负担,易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出现腹泻、胃胀等症状。
而心脑血管疾病人群,短时间集中进食高油高脂的食物,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对于痛风人群,摄入过多动物内脏、海鲜等含嘌呤较多的食物,就容易引发痛风。
一般人群我们只要保证每餐都有肉(鱼)、蔬菜、谷物,对于身体瘦弱、贫血的人可以适当进食牛羊肉、少量进食动物肝脏等含铁食物。
如果你实在管不住嘴,也可以看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健康成人每天应摄入120~200g动物类食物,300~500g蔬菜、200~350g水果、200g~300g谷类、50~100g薯类。每天最好能吃12种食物,每周25种以上。
五、适当运动
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
登山是秋季户外运动的不错选择。
关注我,一起走向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