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人类在宇宙探索方面已经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功,人类可以在空间站里长期生活,探测器也能将遥远行星的科学数据收集回来,似乎人类冲破地球的限制,已经是大势所趋。
不过,人类对宇宙有多了解,对应的对脚下的地球就有多“无知”,就那占据地球大部分的海洋来说,人类对海洋的探索非常的有限,每年都会出现许多从未发现过的海洋新物种,有专家曾推测过,人类对于海洋的还发仅进行了5%而已,剩下的95%还是未知区域,而初步估计,海洋中仍然有将近200万种海洋生物还没有被发现,人类对于海洋的认识可以说是刚刚开始。
一直以来,深海对于人类来说总有莫名的神秘感,没有人知道这深不见底的海水中到底藏着多大的“深海巨兽”,于是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神话传说,这其中就包括了恐怖的“北海巨妖”,那么北海巨妖真的存在吗?
探寻“北海巨妖”
“北海巨妖”起源于挪威的民间传说,又被称为“挪威海怪”,有大量的文学作品形容过这种怪物巨大的身躯和令人恐惧的破坏力,而这些文学作品大多倾向于将“北海巨妖”描述成巨大的章鱼,这些有着章鱼外形的巨物通常生活在深海,偶尔出现在海面捕获经过的船只,巨大的触手会轻易的将船只缠绕沉没。
进入19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动物学的发展,过于荒诞的海怪传说逐渐消失,但是“北海巨妖”的传说不仅没有被揭穿,反而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传说并不是虚假的,其主要原因还是从深海中不断冲上来的巨型章鱼。
1861年11月30日,法国军舰"阿力顿号"从西班牙的加地斯开往腾纳立夫岛途中,遇到一只体长有5-6米,长有2米左右触手的巨型章鱼,船长希耶尔认为:这大章鱼可能就是“北海巨妖”的真身。
后来,科学家在研究抹香鲸的时候,发现抹香鲸的下潜深度达到了2200多米,身上还会留有碗口大的类似于章鱼吸盘的伤口,于是猜测在深海可能存在某种类似于章鱼的巨型生物,而从1980年至2010年多次发现记录,大王酸浆鱿,这才露出了它的真身。
大王酸浆鱿,又称巨小头鱿,是世界上最大的无脊椎动物,典型的深海巨鱿,生活在300-4000米深的南极大陆海域,大王酸浆鱿体长在10米左右,到目前为止获得的不少标本也有体长达到11米的,但是因为尸体死后会膨胀,估计生前的体长也在10米之内。
大王酸浆鱿的眼睛和嘴喙均远超常见的大王鱿,更与众不同的是,大王酸浆鱿的2根长触腕和8条短腕上,长有可360度旋转的倒钩,这些类似于猫科动物利爪样倒钩,最长的可达到8厘米。
2013年12月,在南极洲的罗斯海面下,曾捕获过重达350公斤的活体大王酸浆鱿,足有小型公交车那么长,这也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重的大王酸浆鱿直接记录了。
那大王酸浆鱿就是“北海巨妖”的原型了吗?未必,至于大王酸浆鱿到底能长多大,目前还没有充足的研究证据,但是350公斤的重量真的不算什么,一头成年黄牛都比这重,那么深海中是否存在未知的大型生物呢?
“深海巨物”可能在哪?
鉴于人类对深海认识还处在起步阶段,全球能实现载人深潜6000米以下的国家仅有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和法国,在无尽黑暗的深海想找到“深海巨物”的标本实在太难了,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深海中的环境来找出“深海巨物”可能在哪。
全球海洋的平均深度为3800米,根据阳光在海洋中的传播特性,我们一般将海洋分为上层(0-200米),中层(200-1000米),半深海层(1000-4000米),深海层(4000米以下)。
随着海洋深度的增加,阳光越来越微弱,直到200米以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基本接近于零,海水中的溶解氧量会在1000米左右达到最低值,而1000米的深度和“深海”还挂不上钩,世界载人潜水器下潜最深已经达到10929米了,1000米的深度确实还是太浅。
但是,到达了半深层区,生物的生存环境就可以称得上恶劣了,这里的已经是完全的漆黑一片,水温稳定在5℃以下,这里的能量来源非常的局限,除了一些深海热泉能为生物链提供能量供应之外,就只能靠上层微生物分解其他生物的遗体、排泄物后降落下来的有机质了,这些飘下的有机质还有个非常美的名字——海雪。
虽然海雪在海洋碳循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相比与阳光,所再来的能量实在是太少了。生活在深海热泉周围的生物,它们的唯一食物来源就是细菌,这些细菌利用氧化硫化氢获得的能量将水中的碳转化成碳水化合物。
像小虾米利用口器携带培养的细菌,穿梭在热泉附近为细菌获取养料,像螃蟹可以取食自己身上的细菌层,深海热泉的供养能力和“深海巨兽”是挂不上钩的。
生活在半深层区及以下深度的生物,因为环境温度低,代谢速率就会降到很低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常识,但是深海的高压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10米的水深就会带来1个大气压的压力,可以想象几千米深的深海,压力有多恐怖,压力不仅限制了生物的身体结构,让其更倾向于柔软和弹性,更重要的是压力对每个细胞都进行压迫,甚至会给蛋白质结构带来影响,导致其变性。
为了应对巨大的压力,生活在这里的鱼类舍弃了传统鱼类调节压力的鱼鳔,大量的肌肉以及骨骼,取而代之的是胶质和脂类,脂类和胶质提供的柔韧性只是一部分作用,在细胞层面,脂类可以让细胞膜的流动性更强,否则在过高的压力下会让细胞膜变得僵硬,通透性变差,物质交换就会受到影响。
而对于蛋白质来说,深海生物不得不分泌一种叫做氧化三甲胺的物质,用以修复变性的蛋白质,氧化三甲胺有个特点,分解后的三甲胺带有很重的腥臭味,这也是为什么深海鱼大多很腥的原因,当然氧化三甲胺本身味道很鲜带点甜味,这也是判断深海鱼是否新鲜的重要标准。
所以,深海的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是由内到外全方位的,这些因素决定了在此生存的生物不可能体型特别巨大。
结语
这么看来,海洋中的庞然大物只可能出现在上层及中层海水中,答案也非常的明了了,这种海洋巨物就是蓝鲸,体长33米,重达181吨,成功登顶已知的地球上生存过的体积最大的动物,远古时代的各种海洋霸主均达不到这种体型。
然而这等海洋巨兽,在人类的多维打击下,已然濒危。
本文来源:宇宙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