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故趣闻 ·
化“物性”为“药性”,是中医药学的智慧。用“望梅止渴”之典,释中药乌梅“生津止渴”之效,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三国时曹操疲惫之师“望梅止渴”的故事是人人都知道的。据南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所载,望梅止渴的故事是这样的: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魏武帝曹操带兵行军途中,天气炎热却找不到水源,士兵都口渴难忍,疲惫不堪。本是无计可施之际,曹操却突然想到了一个妙法。他传令说:“前面有一大片梅林,有很多梅子,又酸又甜,可以解渴。”士兵们听了,口中酸水都流出来了,大家强打起精神,加快了行军的步伐。望梅止渴!正是借着想象中梅子的诱惑,大军终于赶到了有水源的地方。
历史上梅子因此而被指称为“曹公”。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卷二十三中说:“吴人多谓梅子为曹公,以其尝望梅止渴也。”
梅之味酸甜,尤以酸味为著。酸味入口,对人的唾液腺有刺激作用,可以促进唾液分泌。在大脑中想到梅的酸味,可以形成条件反射,从而使人口中不断流出口水。也就是说,“望梅止渴”是完全有科学道理的。
中医用药的乌梅药材,是采用未成熟的青梅果实加工后的熏制品,从而使之更符合治病疗疾的需要。经过临床实践的总结,中医人对乌梅药性的认识是,其味酸、涩,性平,入肝、脾、肺、大肠经,功能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等,成为一味可内服、可外用的治病良药。含有乌梅的常用中成药如乌梅丸、梅苏丸、胃炎宁颗粒等。
· 药材来源 ·
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夏季果实近成熟时采收,低温烘干后闷至色变黑。
· 性味归经 ·
味酸、涩,性平。归肝、脾、肺、大肠经。
· 功效主治 ·
敛肺,涩肠,生津,安蛔。
适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12克。
· 食疗推荐 ·
生姜乌梅饮
原料:乌梅10克,生姜10克,少量红糖。
做法:将三味原料一同放入煮锅内,加水煎煮,煮开约15~30分钟,滤出汤汁饮用。
功效:生姜乌梅饮具有温胃散寒、和胃止呕的效用。当出现胃寒呕逆、妊娠呕吐以及晕动症时,可以考虑采用生姜乌梅饮进行调理。
说明:乌梅以小满前肥脆而不带苦味者为佳,对于妊娠呕吐,可作为方便的家庭应对措施试用,煎汤100毫升,分次频服,如效差应就医。
· 温馨提示 ·
胃酸过多者慎用。
孟诜《食疗本草》告诫:“乌梅多食损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