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然院士与乌东德水电站工程结缘是在1995年工程前期踏勘时,那时的他还在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工作。2003年,国家授权由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三峡集团前身)对金沙江下游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和向家坝四座水电站开发建设后,时任公司总工程师的张超然开始牵头主持乌东德水电站预可行性研究勘测设计招标的技术工作,揭开了乌东德水电站工程建设的序章。如今,乌东德水电站首批机组顺利投产发电,二十五载时光飞逝,从规划构想到画成图纸,从工程建设到投产发电,乌东德水电站的孕育和诞生,张超然全程见证,亲身经历。
张超然
对于金沙江下游四座巨型电站的第一个梯级,张超然评价,“乌东德水电站是我国'西电东送'的骨干电源点,它的全面建成将对全国范围的能源优化配置起到重要作用,对三峡集团建设世界一流清洁能源集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工程建设过程中实现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将推动我国水电工程建设水平再上一个台阶,继续引领世界水电建设的发展。”
从水电大国到水电强国
张超然告诉记者,乌东德水电站工程选址在金沙江下游一段非常狭窄的河段,适合修建特高拱坝,但是也面临着复杂地质条件和恶劣气候环境的严峻挑战。不过也正是在解决这些难题的过程中,三峡集团与各参建单位、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实现了在工程技术、施工工艺、工程材料、智能建造等领域中能力与水平的全面提升和突破,拉动了我国水电行业全产业链的发展进步。谈起乌东德水电站工程在科技创新与技术突破上的成绩,张超然无比自豪,如数家珍。
2017年3月,乌东德水电站工程大坝浇筑启动前夕,77岁的张超然在施工现场参与了大坝混凝土浇筑前最后的检查验收。经历十几年的研究和探索,低热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终于在乌东德水电站工程得到全面使用,也是世界上首次将低热水泥混凝土在高坝建设上全坝使用,推动了我国坝工技术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乌东德水电站工程的泄洪洞工程采用低热水泥混凝土,做成了“尺寸精准、光滑平整、严控裂缝、抗冲耐磨的“镜面工程”。
张超然在乌东德水电站混凝土浇筑现场
乌东德水电站工程建设过程中克服了恶劣自然条件下工程建设的一系列困难。比如,乌东德水电站工程坝址区两岸边坡高达1000余米,施工中面临高危自然边坡和特高工程边坡带来的施工难度和安全隐患,最终建设者们克服了边坡范围宽、高差大、地质复杂、处理难、隐患多、工期紧等开挖和支护难题,保障了大坝主体工程顺利施工。乌东德水电站工程导流洞的开挖断面达到27.2米高、19.9米宽,为世界上最大的导流洞,同样面临复杂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难题,最后都被建设者们一一攻破。
除此之外,乌东德水电站工程在溪洛渡水电站建设的基础上,深化和推进了智能大坝建造技术,使智能温控、智能通水、智能振捣、智能喷雾、智能灌浆等建造技术进一步改造升级和再创新,使得施工工艺更精细、质量控制更到位,问题处理更及时。在特大型地下厂房洞室群开挖支护中采用三维数字化模型、实施动态监测跟踪、仿真反馈分析,快速决策处置技术,确保洞室群的安全施工和围岩稳定。两岸地下厂房安装的8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是目前世界上已投产的单机容量最大水轮发电机组。
从能源开发到工程建设,从产业提振到绿色发展,这样一个备受瞩目的超级工程,它所产生的影响必然是强大而持久的,它的质量安全保障关系到方方面面。张超然说,“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我们始终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建立了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庞大的自动化安全监测体系,我们充满信心能确保乌东德水电站工程的长期、安全、可靠运行。”
“发展水电,中国有需求、有条件,也有实力。到了乌东德水电站,中国已经从水电大国稳步进入水电强国了。”张超然说。
乌东德水电站工程还是红色工程
回顾乌东德水电站工程的建设历程,张超然表示,乌东德水电站工程的建设深刻践行新发展理念和“五大工程”要求,体现了以“科学民主、求实创新、团结协作、勇于担当、追求卓越”为主要内涵的“三峡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除此之外,乌东德水电站工程还是'红色工程',乌东德水电站是有红色基因的,皎平渡就在库区。”张超然说。
皎平渡,一个距离昆明市200多公里的金沙江渡口,是当年红军长征时巧渡金沙江的地方,正是在这里,红军主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金沙水拍云崖暖”,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现在,皎平渡再次见证了又一个历史时刻,距离不远处的乌东德水电站工程拔地而起,屹立河谷,联通两岸,全面投产发电后将为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精神的传承在于人,张超然自进入水电行业就深知这项事业需要吃苦。他说,“干水电就得不怕艰苦,像革命先辈一样,还要发挥集体的力量,因为这样一个大型工程不是一个人能干得下来的,必须要团结协作、科学民主,这些最后汇聚起来就是三峡精神”。张超然说,“三峡集团从三峡工程开始,通过溪洛渡、向家坝、乌东德水电站等大型水电站的建设,锻炼培养了一大批建设人才,这些人所练就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管理能力将在清洁能源和生态环保等领域的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精神的传承就是这样,通过一批又一批三峡人在艰苦实干中发出耀眼的光芒,照亮着一代又一代奋勇前行的建设者,打造出一个又一个造福人民的超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