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长虹 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审核:郭素琴 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在很多人眼里,小孩子永远都是无忧无虑且不谙世事的。
因此,当孩子突然表现出烦躁易怒、不爱说话、睡不着觉等现象时,家长很容易误认为是孩子不懂事,或是身体出现了某些异常,却忘记小孩子也会遇到心理问题。
尤其是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因为其症状不典型等因素,很容易被家长忽视。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那么,儿童PTSD都有哪些症状呢?我们又该如何发现并帮助患病的儿童呢?
一、注意那些看不见的“伤口”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很多事情会令他们感到焦虑、不安。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负面情绪中,不仅会使孩子免疫力下降,严重的还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那么,具体是什么样的事情会对孩子产生较大的影响呢?
◆应激性生活事件
此类事件多指一些需要孩子做出适应性改变的环境变化,如搬家、毕业或转校、弟弟或妹妹出生、与家人分离、家人去世等,都需要孩子被迫适应周围环境的突然改变。
对于一些性格内向、适应力不强的孩子来说,这些改变会令他们失去安全感,进而出现某些心理问题。
◆突发应急事件
突发应急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需要立即处理的紧急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这些事件不仅会危及儿童的心理健康,对部分成年人而言,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心理辅导。
所以,当孩子的生活环境发生改变,或者遭遇突发应急事件时,家长一定要多观察孩子的行为举动,注意到那些看不到的“伤口”。
一般情况下,症状较轻的孩子会表现出轻微抑郁、焦虑、疑病、失眠等症状,即出现应激反应。少数情况下,强烈的应激作用会导致儿童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通常伴随以下多种症状。
•睡眠问题,出现入睡困难、夜醒、磨牙及梦游等睡眠障碍。
•发脾气、易怒,有明显的哭闹、耍赖、撒泼、打滚等行为。
•咬指甲或吮手指。这种行为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和满足感,在气氛紧张、环境安静或饥饿疲劳时会出现。
•反抗行为或破坏行为。对家长的要求总回答“不”,或者对周围的人进行攻击,对物品进行损害。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如果符合经历应激性生活事件或突发应急事件的条件,孩子表现出以上1种或多种症状,就要考虑是不是患上PTSD了。
对于儿童出现的这些心理问题,最好做到家校结合,早发现、早就医。那么,该怎样做好应对呢?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二、如何解决应激性生活事件对儿童的影响
对于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来说,应对的方法主要依靠自我调整以及家长、学校或社区的帮助。
◆自我调整法
可采用呼吸放松法。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将手放在腹部,吸气时腹部慢慢鼓起,后停顿3~5秒,再缓缓将气体呼出来。如此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把情绪稳定下来。
另外,要保持健康、规律的日常作息。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跟家长一起讨论并制订作息表。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自己制订,最后用表格形式列出来。完成每项任务,就用喜欢的符号标示出来。如此一来,孩子就能体验到自我管理的胜利感和完成任务的成就感,从而减少焦虑感和不确定感。
◆家、校和社区帮助法
作为家长,要尽量确保孩子的日常生活与发生应激事件前一样。要让孩子知道,即使发生应激性生活事件,生活中还会有不变的事情。还可以带孩子进行一些以前的常规活动,如适当的运动、学习等,也可以跟孩子一起读书、下棋、玩游戏、跳舞等。
作为老师,可以鼓励孩子多思考、多体验,让孩子更多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分享自己的感受,为孩子传递正能量,让孩子保持乐观的态度。
社区是孩子经常生活的地方。社区工作人员可以在宣传工作的同时,对低年龄段孩子做好家庭随访,了解儿童情况,确保儿童处于被监护的状态。对于有困难的儿童,要及时上报,对儿童进行后期安置和照顾,给予关心和温暖。
三、如何解决突发应急事件带来的心理问题
突发应急事件对公众的身心健康会造成伤害。由于儿童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缺乏自我调节和保护能力,对突发应急事件更具易感性,心理反应也更强烈,更容易出现应激反应。
所以,家长和老师要全面观察孩子们的日常表现,尤其要注意孩子突然发生的变化,注意是否有一些伴随症状,即是否有“应激反应”。
常见的处理方法是,家长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些心理学知识讲座,掌握一些调整的方法,提高对孩子不良情绪的症状识别能力。
通过家校联动,开展心理社团活动、组织心理测试及制作心理档案等,并将其运用到与孩子的沟通中。其中,通过问卷调查法组织心理测试,可以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在这期间,学校与家长之间要加强沟通和联系。
如此一来,就能帮助孩子调整心理状态,及时处理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相信通过各方不懈努力,孩子一定会平稳渡过这段特殊时期,并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