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灰霉病是番茄上危害较重且常见的病害,各菜区都发生。低温、连续阴雨天气多的年份危害严重。发病严重时造成茎叶枯死和大量的烂花、烂果,直接影响产量。
发病原因:
引起番茄灰霉病的病原是半知菌亚门真菌灰葡萄孢,病菌以菌核形式在土壤里,或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形式在病株残体里越冬。病株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借助气流、灌溉水或雨水传播,可通过番茄伤口、花粉和茎基部、花瓣等处侵入。除危害番茄外,还可危害茄子、辣椒、黄瓜、瓠瓜等20多种作物。
危害症状:
茎、叶、花、果均可受到危害,但主要危害果实,通常以青果发病较重。茎部多发生在分枝处或基部,染病时开始呈水浸状小点,后扩展为长圆形或不规则形浅褐色大斑,湿度大时病斑表面生有灰色霉层(病菌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严重的绕茎一周,病枝折断,导致病部以上茎叶枯死。
叶片发病多从叶尖部开始,沿支脉间呈“V”形向内扩展,初呈水浸状,展开后为黄褐色,边缘不规则、深浅相间的轮纹,病、健组织分界明显,表面生少量灰白色霉层,叶片枯死。
幼果染病较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转移。果实染病,后向果实或果柄扩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密生厚厚的灰绿色霉层,呈水腐状腐烂,严重时果实脱落,失水后僵化。
灰葡萄孢菌可从伤口和可经底部从受肥害后叶片边缘侵入,从残留花瓣处和未脱落的柱头处侵入,带菌花粉散落于叶片也可致病,茎部伤口或病果病叶附着于茎部容易感染,土壤中越冬或残存的病菌从茎基部侵入,枯死的花瓣、叶片粘贴于果面,可致使病菌从果面侵入。
在春季低温多雨,大棚温室内高湿和光照减弱,加之病菌基数高,栽培不当,蘸花传病,特别是早熟高产品种花期长时,受灰霉病菌侵染的机会增加,发病会较重。
防治技术:
针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首先要选用抗病良种,严把育苗关,根据具体情况和品种形态特性,合理密植,清洁田园,减少初侵染源,降低温室内湿度,变温通风,蘸花后一周之后摘除番茄幼果残留花瓣及柱头。药剂防治要把握苗期、初花期、果实膨大期。
定植前在番茄苗床用40%嘧霉胺悬浮剂30克/亩喷施,选择无病苗移栽。第1穗果开花时,用42.4%的唑醚·氟酰胺悬浮剂12克/亩进行喷雾,5~7天用药一次,进行预防。在浇催果水前一天用40%的啶菌·福美双悬浮剂30克/亩进行了喷雾,5~7天用药一次,连用2~3次。
灰霉病初发时一般仅表现在残败花期及中下部老叶,此时立即使用上述产品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40克/亩等药剂进行一次喷雾,可有效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