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公众号 “把科学带回家” 提供给孩子最好的科学教育
作者 | 《万物》杂志
编译 | Mirror
鲨鱼,可以说是海洋中最令人生畏的动物了。电影中凶残的大白鲨形象是不少人的童年阴影,但你或许不知道,鲨鱼的种类远比想象得更加丰富。目前人类已知的鲨鱼大约有500种,除了我们最熟悉的经典大白鲨形象,还有许多你意想不到的鲨中“奇葩”。它们或长相怪异,或身怀绝技。下面这12种各具特色的鲨鱼,一定会颠覆你对鲨鱼的想象。
图片来源:网络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鲨中之最:
鲸鲨——鱼中巨霸
濒危等级:濒危(EN)
图片来源:Wikipedia
体长可达18.8米的鲸鲨(Rhincodon typus)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鱼类,几乎与抹香鲸相当。别看它们体型巨大,但其实只是以浮游生物为食的滤食性动物,每天滤过大约450万升海水并通过一种叫做皮质鳞突(dermal denticles)的特化结构来筛下浮游生物。
鲸鲨的鳃。图片来源:网络
有时,鲸鲨也会想要改善伙食,比如在金枪鱼好不容易把小鱼们赶到一块儿,正打算大快朵颐时,一只鲸鲨竟然光明正大地过来“蹭饭”,一口吞掉了一群金枪鱼的口粮。
图片来源:BBC
加里曼丹光尾鲨 ——袖珍猫鲨
濒危等级:数据缺乏(DD)
加里曼丹光尾鲨的图示和标本。图片来源:shark-references.com
以为鲨鱼都是彪悍的大块头?世界最小鲨鱼——加里曼丹光尾鲨(Apristurus sibogae)可以让你轻松捧在手心。属于猫鲨科(Scyliorhinidae)的它,体长与小猫相近,仅21cm,行踪也和你家主子一样神秘莫测。目前仅有的一具标本采集于望加锡海峡655米深处。
图片来源:网络
格陵兰睡鲨——极地寿星
濒危等级:近危(NT)
图片来源:WWF
体型大小不重要,活得久才是王道。属于梦棘鲛科(Somniosidae,俗称睡鲨)的格陵兰睡鲨(Somniosus microcephalus)是目前已知世界上寿命最长的脊椎动物,可以达到惊人的400岁。游荡在北冰洋的它们能够适应零下的温度,梦游般地保持着“佛系”的生活状态——每小时仅1.22公里,可以说真“龟速”了(海龟:我可比它快多了!)。
身长可达7.3米的格陵兰睡鲨生长速度却只有0.5-1厘米每年,如此缓慢的新陈代谢速率很可能是它们长寿的秘诀所在。行动迟缓的格陵兰睡鲨以腐食为主,甚至包括独角鲸和白鲸的遗骸(没错,连捕猎也懒得费力气)。
图片来源:网络
仔细观察格陵兰睡鲨的眼睛,你很可能会发现有什么奇怪的东西依附在上面,那是一种桡足类的寄生虫(Ommatokoita elongata)。眼球被这种寄生虫啃噬的格陵兰睡鲨无法看见任何东西,主要靠嗅觉觅食。但也有科学家推测,它们二者是互利共生关系,这种寄生虫可能会通过发出生物荧光帮助宿主吸引猎物,不过这一假说还未被证实。
格陵兰睡鲨眼部寄生虫。图片来源:DinoAnimals.com
尖吻鲭鲨——海中猎豹
濒危等级:濒危(EN)
图片来源:Florida Museum
尖吻鲭鲨(Isurus oxyrinchus)又名灰鲭鲨,是世界上游速最快的鲨鱼,可达50公里每小时,甚至还有过74公里每小时的记录,堪称鲨鱼界的博尔特。尖吻鲭鲨的速度如此之快与它的猎物有很大关系,例如同样作为掠食者、身手敏捷的金枪鱼、鼠海豚等。
为了了解尖吻鲭鲨惊人游速的秘密所在,工程师们已经展开了对其皮肤的研究。我们知道应用了鲨鱼皮特殊盾鳞结构的泳衣已经帮助游泳运动员成功提速,因此工程师们也希望利用同样的原理为交通工具减少阻耗,提高速度和灵活性。
鲨鱼盾鳞结构,不仅降阻还能抗菌。图片来源:oceanographic museum of monaco
盘点完鲨鱼之最,我们再来认识一些个性古怪的鲨鱼吧。
灰三齿鲨——双重“鲨格”
濒危等级:近危(NT)
图片来源:网络
白天,灰三齿鲨(Triaenodon obesus)会一起抱团懒洋洋地趴在暗礁附近的海床上,路过的鱼儿会把它们的皮肤当作“猫抓板”,甚至在被路过的海狮骚扰时也忍气吞声。
不过当夜幕降临之时,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这些白天还是“软柿子”的家伙突然满血复活,杀气冲冲,开始了复仇式的“大扫荡”。弱小的鱼儿们纷纷躲进暗礁,害怕自己被发现。
图片来源:网络
然而即使藏起来,变身“黑帮团伙”的灰三齿鲨也会通过一种叫作罗伦氏壶腹(ampullae of Lorenzini)的电感受器追踪它们的存在(所有活着的生物都会产生电场,而鲨鱼能探测出百万分之一瓦的微弱电流)。一旦发现猎物,一大群灰三齿鲨就会像恶狼扑食一样蜂拥而上。
进击的灰三齿鲨。图片来源:BBC
然而,当第一缕晨曦照进暗礁时,灰三齿鲨的“恶魔”开关又会被关闭,变成一副与世无争的乖巧模样。
图片来源:网络
居氏鼬鲨——定位大师
濒危等级:近危(NT)
图片来源:BBC
不像灰三齿鲨,白天毫无鲨的“威严”,身披霸气虎纹的居氏鼬鲨(Galeocerdo cuvier,俗称虎鲨)可完全就是杀气外露,甚至还会捕食同类,被认为是“最危险的鲨鱼之一”。然而,这种食肉猛兽对食物却一点都不讲究,食谱里甚至包括各种各样你想象不到的人造废物(如:金属片、塑料、麻布袋等),因此得了个“海洋垃圾桶”的名号(想想就胃疼,明明是人类制造海洋垃圾的锅……)。
别看虎鲨吃东西时马马虎虎,其实它们还是动物界中的“定位大师”,天生自带精准的地球磁场“导航仪”,每年定期按固定路线往返迁徙大约7500公里——夏季前往大西洋,再回到加勒比海域过冬。这一迁徙行为的目的仍是个未解之谜。
灰三齿鲨和虎鲨的行为还仅仅是古怪,接下来要介绍的“小可爱”们所展现的本领可就会让你“眼前一亮”了。
绒毛鲨——低调“明星”
濒危等级:无危(LC)
图片来源:shark-reference
海中凶险,小个头的绒毛鲨(Cephaloscyllium ventriosum)总是藏匿于岩石缝隙中。虽然捕食者难以发现它们的踪影,但它们在彼此眼中却是“bling bling”。因为爱情?别傻了,原来看似低调的它们,其实一个个都天生自带荧光。只是这种荧光其他捕食者包括人类无法看出,而在绒毛鲨眼中却是显眼的亮绿色(爱是一道光,你要绿色吗?)。
图片来源:网络
发光的原理就在于其皮肤里存在着一种荧光蛋白,吸收蓝光后会被激发出绿光。绒毛鲨的栖息地可深达500米,大多数波长较长的可见光都无法抵达,而波长较短的蓝光则损失较少,即使绒毛鲨将其转化成绿光,在其它生物眼中,相对较强的蓝光也会将其掩盖。而绒毛鲨的眼睛则相应配套了“滤镜”,把蓝光过滤掉后就能看见同伴发出的绿色荧光了。
为了展现绒毛鲨眼中的世界,研究者们用一种黄色滤光镜将蓝光阻挡在外,终于展现出了绒毛鲨长久以来不为人知的美丽荧光。
特殊相机(a)与普通肉眼下(b)的绒毛鲨。图片来源:Nature
目前科学家还在研究如何将绒毛鲨表皮的荧光蛋白应用于病变细胞的定位追踪。
肩章鲨——“走”出困境
濒危等级:无危(LC)
图片来源:Wikipedia
绒毛鲨喜欢深海,而另一个小可爱肩章鲨(Hemiscyllium ocellatum)则喜欢活动在珊瑚礁的浅水区。它腹鳍后方的白环大圆黑斑可以说是一大萌点。虽说是暗礁最小鲨鱼,涨潮退潮,鱼生难料,搁浅总是难免。
怎么办呢?当然不能一动不动被太阳晒成鱼干啦。
图片来源:网络
肩章鲨自有绝招:首先它们会关闭一些非必要的器官和脑部功能,以减少耗氧。然后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啦!别想太多,当然不是像美人鱼那样变身为大长腿,而是用鳍支撑起了身躯,贴地爬行回到了水中。
图片来源:网络
小可爱没看过瘾?我们再来欣赏一些捕食方式特别的高颜值鲨鱼吧。
长尾鲨——执鞭猎手
濒危等级:易危(VU)
图片来源:Wikipedia
长尾鲨(Alopias vulpinus)有着非常拉风的帅气尾鳍,长度几乎与身长相当,仿佛在身后佩了一把长剑。但与此同时,长尾鲨的牙齿就逊色许多,不仅小,咬合力也弱,因此长尾鳍就派上了大用场。当长尾鲨发现猎物时,它们会快速游向猎物,先用胸鳍发起甩尾动作,再用强有力的尾鳍将其击昏。吃了这如鞭刑般的一记绝杀,猎物便沦为了长尾鲨的口中餐。
长尾鲨:看我“神鱼甩尾”。图片来源:BBC
叶须鲨——伏击高手
濒危等级:无危(LC)
图片来源:Monaco Nature Encyclopedia
不同于长尾鲨的大长尾,身型扁平的叶须鲨(Eucrossorhinus dasypogon)并不打算和猎物正面交锋,而是采取了伏击策略。叶须鲨的颌部有着特化的须状结构,身上的花斑看似花俏可不是为了引人注目,恰恰相反,这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隐藏进周围的海草和珊瑚礁中。
叶须鲨:看不见我,看不见我。图片来源:BBC
叶须鲨非常善于伪装,除了外貌优势,还是个天生的“表演家”。埋伏期间,它会左右摆动尾巴,模仿游动的小鱼来吸引猎物。当鱼儿们被它的表演吸引过来,叶须鲨就会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出击吞下猎物。
图片来源:BBC
上面这些鲨鱼都不够刺激?那么就一起潜入更深的海域猎奇吧。
“反正看不见,就随便长长”。
图片来源:网络
皱鳃鲨——似鳗非鳗
濒危等级:无危(LC)
图片来源:Wikipedia
出没于600至1000米深海区的皱鳃鲨(Chlamydoselachus anguineus)就是个“长偏”了的典型案例,竟然成了鳗鱼模样,背鳍很小,身长约1.5米,鳃裂多达6对,可以在低氧环境下获得更多氧气。深海捕食艰难,皱鳃鲨的眼球内进化出了一种特殊结构,可以像图像增强器一样探测到微小的猎物。较大的猎物也不在话下,它们可以像蛇一样吞下超过自己身长一半的猎物。另外,皱鳃鲨还是少数体侧线裸露的鲨鱼,体侧线上有着能够感受水流变化的压力感受器,直接与水接触可以提高其感受周遭环境的灵敏度。
图片来源:BBC
欧式尖吻鲛——深海“妖精”
濒危等级:无危(LC)
图片来源:fishesofaustralia.net.au
另一大深海奇葩,是以长相怪异著称的欧式尖吻鲛(Mitsukurina owstoni),俗称哥布林鲨(Goblin shark)。它们可是大约存在了一亿两千五百万年的活化石,也是尖吻鲛科(Mitsukurinidae)现存的唯一物种。“哥布林鲨”一名可以说是十分形象,它们的吻夸张地向前延伸形成尖突,就像妖精哥布林的鼻子。而位于吻下方的上下颌则呈鸟喙状,在靠近猎物时会像弹簧般突然弹出,将猎物一口吞下。
图片来源:gifjia.com
如此夸张的开口动作需要依靠两对弹性十足的韧带结构连接上下颌,颌部被弹射出去的同时,类似舌头的结构会迅速扩张口腔并将猎物连同海水一起吸入,又立即恢复原样。看着这画面惊掉下巴的人类,就只能自己用手合上了。
鲨鱼生存现状
看完这一期,是不是发现鲨鱼们个性迥异,甚至还有几分可爱?其实它们并不是影视作品里经常塑造的“嗜杀狂魔”,即使是被认为最具危险性的大白鲨在对他们的接近感到冒犯时,也会先发出警告信号,反而我们人类才是它们最大的威胁(友情提醒: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我们还是不要去冒险打扰鲨鱼啦)。
大白鲨与潜水员。图片来源:网络
早在4亿多年前,最早的鲨鱼就已经出现。在那之后,鲨鱼经历了至少4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每一次都对海洋生物造成灭顶之灾,但鲨鱼凭借极强的适应能力,每一次都幸存下来。 然而,躲过了天灾的鲨鱼,却在面临人祸时,遭遇了史上最严峻的生存危机。为满足市场对鱼翅及鲨鱼肉的巨大需求,1992年到2000年间,一度繁盛的远洋白鳍鲨数量锐减70%,从无危一下子变成了易危。据统计,每年海洋中减少的鲨鱼数量多达一亿只。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大西洋西北海域的鲨鱼数量就减少了近一半。目前有近三分之一的鲨鱼种类处于濒危状态。
鱼鳞般密集的鱼翅。图片来源:mission-blue.org
事实上,鱼翅的价值更多的还是商业炒作下的产物,不仅并没有与其价格相匹配的高营养价值,甚至还有研究表明其中含有高浓度的神经毒素BMAA(β-N-methylamino-L-alanine),可能引起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不仅是鱼鳍,位于食物链顶端的鲨鱼体内其他部位同样也积累了各种从食物链自下而上传递但却无法被分解的毒素。
失去鱼翅后沉海的鲨鱼。图片来源:WWF
鲨鱼在海洋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一旦灭绝,很可能带来无法想象的生态灾难。无论是为了鲨鱼、海洋还是人类自身,保护鲨鱼都刻不容缓。
“鲨鲨这么可爱,为什么要吃鲨鲨?是零食不好吃还是快乐水不好喝?”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