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围观!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技传播沙龙之“科普宣传和科学精神培养”主题活动详解来啦!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今年是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实施20周年,在全民科普热潮背景下,2022年9月20日上午,科技日报社研究部副主任、主任记者张晶老师做客中华女子学院“新媒体研究的中国道路与中国学派”专业课程,进行了《科普宣传和科学精神培养》专题讲座,中华女子学院文化传播与艺术学院(联合国教科文媒介与女性教席)、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妇女科技传播工作委员会主任臧海群教授主持了讲座,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副研究员石鑫、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张明妍、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讲师陶婷婷、中华女子学院全球妇女发展研究院李慧波博士、高歌博士、中华女子学院图书馆张立省副教授以及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师生50余人参加了讲座。
讲座以科普为切入点,从基本概念入手,再结合相关案例进行讨论与交流。张晶老师从“科普宣传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科普的核心 - 弘扬科学精神”、“科普宣传要抓住重点人群”、“切实承担起培养科学精神的责任与担当”这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什么是科普?
首先老师用不同学者对科普的定义引入,分析每个学者不同的侧重的角度。并从四个方面对科普进行阐释,提出科普的内容是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科普的对象是社会公众;科普工作要使用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要实现的目标是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对于科普目标、任务的认识,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放眼世界,从历史上来看,英国把理解科学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美国将“提高全体美国人的科学和技术素养”列为美国科学政策的五大目标之一。可见科普受到各国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
二、科普的核心是弘扬科学精神
科普的内容是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其中科普的核心是弘扬科学精神。老师讲述科学精神的每一个方面都需要一个一个的载体来体现,空谈科学精神将使得科学精神虚化。科普宣传中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挖掘科技成果、科学实验等蕴含的科学精神,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公众理解、接受。并通过举例邱氏鼠药案,聚焦科学尊严的维护,对此有专家提出“科普对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意识和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三、科普宣传要抓住重点人群
科普宣传要抓住重点人群,针对公众的特点和个性进行特色科普。老师列举了针对青少年、农民、老年人以及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不同的科普目标和计划。指出要想实现科学素养和科普的同步提升,可以采取实时检测科学素养水平、动态调整科普方式的策略。用鲜活的、贴近生活的案例,论述要对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及时进行科普。
四、切实承担起培养科学精神的责任与担当
科普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全媒体要切实承担起培养科学精神的责任与担当,加大科技宣传力度,加强对科普作品等传播内容的科学性审核。科技日报、中国科技网、科普时报、中国科普网等对科普进行了大力的宣传,强化了全媒体科普责任。科技日报社推出的科普形式是多样、生动的,如科普结合重大新闻、推出系列科技讲座、围绕节日制作科普、制作通讯领域科普聊天节目等等。在科普宣传实践中,充分考虑受众的需求,科普内容兼顾学术性和科普性。
讲座最后,文化传播与艺术学院臧海群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感谢张晶老师精彩的讲授和分享。在提问互动环节中,同学们就“最喜欢的科普作品”、“想要制作的科普内容”等问题积极参与讨论。针对师生们提出的问题,张晶老师进行了详细解答。通过本次讲座,深化了同学们在科普宣传和科学精神培养的认知,开拓了同学们的学术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