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吹破杜甫草堂的秋风是什么风——古诗里的经典天气过程

涛淘风云张涛
原创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擅长天气及成因分析,天气预报解读
收藏

欢迎关注公众号:涛淘风云

一、秋分时节华北秋风大作

昨日到今晨,华北大地狂风呼号,北京大街上枝叶满地一片狼藉,想必小伙伴们都感受到了深深的秋意。看看我们的观测吧,怎一个壮观了得。

2022年9月22日08时至23日08时华北8级以上极大风实况(粉色>8级、橙色>10级、黑色>12级)

大范围8-9级,不仅在山区高原,华北平原地区也有部分站点超过10级。把这图放大全国来比较,就更加惹眼了。

2022年9月22日08时至23日08时全国8级以上极大风实况

这种过程虽然在大风的极值强度上当然要逊色于登陆台风,但是在面上还是可以比一比的:论一天之内横扫的大风范围,台风都不如它。

今年以强台风级登陆的台风“梅花”,堪称是台风中的大佬,历史上都排的上号的。昨天的华北大风在冷空气大风里不一定排的上号,拿它跟“梅花”比显然是下马比上马了,不过比比还是挺有意思的:

梅花登陆前后:2022年9月14日08时至15日08时全国8级以上极大风实况

无论是范围还是强度,这次过程可以与华北的春风冷空气大风过程相比,就秋风过程而言,其实是很不一般的了,因为虽然同为冷空气大风,春风是明显大过秋风的。

这大风让我想起了诗圣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回味,细思量,发现很多有趣的事,分享如下。

二、吹破杜甫茅屋的秋风是强对流大风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并不长,诗句全录如下: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现在的杜甫草堂(网图)

描写有天气的古诗太多了,浩如烟海,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其特别独到之处,有着巨大的气象价值:因为它对于天气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过程、背景等,有着全面而清晰的描写,堪称多源实况的集合体。这对一个预报员来说,简直就是巨大的宝藏,怎能不挖一挖。

时间:

据《唐诗鉴赏大全》所说,该诗作于公元761年,诗文自述“八月秋高”,这个八月显然是农历的八月,基本上就是对应于最近几天的秋分节气前后了。虽然据研究公认唐朝时气候较现在要暖和一些,但我们姑且还是认为气候上与现在的差异并不很大吧。

地点:

杜甫草堂。杜甫760年来到成都,在浣花溪边盖起的茅屋。这个位置应该就是现在杜甫草堂附近了。

天气过程:

先是:“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就是说风把屋顶铺的茅草卷走了好几层。我们不知道杜甫茅屋的建筑质量,只好推测。如果是今天的农村屋顶被损毁,风力是可以定到11-13级的,瓦房屋顶的瓦片被吹走,定成11级应该是没问题的,茅草虽然比瓦片更容易吹走的多,但是考虑到这茅屋的茅草并非随意堆叠应该还是有一定抗风能力,能被吹走多层,我觉得8级以上总是有的吧。8级风按照蒲福风力等级表的描述是“微枝折毁,人行向前感觉阻力甚大”。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这一句形容的是被吹走的茅草高高低低远远仅仅,但茅草太轻了,这些描述对于衡量风力没有什么定量价值,但是感性可知这风是很厉害的。

“茅飞渡江”结合“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分析,有理由认为这个南村不是村名,就是指相对杜甫草堂的位置,则风向可得——北风无疑。再根据杜甫不像是渡过江去的南村,则可推测在江和杜甫茅屋之间是南村,则茅飞过江展现出的不仅是漂移距离应该远,而且是有一部分漂飞的很高,否则不能过村。这是对风力的一个侧面佐证。

另外,我觉得上图中草堂外的池塘肯定不会是诗中的江了。

然后: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看到这个描述,“秋天漠漠向昏黑”很容易被认为就是秋天普通的阴雨天。但是我不这么看。联系上下文,风先雨后,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这种情况通常就是强对流雷暴云外围的大风先到,然后雨到,而不是大范围系统性的冷空气大风;另外,更重要的是“俄顷风定”,这个就更明显了,冷空气大风不会那么短的时间,只可能是强对流雷雨大风;最后,“云墨色”很关键,墨色是非常黑,极致黑的颜色了。这很明显是对强对流暴雨来临前的“黑昼”现象的描述。放一张实际的黑昼图片大家就明白了,什么叫做黑昼,明明是下午两点的大白天,却跟夜晚一般,普通阴雨天的云很难达到墨色:

2012年4月27日沈阳下午14点(网图)

再接:“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前半句不好说,雨时间稍长之后,大雨小雨都可可能如此。但是后半句“雨脚如麻”,这基本可以判定为倾盆大雨而不是秋雨绵绵。

最后:“长夜沾湿何由彻!”、“寒士”

可以认为是下了一夜雨,那么就是强对流暴雨之后接上了长时间的层云降雨,也就是华西秋雨,夜雨。寒士固然可以泛指贫寒读书人,但也可以认为有冷雨的温度加持。

综合推断最合理的情形是:

这是一次华西秋雨过程,在过程早期,是暖区强对流积雨云的外围短时偏北大风8级左右,然后接积雨云短时暴雨,再转层云持续小雨。

三、杜甫茅屋周边地形和气象观测资料的佐证

你可能觉得上述推测不靠谱,那么结合下面这部分会更有说服力。

1)成都平原的地理地形和天气系统决定了冷空气大风很弱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北面的秦岭将绝大部分冷空气挡住,一部分翻山而下的冷空气,其阵风也基本被削到了6级以下。

成都西面,是“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川西高原,青藏高原的东部余脉,它决定了我国西北和西南地区不可能存在类似东北冷涡那样的可以将冷空气大风风力升格为极端的天气系统。

这个道理,我们可以对照成都的地形背景和昨天华北大风时的东北冷涡天气系统来理解:

2022年9月22日20时500hPa高度场

2)成都的历史极大风观测资料证实了冷空气大风很弱

历史观测资料主要是国家站时间比较久,冷空气大风是大范围的大风,基本上是不会被国家站漏掉的。因此从国家站极大风的历史极值可以侧面知道冷空气大风很弱:

成都站极大风历史排名前10(大气探测中心)

上图资料可能有个别的疑点,但不影响结论:在几十年的历史之中,成都温江站达到8级风的总共只有6天,而且包括这6天的前20名基本都发生在暖季,是强对流大风的可能性极高。

综上可知,吹破杜甫茅屋的秋风,是一次强对流大风。这样的大风在古代的农业社会危害极大,所幸,在今天,我觉得杜甫在诗末的梦想已经大部实现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如今,一般的强对流大风已经很难造成威胁,但是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日常就容易麻痹,则在极端强对流大风突破文明屏障的时候,危险更大。

我们对强对流大风的防范永远都不会放松。

评论
科普61331d6f7b195
贡士级
吹破杜甫茅屋的秋风,是一次强对流大风。这样的大风在古代的农业社会危害极大,所幸,在今天,我觉得杜甫在诗末的梦想已经大部实现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2022-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