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若林 天津市河东区中医医院
审核:霍则军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主任医师
“上火”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一旦我们身体出现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心烦少寐、口干便秘等症状,我们普遍都会说自己“火大”或者“上火”了。
图1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上火”一词源于中医。中医认为人体内有一种看不见的“火”,是生理之火,具有温煦、推动的作用,可滋生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源泉。《黄帝内经·素问》记载:“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而“上火”的产生,即指维持正常生命之气(少火)相对发生偏盛,火性浮炎于上而成为“壮火”,伤阴耗气,是病理之火。《医学心悟》又将病理之火分为“内火”和“外火”,认为内火“七情色欲,劳役耗神……子可养而不可害”;外火“风、寒、暑、湿、燥、火及伤热饮食……贼可驱不可留”。
现在呢,我们就来讲讲病理之火中的“外火”与时节的关系吧!
春——木气生发,易袭肝胆
《素问·金匮真言论》言:“东风生于春,病在肝。”六气之一“风”隶属于春,阳气始开,厥阴行令,易侵袭肝胆,故肝阳偏旺的人易上火。“肝开窍于目”,肝火上亢则目赤肿痛,头晕头痛,多表现为两太阳穴处胀痛,口干口苦,胁肋胀痛,失眠多梦,扰动情志,急躁易怒。
“败火”小妙招:代茶饮
决明子、白菊花、金银花10g,加适量沸水冲泡,盖焖10分钟后饮用。白菊花味苦甘,性微寒,可滋养肝阴,降火明目;金银花味甘,性寒,可清热解毒,养肝明目,决明子味苦甘咸,性微寒,可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图2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夏——暑火同类,上炎扰心
《素问·金匮真言论》言:“南风生于夏,病在心。”六气之一“暑”隶属于夏,暑火同类,伤津耗气,上炎扰心,故心火旺盛的人易上火。“心开窍于舌”“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火上炎则口舌生疮、舌尖红、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心火下注小肠则小便黄赤、淋漓涩痛,心火扰动神志,则心烦易怒、失眠。
“败火”小妙招:代茶饮
带心莲子30g、栀子15g,用纱布包好,放入适量冰糖用水煎好,可以吃莲子喝汤,有助于降心火。莲子性甘、涩平,可养心安神、消暑除烦;栀子性苦寒,可泻火除烦、清热利湿。
图3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长夏——暑湿交蒸,夹杂相火
《素问·六节藏象论》言:“长夏者,六月也。”古人以五行配四季,缺一,所以想出长夏来补,这样春、夏、秋、冬加上长夏以合乎五时。六气之一“湿”隶属于长夏,归属于脾胃,“湿热病属阳明太阴经者居多……阳明、太阴,湿热内郁,郁甚则少火皆成壮火,而表里上下,充斥肆逆。”故长夏最易胃火旺盛。“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胃火炽盛则可能出现消谷善饥,口干口臭,牙龈肿痛,大便干甚则便秘等。
“败火”小妙招:代茶饮
大黄茶:生大黄3~6g,加适量沸水,盖焖10分钟后服用。可清胃火、通大便,适用于胃火旺盛的人群。生大黄味苦、性寒,归胃经、肠经,可有效清降胃火,通下大便,凉血解毒。大黄苦寒,孕妇、女性经期、体寒和平素脾胃虚寒者不能饮用。
图4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秋——燥属火热,上扰肺窍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燥胜则干”的说法,“燥”与火有别,易损伤阴液。六气之一“燥”隶属于秋,秋气与肺气相通,主气为燥,最易伤肺,令肺津受损,故肺火旺盛的人易上火。“肺主气司呼吸”“咽为肺之门户”,肺火旺盛则气喘咳嗽、干咳无痰甚则咳血,易出现咽干口燥、声音嘶哑的症状。
“败火”小妙招:代茶饮
金果麦冬饮:麦冬9g,秋梨1个,将麦冬洗净,秋梨切块,放入沸水中约5分钟,放温后可连同秋梨一起食用。麦冬性甘,微苦寒,可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图5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冬——风寒壅闭,火邪内郁
六气之一“寒”隶属于冬,归属于肾。为抵御寒邪,提高抵抗力,常在冬季适时食用大辛大热之品以储存热量和能量,防御疾病。然而食用过量却会损伤人体的津液,引起人体的阴阳失衡,导致上火。加之加班熬夜、压力增大,睡眠时间短,损伤人体阴液,导致阴虚火旺而“上火”,此为肾的虚火。“肾开窍于耳”,肾阴虚火旺则可能出现耳鸣耳聋,脱发白发,五心烦热,盗汗,腰膝酸软,失眠等。
败火”小妙招:代茶饮
桑椹茶:桑椹味甘酸,性寒,可滋补肝肾,养阴润燥,具有乌发美容、防癌抗癌、防止血管硬化等作用。
图6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