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公众号 “把科学带回家” 提供给孩子最好的科学教育
和成年人的谎言不同,小朋友的谎言,是他们获得一类重要心智能力的标志。许多研究发现,越早学会撒谎的孩子,拥有更加成熟的智力和情商。
可是,你知道孩子撒的第一个谎是什么样的吗?你能分辨吗?
来源 Kang Lee 演讲等
编译 七君
孔子的《论语》、汉姆拉比法典、《圣经》十诫、《美利坚合众国法典》第1001条有什么共同点?
就不卖关子了。这些经典都告诫人们:不要撒谎。
成人的世界充满尔虞我诈,说谎是许多人痛恨的行为,因此许多家长都认为,孩子说谎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可是,把成年人的道德观强加于儿童的自然发展法则之上,是明智之举吗?实际上,儿童发展学家早已发现,正常儿童从2-3岁开始就会说谎,而说谎是儿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科学家们曾认为,7岁以下的儿童是无法撒谎的,学龄前的儿童的谎言可能是因为他们不理解事物的含义而被动地扭曲事实,但是他们无法主动撒谎。
达尔文就曾经对自己的2岁的大儿子进行过观察。
达尔文和大儿子威廉·达尔文
@wikipedia
威廉·达尔文有一次满脸是糖地从厨房里走出来。达尔文问他:“怎么了?你做了什么?”达尔文描述道,威廉满眼写着内疚地回答:“没做什么。”
达尔文曾经对此感到十分忧虑,因为他认为小小年纪就能撒谎是一个不良征兆,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会变成没有道德的成年人(威廉·达尔文长大后成为了一名银行家)。这一点得到了不少父母的共鸣。
可是现在不少学者却不这么看,儿童能不能撒谎,和儿童能不能分辨对错是两回事。也就是说,撒谎能力先于道德观形成。
以多伦多大学的杰出教授、儿童发展学研究者李康(Kang Lee)的研究为例。在过去的20多年里,李康一直在研究谎言在儿童心智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李康
@University of Toronto
李康发现,儿童学会说谎的过程遵循着相同的、可预测的规律。因此,根据儿童说的谎,就可以判断儿童所处的发展阶段。
那么,小朋友撒的第一个谎是什么样的呢?
和大家猜猜的一样,小孩子撒的第一个谎很笨拙,主题通常是这样的:小朋友做了错事,然后试图掩盖错误。
他介绍了他对2-3岁儿童做的一些实验。
实验中,所有小朋友都面朝墙壁站立,研究者站在他们背后,然后掏出一个玩具,播放玩具的声音,然后问小朋友玩具是什么。
这个实验里有三种玩具。如果是小猫玩具,那么玩具就会发出喵喵喵的声音;如果是消防车玩具,那么就会发出呜呜呜的声音。
接着,研究者掏出另一个玩具,比如小恐龙,不过这个玩具并不发出恐龙的声音。因此如果没有事先看过这个玩具长什么样,小朋友不可能猜出它是什么。
接着,研究者告诉孩子们:“啊呀不好意思,我要去接个电话。我去去就来,你别偷看哦!”然后研究者就把玩具放在桌上,走出房间假装打电话。
过了一会儿,研究者重新回到房间,问孩子:“你刚才有没有偷看?”
实际上,大多数儿童(超过90%)会在研究人员走开后的5-15秒之内偷看,其中一些孩子会坦白交代自己看了,但是,一些小朋友会说:“我没有偷看哦。”
但是,如果研究者接着问孩子们:“那个玩具是什么?”一些偷看过的孩子会回答:“我知道,是个小恐龙。”
如果孩子这样回答,研究者就会追问:“你怎么知道是小恐龙?”
很多说自己没偷看的孩子会说:“我就是知道!”
你看,这就是孩子第一个谎言的常见形态,通常发生在2-3岁的孩子身上。有趣的是,这个年纪的孩子无法抑制偷看后说出玩具是什么的冲动,他们还不会掩饰真相。
对世界各地的孩子进行了这样的实验后,李康的团队发现,不管性别、国家、是否信仰宗教,或是父母的教养方式为何,到了2岁,30%的孩子会撒谎;3岁的孩子里,50%会撒谎;4岁的孩子里,80%会撒谎;4岁以上的孩子里,大多数都会撒谎。
在偷看实验中,不管性别、父母的教养方式、文化或宗教,到了2岁,30%的孩子会撒谎。儿童撒谎的情况会随着年龄变得普遍。
@Kang Lee / Emory University
从事了30多年儿童撒谎研究的学者、美国罗格斯大学儿科学杰出教授 Michael Lewis 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2岁半的儿童就能够说谎了,而且他们中的大多数在成年人走开后就会偷看;而在偷看的孩子里,38%的孩子会承认偷看,38%的孩子不承认,剩下的孩子什么也没有回答。
但是,不要以为承认偷看的孩子具有更好的三观,因为学龄前儿童的道德观尚未形成,他们主动承认事实,可能是智力或情商发展落后的象征。
实际上Lewis 发现,智商或情商更高的儿童更有可能说谎,偷看后还说实话的孩子的智商比说谎的孩子低10分(人群的智商均值为100分,大多数人在70-130分之间)。
谎言虽然让许多人深恶痛绝,但是谎言却是智力发展正常的一个良好指标。原因很简单,撒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能够撒谎的孩子,具备了其他孩子所没有的能力。
李康对此是这样解释的,首先,撒谎需要撒谎者拥有心智理论(theory of mind),也就是读心能力。具体来说,具有心智理论的孩子,不但知道自己知道什么,别人知道什么,还能推理出别人不知道自己知道什么。
其次,撒谎需要自我控制的能力(执行能力)。能够撒谎的孩子能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语言和身体动作。更早具有心智理论和自控能力的孩子更早说谎,说得谎也比同龄人更圆。
反过来,许多研究发现,多动症(ADHD)或自闭症儿童往往缺乏这两种能力。自闭症儿童尤其不擅长撒谎。(点我查看不具有读心术——心智理论的自闭症儿童是什么样的)
两三岁的孩子虽然已经开始尝试通过撒谎掩盖真相,但是他们的技术才刚刚起步。到了孩子7岁,他们会经历心智能力的一次飞跃,而这种阶段性的成就,就体现在他们的撒谎能力上。
李康表示,7岁的孩子不但能够说谎,还知道说谎时,要先推断别人心里在想什么,知道些什么,比如实验人员走出去以后能了解哪些信息。
李康的团队发现,如果让7岁的学龄儿童做同样的偷看实验,那么有些孩子在研究人员回来以后询问他们玩具是什么的时候会这样回答:“我不知道诶,让我摸摸看玩具吧。”摸了盖在手帕下的玩具后,一些偷看过玩具的孩子会说:“好像是紫色的,是个小恐龙吧!”
还有孩子会说:“它发出的声音好耳熟,好像在电视里听过,是个小恐龙吧。”也是在这个阶段,因为拥有了推测别人心理活动的能力,儿童的情商开始飞速发展。
李康表示,也是在7岁左右,儿童开始能够说善意的谎言,也就是为了避免对方不快而掩饰内心真实想法的谎言。比如,明明觉得对方做的菜不好吃,而说“啊好好吃啊。”李康指出,这类为了避免人际摩擦而产生的谎言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能力。
关于这种“白色谎言”,他们也做过一些研究。研究人员告诉参与实验的孩子,他们将能够带一个大奖回家,并让孩子许愿想得到什么样的奖品。接着第二个实验人员进来,假装不知道孩子许了什么愿,并给孩子一个包装好的香皂。
孩子回到家后当然会知道得到的礼物和自己许的愿不一致。第二天,研究人员会问孩子:“你觉得我给你的礼物怎么样?”
这个问题,就给孩子设置了一个大坑。如果他们爽快直言,就会让研究人员感到不开心。
李康说,大概50%的孩子会心直口快地说:“我不喜欢,就是一块肥皂而已。”但是另外50%的孩子会说:“嗯我挺喜欢的。”
甚至有个孩子的反应是:“啊呀是一块肥皂啊!我们家正好缺香皂。”接着研究人员问这个孩子的家长,孩子说的是不是事实。孩子的妈妈说:“不是这样的,家里不缺香皂。”
当然,孩子具体会撒什么样的谎和文化有关,因为孩子会从父母身上学会该如何撒谎。
比如,李康的团队发现,在重视谦逊这种品质的文化里,孩子们通常会撒谎,把自己的成就说得没那么突出。你肯定很熟悉这类谎言。
而在重视合作的文化里,孩子们会用谎言来保护自己的同伴。
另外,女孩比男孩更擅长讲善意的谎言。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儿童发展研究者 Pamela M. Cole 曾让4岁的孩子来做给错礼物的失望实验,结果发现,4岁的女孩比男孩更擅长掩饰失望的情绪。
美国索诺马州立大学的研究者 Carolyn Saarni 也做了一个类似的实验,让7-11岁的孩子挑选他们想要的玩具,但是最后给了他们最不喜欢的那个。结果呢,年纪小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往往直白地把不开心写在脸上,
李康认为,正因如此,小孩子撒谎时家长不必小题大做;如果家长想要制止孩子的撒谎行为,就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们:“要保证说真话哦。”
这不是李康的说教。实际上他对此做过许多研究。如果家长试图通过说教,或者讲主人公因为说谎而被惩罚的故事吓孩子,并不能减少儿童的说谎行为。
在李康的团队的一个偷看实验中,不管是在研究人员走开之前告诉孩子撒谎是不对的,或者和孩子讨论宗教上的道德,或者告诉孩子,喊狼来了的孩子最后被狼吃掉了,都不能减少孩子的说谎行为。但是,如果要求孩子保证不说谎,则孩子的撒谎行为显著降低。
2014年,李康还测试了不同的童话故事是否能够减少3-7岁儿童的撒谎行为。在比较了《皮诺曹》、《狼来了》、《华盛顿砍倒樱桃树》这三个故事后,他们发现只有《华盛顿砍倒樱桃树》的故事减少了孩子的说谎行为。
李康的团队认为,只有乔治·华盛顿的故事脱颖而出,可能是因为这个道德说教故事传达了正面信息——华盛顿的爸爸告诉华盛顿“我宁愿要一个勇敢诚实的孩子,也不愿拥有一个种满枝叶繁茂樱桃树的果园。”其他两个故事里,主人公说谎后都得到了消极的后果——被惩罚。
为了证明这个假设,他们改编了乔治·华盛顿的故事,在新的版本里,乔治·华盛顿的爸爸发现他撒谎后严厉斥责了他。
在听完这样的故事后,和老版本相比小朋友们的撒谎行为果然上升了。因此李康和同事认为,积极的信息有利于减少儿童撒谎,消极的信息并没有什么有力的管教作用。
不过,等到孩子进入青春期,他们的谎言反而会变少,因为他们不再会为那些不会引发惩罚的“小事”撒谎。比如,他们不会因为昨晚没刷牙而撒谎。但是,在青春期,孩子们的谎言会变得更加复杂,最终逐渐接近成年人。
Lewis的研究也有类似的结果。他和同事发现,随着年龄增长,在偷看实验里,儿童更容易遵从成年人的教导“别偷看”,比如,35%的6岁儿童能够听从教诲不偷看;但同时,说谎开始变得普遍。到了6岁,几乎所有偷看过的儿童都会说自己没看过。
不过,即使是像李康这样研究了儿童说谎行为20年、看过5千个孩子撒谎的研究者,也无法分辨自己的儿子有没有说谎。其实,不光是研究儿童撒谎的专家,大多数成年人都不具备判断儿童撒谎的能力。
李康展示了研究中的2个孩子的说“我没说谎”时的表情。你认为他们俩谁在撒谎呢?
@Kang Lee / Ted
实际上,面带邪魅狂狷笑容的男孩子并没有撒谎,而一脸严肃正经的女孩撒谎了。
你如果觉得这只是偶然,那么看看下面两个孩子,男孩撒谎了,还是女孩撒谎了?
@Kang Lee / Emory University
其实,撒谎的是男孩。
李康的团队发现,实际上不光是没有孩子的小年轻,还是已经有了孩子的父母,在分辨孩子是否撒谎这一点上都是外行。
他展示了这个图表。50%那根线表示准确率和瞎猜一样。
本科生、社工、儿童保护律师、法官、警察、亲生父母都无法准确判断孩子是否撒谎。
@Kang Lee / TED
你可以看到,不光大学生没法分辨孩子是否撒谎,经常接触儿童的社工以及律师和法官,甚至连亲生父母也不知道自家孩子有没有撒谎。
和李康的发现类似,2006年纽约约翰杰刑事司法学院的学者 Angela Crossman 和 Lewis 也曾让60个成年人区分儿童是否说谎,但是他们的鉴定能力和随机猜没差多少。
不过,通过一系列对世界各地的儿童的研究,李康发现撒谎的孩子通常会摆出扑克脸,就像这样——
@Kang Lee / TED
撒谎的儿童会尽量装作严肃认真的样子。
另外,通过他的团队研发的准确率为85%的透皮光学成像技术(transdermal optical imaging),他还发现,撒谎时孩子两颊的血流量会减少,而鼻尖的血流量会增加,也就是说,说谎的孩子和皮诺曹一样,鼻子区域会变得不同。不过,这样的变化人的肉眼是无法察觉的。
@Kang Lee/TED
看完这些研究,才知道原来嬉皮笑脸的孩子才是真诚的。我们到底误会了今年34岁的蜡笔小新同学多少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