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故趣闻 ·
银杏树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被称为“活化石”,更是我国的特产植物。
银杏树还被称为“公孙树”,这是因为银杏树生长缓慢,寿命却很长,“公公种树,孙子得果”。
银杏树结的果叫作银杏,又称白果,它是药食两用的。白果才是它的药材正名。
白果好吃。叶圣陶《卖白果》中有“烫手热白果,香又香来糯又糯”的描绘,很是吸引人。
白果入药。白果进入到本草典籍中,最早出现在元朝吴瑞的《日用本草》中。这本有关日常用品的本草,正是解说日用品的药用功效,有治病,有防毒。
说到白果药用,最广为人知的是它缩尿止遗的作用。
白果生品有毒,熟后毒性降低。其性涩,归肺、肾经,具有收敛之性。白果的收涩之性,可产生缩尿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小便频数以及遗尿。《本草品汇精要》记载:“煨熟食之,止小便频数。”
古人运用白果缩小便,常见于它用来帮助科举考试的考生。据清初《花镜》一书记载,银杏“惟举子廷试煮食,能截小水” 。古时科举考试期间,不准考生出来大小便,为此考生常自带煮熟的白果,间而食之,以截小便,倒也见效。
都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对于考秀才的书生们最早是如何得知白果能够缩小便的,那源头的故事,就有不只一个的口头传说。
大臣之用。传说古代有位大臣,有尿急病,他家有懂医的谋士,怕老臣在朝上站立时间久了,熬不住要“放水”的折磨,就让他在上朝前吃炒熟的白果。这位大臣体会,这白果还真管这件事儿,确实可缩尿。
高僧之用。寺庙中清静修行,大师的愿望自然是不要频频更衣。有位懂医的高僧,就采用吃几个白果的方法,防止打坐时因“俗事”影响了自己的修行,确可减少更衣次数。其行可嘉。他还将这一方法,传给了供奉庙中香火的施主老翁。
老翁之用。俗话说“小儿觉多,老人尿多”。到了民间,有位老人因年高体弱,虽然尽量控制少喝水,夜里还是要起来几次,苦恼不堪。当地的郎中向他介绍小偏方,每次吃五六粒熟白果,一天吃两次。慢慢的,月余后情况好转,后来果然大大减少了此事的苦恼。老翁体会,这管事,能中!
是他、是他还是他?反正,白果能缩小便,慢慢地就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
以上只能算是口述的历史。反正都是实践出真知,在使用中得到印证。中医药学正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实用学问,更是在不断的重复验证中得到延续的。
· 药材来源 ·
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种子成熟时采收,药用需除去肉质外种皮,洗净,稍蒸或略煮后,烘干备用。
· 性味归经 ·
味甘、苦、涩,性平。归肺、肾经。
· 功效主治 ·
敛肺定喘、止带缩尿。
适用于痰多喘咳、带下白浊、遗尿尿频等。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5~10克。
· 食疗推荐 ·
诗礼银杏
原料:带壳白果750克,猪油50克,白糖250克,桂花酱2.5克,蜂蜜50克。
做法:先将白果去壳,碱水再泡去外皮,入锅中沸水稍焯去掉苦味,在锅中煮酥取出。炒锅下猪油,并加白糖,炒成银红色,加入清水、白糖、蜂蜜、桂花酱调匀,倒入白果,慢慢焅(指烹调时用微火使汤汁变浓或耗干),收汁至浓,少淋猪油。成品盛入浅汤盘中即成。
特色:成品清香甜美,柔韧筋道,兼可解酒止咳。
说明:此为鲁菜系孔府菜中的上等名菜。
· 温馨提示 ·
白果生食有毒,不宜生食。
炒熟、煮熟或蜜饯后,白果的毒性大大降低。但熟白果食用过量,仍有中毒的可能,故不宜多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