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不爱喝茶,很多人家里也会常年备着茶叶,但稍不注意,就会出现放过期的情况。即使爱喝茶的人,也会有类似困扰,包装还没拆,扔掉太可惜,喝了又担心对身体不好……茶叶过期还能不能喝?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林智为大家答疑解惑。
林智指出,用食品保质期来衡量茶叶的保质期并不完全科学,“因为食品超过保质期可能会变质,不能食用,而茶叶过了保质期只是色泽、香气、滋味可能出现变化或下降,变得不好喝了,不代表会立刻变坏。”茶叶的保质期可以理解为日本食品行业中普遍使用的“赏味期限”,即品尝食物最佳品质和风味的期限。“有些耐储藏的茶叶甚至类似红酒、白酒,同样没有保质期,甚至放得越久越醇香。”他补充道。
过了保质期能不能喝,取决于茶叶是否储存得当,是否发生受潮、霉变、污染等情况。
判断茶叶是否变质,一看是否明显变色,各类茶叶有着自身的色泽特点,如绿茶翠绿、黑茶乌黑;二闻是否有明显异味,正常的茶叶有或浓或淡的茶香,不应出现发酸、霉味等刺鼻气味;三摸是否干燥,茶叶不应发软、发湿,应易折断。泡茶后还可以观察茶汤颜色,比如绿茶是否变红,汤色是否变褐、变暗;喝茶时尝味道是否浓郁、鲜爽。
“一般未开封和按照包装说明正常存放的茶叶,只要没有发霉、异味、受潮都可以正常饮用。”林智表示,茶叶对储存环境要求较高,若保存环境温度过高,会加剧茶多酚等物质的氧化,温度每提高10℃,绿茶褐变的速度会加快3~5倍;若保存环境过潮,茶叶中的亲水化合物会吸收外界水分,加速劣变甚至滋生微生物,发生霉变、污染;若未单独保存,茶叶多孔的疏松结构会吸收环境中的异味;若未密封保存,空气中的氧气会使茶叶氧化,冲泡后会变红、变褐,失去茶叶原本的芳香味。
目前,我国茶叶保质期尚未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生产厂家一般会按食品标准或行业公认的保质时间填写。不同茶类因加工工艺和品质风格不同,存放时间自然也不一样。绿茶、黄茶等不发酵或发酵程度较轻的茶,保质期在12~18个月;红茶是全发酵茶,保质期在2~3年;乌龙茶分两种,清香型的保质期2年,浓香型的由于发酵程度较重或焙火较足,保质期为3~10年;白茶、黑茶没有固定保质期,可以长期保存。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是预包装茶叶在清洁、干燥、无异味的专用储藏条件下的保质期,散装茶叶如果摆放在外会吸潮、吸异味等,保质期则会相应变短。
茶叶最理想的保存条件是干燥通风、避光防潮、低温防晒,注意温度、湿度、光线、污染等问题。林智建议,绿茶、黄茶、清香型乌龙茶:使用铝箔袋或罐装密封,放入罐内,密封冷藏,有需要也可以冷冻保存;红茶:置于密闭干燥容器内,常温保存即可,高档红茶可选择冷藏;浓香型乌龙茶:装入密封容器内,常温保存;白茶、黑茶(普洱茶):装入铝箔袋或纸箱内,置于22℃~25℃保存,湿度控制在50%或55%以下。
家用冰箱冷藏存在异味、受潮或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林智建议将茶叶分装成小包装,分别密封后再冷藏,喝多少取多少,以防反复拆封,导致受潮或污染;有些罐装茶叶也可以用胶带再次封口后放入冰箱,以增加密封性。需注意,从冰箱中拿出的茶叶,要放在室温下缓一缓,恢复到常温后再打开。否则外界温度、湿度过高时会在包装表面形成冷凝水,此时打开包装易使茶叶受潮,反而影响口感和保存期限。此外,常温保存的茶叶要注意避光,不能直接放在透明玻璃罐或透明袋中,因为光照会加速氧化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