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中山大学东校区科幻奇幻协会创社社长朱妍婷
采访者:河流
社团简介:中山大学(东校区)科幻奇幻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Science Fiction and Fantasy, Sun Yat-sen University成立于2013年9月25日,在促进两校区学术交流的同时也将幻想文化的种子撒播得更远,现因政策原因已于2019年注销,历届社长共六任。
一直在年级第一。后来高中文理分科的时候也毫不犹豫报了理科,因为沉迷于微观世界开始对协会的口号是未来无限,梦想先行,协会的宗旨,发展校园幻想文艺,弘扬校园文化,树立科学观念,普及科技知识。
河流:您最早是怎样接触到科幻的,怎样看待科幻这一文学类型?
朱妍婷:小学的时候看的是儿童科幻,杨鹏老师的校园三剑客系列,后来正式了解国内科幻是在05年年底,在报刊亭买了本《科幻世界》,然后就开始每年续订直到现在,十六年了,感觉时间过得好快。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小时候在杂志上看的短篇,作为一个小学生,那时候对很多物理学知识都不太了解,但仍然深受震撼。我记得06年看大刘的《山》,那时候晚上会做绚丽的梦,好像那些科幻小说里描述的画面都变成一幅幅记忆里的场景,铺天盖地而来。
科幻对我的影响是很深刻的,初中的时候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候每天找物理老师请教各种奇奇怪怪的物理问题,多亏了科幻的启蒙让我的物理成绩无机化学感兴趣。曾经以为自己将来一定是学物理或者化学的,没想到却学了个赛博朋克?(笑)在我心里,科幻依旧伟大,我永远想念初中的时候跟物理老师讨论宇宙大爆炸的那些时光,那时候未来还充满不确定性。
河流:2.2013年9月左右,您发起创建了中山大学东校区科幻奇幻协会并任首任会长,协会还因此得到了其他科幻社团和作家的祝福,其中就包括2011年3月成立的武汉大学科幻协会,他们当时成立也收到了许多祝福。而此前的南校区创建于2008年11月。当时发起社团的背景和缘由是什么?
朱妍婷:其实中大东校区和南校区在地理位置上还分得蛮开的,中大东校区的社团发展非常成熟和庞大,在招新时甚至有“百团大战”的别称。但是入学以后我发现竟然找不到一个科幻社团。别说中学了,在大学,科幻文学也是一个非常小众的爱好。当时有幸遇到了同年级也喜欢科幻的一个同学古尧,聊天的时候开玩笑说可以成立一个我们自己的社团,但实际上成立社团需要20个发起人,听起来不多,要找20个喜欢科幻的人真得挺难的。如果没有我们学校的何金鹏老师一直鼓励我坚持下去,我可能会忍受不住就放弃了。
成立社团很难,20个发起人只是第一关。实际上后面还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以为已经通过审核可以参加百团大战的时候,大家都信心满满地准备年度活动策划的时候,接到学校团联的新通知,当年不再通过新社团的成立审核,那时候真的很崩溃,好像所有的努力和信念顷刻间崩塌了。
为什么想要成立科幻社团?因为太小众了。我受科幻影响很深,我觉得科幻值得让更多的人看到和传播,我想要找到更多的同好,我不想深受震撼的文字只能自己一人体会,只有越来越多的人看科幻、喜欢科幻,写科幻的人才会越来越多,私心以为作为读者的我才能读到更多的好作品。
所以就是不甘心,在看到胜利曙光的时候突然被宣判失败。那时候微博开始流行,所以就希望通过借助微博的力量,希望能够得到科幻作家和其他高校科幻社团的支持,并向学校提交了一份科幻社团成立的必要性说明,感谢学校后来也破例让我们在2013年成立。
感谢当时在微博上支持我们的作家、协会和朋友:
河流:在管理协会事务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一些特殊的人或事,成立后的第一年都办了哪些活动?感受如何?
朱妍婷:参加了中山大学东校区举办的游园会和百团大战
可以看出人丁稀少的招新现场:
以及跟南校区幻协借来撑场面的会服:
华工幻协也过来捧场:
第一次全员大会,南校区幻协、华工幻协、广外幻协的会长都过来了,还有本校google camp的会长,吕梦云师姐作为10级的会长远在美国发来了视频祝福。
组队参加小谷围科学讲堂(上帝粒子),李淼老师的
《黑镜》文化沙龙
参加信科院举办的IT总动员嘉年华
参加动漫协会的RPG游园会
“三体中的物理学”李淼学术交流会
电影展播:楚门的世界、蝴蝶效应、我是传奇
感受:
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一群很棒的小伙伴。实际上在高校开展活动是很困难的,对于一些大社团还好,制度完备、资金到位,对于我们这些小社团,大部分时候都是自己掏腰包去印海报、印各种宣传品。其实第一年办的活动还是挺多的,特别是因为创立社团,认识了很多其他社团的社长,包括天文协会、动漫协会、魔术协会,还有其他高校的科幻协会,很多人至今也都还保持联系。当时有个很有意思的活动,川大的幻协会长张博炜组织了一次全国幻协明信片互寄,我也收到了很多来自全国各个高校幻协的祝福。
河流:中山大学科幻奇幻协会因为社团政策问题已于2019年注销,您怎样看待此次科幻社团注销?
朱妍婷:小社团的生存确实是很难的,不仅是资金上的困难,还有人力资源上,大家可能纯粹只是因为爱好聚集到一起,但牺牲自己的课余时间去组织一些不一定会有人关注的活动,很难。我也体会过这种挫败感,组织的活动没人来参加,如果没有足够的信念感是很难坚持下去的。加上后来学校对于社团的要求有所变化,因为那时候我已经毕业了,我也是听说社团需要挂靠学院和老师,作为一个非学术类社团,要找到合适的学院和老师是很困难的,所以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河流:您是否对科幻社的历史做过一些资料保存?这些资料是否还在?在毕业之后是否还关注着科幻社团的后续消息。
朱妍婷:科幻社成立初期的所有资料和科幻社成立第一年的资料我都有保存,现在也都还在。第一年其实协会里很多人设计都很强,而且不是一两个,是好多个人都很强,比如副会长梁文薏,刘小桦,赵松林,还有第二任的会长李克成,他们做的宣传设计经常让我惊叹,我总是很希望可以把这些很棒的设计继续流传下去,希望有一天社团发展壮大,我们有足够的资金可以把他们的设计成果印多一点,让大家可以收藏。但是就很可惜,后面社团就没了。当时克成还重制了一下我们的会徽,做成了高清版的,超有心。
河流:感谢您参与本次访谈,还原有关高校科幻社团的部分历史记忆,下面附上中山大学东校区科幻奇幻协会第四任社长温戈对科幻社团注销的历史过程回忆。
温戈:2016年中期,我在的那年社团改革,团委把科幻和天文都划分成了学术型社团,挂靠在物天物理学院,指导老师从李淼换了一个工学院的讲师,经费1200元,但每次办活动的时候因为不是学术型活动学校不给批。有跟团委反应过,也和当时团工委老师关系不错,但是没用。
后来不批活动我就自己办,团委询问就说是小组作业。还有一点是,其他普通类型社团可以挂在社长所在的学院,而学术型社团不行。学院虽然穷但是好说话,抱上图书馆大腿其实还是不愁的。我现在工作的地方有一个科普基地挂牌,天天搞这些快快乐乐。
物天物理学院在珠海,每次报批活动时间都快到了文件都没有邮寄回来。现在所有新生都在南校,学校直属的社团都玩不转了。我在的时候,合唱团去星海音乐厅开专场,现在连校内演出都困难。
不给经费,不准拉赞助,不让营收,演出赚钱,演出票一半给学校,学校发给一些未知身份的人,招新海报不准贴,微信文章给学校审核,公众号回收注销等一系列离谱操作……
还好我们倒闭的早,不然被注销真的是太痛苦了。后来传给了五代目王战胜,五代目又传给了六代目王豪杰,苟了半年在2019年初注销,有趣的是这六届会长只有资讯管理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和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
朱妍婷学姐当年环境其实没有很差,因为2016年的时候成立社团需要初创成员一百人,在偌大的学校里找一百个同学还需要每个人都上交身份证号,户籍等等信息。
一代目(2013-2014)朱妍婷
二代目(2014-2015)李克成
三代目(2015-2016)王斌
四代目(2016-2017)温戈
五代目(2017-2018)王战胜
六代目(2018-2019)王豪杰
采访:河流
编辑:姚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