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人造肉的推送和介绍铺天盖地,一时间被各大媒体热议。然而几乎就在同一时间,中国也“悄摸摸”地宣布了一种重大突破——用工业尾气来制造蛋白质,并完成了万吨级的产能!
刚听到这个消息,小编眼前不禁浮现出了众多末世的画面,大气污染严重、万物凋零……人们为了食物资源进行疯狂争抢。假如未来真的能去全方面实现这个技术,是不是就意味着工业尾气也可以废物利用了?
来源丨电影《末日逃生》
往好的地方想,在科幻电影所构建的星际旅行中,也有类似的黑科技画面,只要和电脑确认食物名称,就能直接获得各种食物饮料。那么,未来的宇宙航行,是不是也不用担心食物储备了呢?
毕竟,在工业时代,就尾气不缺……
但是,等一等……人造肉的争议目前为止都如此之大,更何况听起来就有毒的工业尾气,这玩意生产出来的东西,真的没问题吗?
这件事,还要从它生产的蛋白质是什么开始说起。
蛋白质哪来的?生产出来的蛋白质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其实它本来就是一种生物代谢物,但这种蛋白质和之前的二氧化碳合成淀粉,或者人造肉不同,并不是经过人工合成的工业制品,而是利用了微生物的发酵技术直接产生的代谢物质,就像是酸奶一样。它所采用的微生物名为乙醇梭菌,是一种工业上生产乙醇的常见菌种,能和含碳工业尾气反应产生乙醇醪液,并最终通过蒸馏的方式获得乙醇。
乙醇梭菌 来源丨中国农科院饲料所供图
但是!所有人都应该牢记一句话:没有任何东西是垃圾,只不过是用错地方的资源!在以往的工业生产中,大家经常发现蒸馏塔内有一种非常黏稠的浆糊堵塞塔板,导致蒸馏的管道系统运行受阻,产率受到严重影响,技术人员一直想解决这个棘手的东西,找办法把它除掉。北京一家生产乙醇的公司提出了一个建设性的意见,把它分离出来看看,检测一下这东西有没有利用价值。到此,世界的“新大陆”露出了全新的一角。
来源丨中国生物技术网
科研人员做了大量实验分离出来后,这份蛋白质被送到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检测,结果表明该浆糊主要成分名为乙酸梭菌蛋白,它的蛋白质结构简单,粗蛋白质含量高达83%以上,18种氨基酸占蛋白质比例达94%,10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及其结构比例接近鱼粉、远优于豆粕,重金属含量也不超标。此外,研究人员又在做了多种常见鱼类实验后发现,在饲料中的添加3%-4.5%的乙酸梭菌蛋白时,能显著改善鱼类的胃肠和肝功能;当比例增加到18%左右时,对鱼类的生长、血液生化指标和肝肠组织形态等,也没见到不良影响。此外,它的流动性、黏度、水溶性等指标也不错,具有良好的饲料加工条件。也就是说,这种蛋白质是一种安全性相对较高的蛋白质饲料原料!**乙醇梭菌的“咸鱼翻身”**接下来,我们在介绍产生出来的蛋白质时,要回顾一下它的“娘家”——乙醇梭菌。既然是自然的生物代谢产物,为什么直到现在才发现它的用处?
只能说是惯性思维惹的祸。
乙醇梭菌最初是由比利时科学家从兔子肠道中分离出来,并以其为发酵菌种,利用它以一氧化碳或者二氧化碳为碳源产生乙醇,这项研究各国已经进行多年。
而大多数能源研究也只是集中在用一氧化碳生物发酵合成乙酸、乙醇等化学制品,对微生物菌种合成出的蛋白质及其功能性研究非常少。就算是专门研究微生物蛋白质的科学家,也把研究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了酵母、乳酸菌、微藻等传统被认为可食用的菌种上,导致了乙醇梭菌一类的微生物蛋白在蛋白质领域长期沦为“路人甲”或“垃圾”。
至于这项研究的意义,以及研究出来的鱼饲料有什么用?我们还要用我国动物的“口粮”——饲料说起。
无论有没有饲喂过家禽家畜,想必都对动物饲料的成分有一定的了解,这里面有两类东西必不可少:玉米和豆粕,它们代表着能量饲料和蛋白质饲料。
为支撑我国规模庞大的养殖业,2021年我国饲料产量达2.9亿吨,居世界首位,饲料年消耗量约有4.5亿吨,若不考虑能量饲料,经过简单估算需要纯蛋白质饲料8000万吨。
近年来,我国优质饲用蛋白原料极度缺乏,不得不大量进口,对外依赖长期保持在70%以上。我国每年进口鱼粉150万吨左右,进口大豆1亿吨左右,饲用豆粕的年消费量约7000万吨。
由于动物性蛋白价格高昂,植物性蛋白受土地种植面积少、气候条件多变、生产周期较长、物质能量转化效率低等因素影响,生产能力难以大幅提高,一段时间内,我国无法摆脱饲用蛋白原料对外进口的局面。
假设以工业化生产1000万吨乙醇梭菌蛋白(蛋白含量83%)计,相当于2800万吨进口大豆当量,等同于我国大豆年进口量的1/3,这将有助于我国摆脱“大豆进口依赖综合征”。
另外,中国每年至少可产生约1.2万亿立方米富含CO的工业尾气,如将这些工业尾气采用生物发酵技术进行高效清洁利用,可年产乙醇梭菌蛋白1000万吨,也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亿吨。
但同时也要注意,乙醇梭菌蛋白等新型饲料蛋白源仍需要加大研究,以进一步提高其品质和利用效率。现在亟须通过改良菌种和改进生产工艺,进一步降低成本,增加蛋白质的产量。
虽然目前乙醇梭菌蛋白的总体量还完全谈不到替代大豆的层次,但如果未来能解决蛋白质的饲料进口依赖也很了不起了。至少有利用一氧化碳这种工业尾气来生产菌体蛋白的技术,后面就有无穷的可能性。
在“双碳”目标的号召下,这种既减碳又环保的技术必将助力“碳中和”尽早实现。
另外,在这里也应注意,汽车尾气里面并不仅仅只有含碳气体,还有诸如氮氧化物、硫氧化物、铅化合物等有害气体,它们如何清除以及是否会影响乙醇梭菌将含碳气体转化为蛋白质,这都是我们需要在现实情况下必须考虑的问题。
来源:“数字北京科学中心”微信公众号
审核专家:纪十
生命领域观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