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普及与海洋科技资源协同发力,提升海洋科学素质。
2022年9月26日,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联合中国海洋学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天津召开了“海洋科技资源科普化路径与效果”云沙龙,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曲探宙致辞,海洋科技和教育研究领域的专家分别做主旨报告,围绕议题开展圆桌讨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学生和6省市18家学校教师代表等60余人参加。
“云沙龙”活动现场
(图片来源:海洋档案公众号)
曲探宙主任认为发挥科研院所海洋科技资源优势,开展常态化的科学普及工作,培养一支专业化的科普人才队伍,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弥补过去学校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不足、教学资源不够的缺憾,真正培养出更多有益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创新型人才。
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科普工作主任曲探宙致辞
(图片来源:海洋档案公众号)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罗玮研究员以“极地科考资源科普化路径创新型探索”为主题,详细介绍了丰富的极地科考资源,讲述了目前极地科考资源在科普工作上的应用,结合教育部和自然资源部利用“雪龙”号考察船面向上海交通大学开展的科教融合的海上实践活动,认为通过极地博物馆、考察站现场连线、科普宣讲、科教融合等多样化的形势将极地科技资源转化为科普知识。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罗玮研究员作报告
(图片来源:海洋档案公众号)
原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刘唐育主任以“国家‘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对于海洋科技资源科普化内容的选择与实施之策略”为主题,分析了国家“双减”政策与海洋科技资源的关系,阐明了学校对于海洋科技资源的选择、科研单位和学校如何结合能更好地开展科普教育。
(图片来源:海洋档案公众号)
来自科研院所、社会团体、沿海和内陆地区中小学校教师代表等围绕“国家双减政策背景下,海洋科技资源科普化的路径与效果”开展了深入交流研讨,分别立足自身结合实际情况建言献策。
(图片来源:海洋档案公众号)
中国海洋学会科普部主任孟凡涛表示“要针对海洋科技资源科普化,开展一系列的受众需求和科研资源现状调研,充分利用科技资源,提供更多的科普产品”。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正高级工程师邹斌指出“科普是培养中小学生兴趣爱好、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要利用与时俱进的表达方式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普及科学知识”。
内陆地区学校代表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道真中学校长韩锋表示“作为内陆地区学校,更加重视海洋科普、海洋教育工作,组建海洋社团,在校园内专门开辟海洋科普宣传橱窗,实时更新海洋科普知识,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和中国海洋学会举办的科普竞赛、科普讲座、科普夏令营等活动,让学生认识海洋、走进海洋、努力培养更多国家海洋建设栋梁之才”,该校教师田娅详细介绍了学校开展的科普活动,并提出了对海洋科技资源的需求。
道真中学分会场
(图片来源:海洋档案公众号)
沿海地区学校代表天津市南开区华夏小学副校长张桂英表示“华夏小学作为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以培养学生对科普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为目标开展的系列活动,并提出了希望学校学生多走出去实践体验的想法”。
沙龙中场休息环节,播放了利用中心海洋科技资源转化的海洋科普产品《去地球南端上抹一道中国红》《为大洋上空扬起激情和荣耀》等,彰显了“爱国、求实、创新、拼搏”的南极精神、“自强、探索、奉献、和平”的大洋精神,激发青少年的科学梦想和科学志向。在沙龙活动期间,线上与会人员纷纷就本次沙龙的主题在留言板发表自身观点、提出问题,与圆桌会议嘉宾进行交流。
本次活动主办方之一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场馆资源设施体系齐全,具有海洋信息、海域海岛、海洋权益、海洋经济等方面丰富的海洋科技资源,长期以来在服务中小学生海洋科普宣传教育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搭建了科学传播的桥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与新媒体交流平台、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在迈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之际,利用海洋科技资源严格落实《“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关于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的通知》,建立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衔接机制、积极推进海洋科普主体多元化、加快构建海洋领域多方协同的大科普发展格局,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促进新时代科学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
文 字:王 苏
图 片:王 苏、贵州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道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