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伍贤惠:精心“诊断”,为农田开具减灾处方

光明科普
原创
光明网科普频道官方账号
收藏

编者按

秋风吹过希望的原野,喜人信息不断从田间地头传来。9月26日,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全国秋粮已收获25.1%,进度同比快1.2个百分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前夕所肯定的那样,今年,我们克服去年北方罕见秋雨秋汛、冬小麦大面积晚播、局地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应对南方局部严重高温干旱挑战,实现夏粮、早稻增产,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

仓廪丰实的喜悦背后,是一次次躬身大地的艰辛付出,是一个个心血智慧凝成的动人故事。我们邀请四位种粮大户、两位农技人员,在他们的“粮”事里感受大国“粮”策,品味14亿中国人对丰收的渴盼与信心。

精心“诊断”,为农田开具减灾处方

讲述人:四川省简阳市平武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业科农技人员 伍贤惠

【一线讲述·农技专家】

水稻亩产500公斤,玉米亩产320公斤……尽管今年简阳遭遇了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农作物产量受到一定影响,可我们和村民一起采用节水抗旱措施,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秋粮丰收答卷。

今年7月下旬以来,持续干旱给秋粮生产带来严峻挑战。为了抓住抗灾救灾窗口期,我和同事们时刻绷紧一根弦,包村联户、蹲点包片,帮助农户和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做好田间管理,确保补救技术落地见效。

在我包联的进化社区,7组种植户曾见能找到我,说他今年种植的1.53亩水稻旱情严重,田里都干出了裂缝。走访后,我摸清了进化社区的受灾情况,立即向镇上报告,镇上协调从鸡公山灌区引水到镇里的水库、蓄水池,再通过提灌方式将水引到种植户的田间地头。镇上还全面排查检修了提灌站、滴灌等农田灌溉设施,为的就是让“血脉畅通”、庄稼解渴。

面对极端天气,既要抗大灾、又要减小灾。我们及时分析灾情发展趋势和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制定了农技服务工作计划,向种植户编印发放“明白纸”、技术手册、挂图等,做好灾情预警。对于经营大户、集体经济技术骨干、农民合作社、种植农户,则有针对性地开展防灾减灾技术指导和培训。

根据各村实际情况,我们开出了不同的减灾“处方”。对于受持续干旱影响较大的,我们用多种方式浇灌保苗水,尽最大努力扩大灌溉面积;对无灌溉条件的旱作地块采取中耕、高培土等措施,增加土壤蓄水量,减少田间水分蒸发;对受旱较轻的土块,采取喷施抗旱保水剂等措施,提升作物抗旱能力。同时,我们还积极做好抗防病虫害技术的推广应用,最大限度挖掘未受灾作物的单产潜力。

为了大地的丰收、农民的笑脸,我们时刻在行动。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张胜、任爽、赵秋丽、冯帆、胡晓军、王洋、禹爱华、李晓东、周洪双、王胜昔、张士英、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芦猛、李庆林、熊珵、刘小琴、周红飞)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