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康 艳 审核:杨鹏斌
(永宁县永宁中学 2019级 何静楠)
任何生物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食物,食物是生命个体的必需品。人类作为高级的灵长类动物,对食物的追求是多种多样的。
吃是人类的本能,是生存的需要。而吃什么?怎么吃?怎样才能吃得好?是人类在自身发展中要不断面临的问题。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人对吃、对美食的追求与探索从未停止。中国的食物文化发展至今,中国人对食物的评价标准大抵为:色、香、味这三点,若是这三点俱全,就不失为美食了。可若抛开人的主观精神上的享受因素,只对食物的功能性进行讨论,食物的形态便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如今的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发展的进程也在不断地加快。在未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人类的寿命将会不断延长,人口数量将会持续增长,终将会突破地球的合理承载力。到那时,自然环境持续恶化,各种不可再生资源枯竭,土壤贫瘠,定会出现食物短缺的问题,这必然会对人类的生产生存造成巨大威胁。
当食物的量无法得到保障时,或许可以从食物的质上出发,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与办法。可以从食物的形态入手,以小体积,大能量为思路,研究并缓解食物短缺这一问题。
其实在当代,这种思路已经存在,并已经应用于某些领域了。在载人航天领域,宇航员在太空中的食物,大多被加工为“压缩砖”与“牙膏状”,兑上一定比例的水就可以恢复原状,不仅可以满足宇航员对食物味道以及人体各种营养成分的需要,也可以缓解太空飞船携带物资较困难这一问题。还有日常生活中的压缩饼干,浓缩牛奶等,都体现了小体积,大能量这一概念。
在未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我们大可以将上述理论进一步深化,研发出胶囊状与液体状的食物,还可以是其他方便携带的形态。
除了形态上的便捷,更应该着重解决食物短缺的问题。也就是在满足小体积后,如何解决大能量的问题。在未来,我们或许会发现一种新的物质,类似于核,区别在于它的功能相较于核的辐射性,这种新物质的功能更多体现在能量的巨大性,且绿色可食用,这一物质可以满足人类多项甚至全部的营养物质的需要。这种物质一经发现,食物短缺问题将被大大缓解。
当然,在满足了人类的基本需求后,也应当满足人的正当的享受心理。在食物胶囊形式、液体形式及多种便捷形式发展成熟后,可以进一步研究这类食物如何与色、香、味这一美食追求相结合。在香与味上,可以通过对新物质的进一步研究,以及通过科学手段干预脑电波产生相应的嗅觉与味觉;在视觉上,可以通过先进的全息投影技术,实现食物影像的真实复现。通过这些技术,可以满足进食时视觉、嗅觉、味觉等感官的需要,以达到对食物色、香、味的追求。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未来的我们将面临无限的挑战,更有无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