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年度国情咨文中披露了“匕首”导弹,并将其称为高超音速导弹。但国外情报部门从公布的图片很快发现,其实际就是将米格-31挂载的“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自此,关于“匕首”究竟是弹道导弹还是高超音速导弹的争论就没有停止。
回答这个问题还要从“匕首”导弹的技术特征来看。
高超音速一般是指流动或飞行的速度超过5倍音速,即马赫数(Ma)大于或等于5。按照这个标准,几乎所有的弹道导弹都可以达到。有些弹道导弹弹头在下落过程中的最大速度可以达到20马赫,而一般的短程弹道导弹最大速度,也能轻松达到6~8马赫。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高速度都是其下落过程中,由高度势能转化为下落动能产生的,几乎是无动力的,而且其速度也基本是垂直向下,在向目标的飞行方向,前进速度则要低的多,远小于5倍音速标准。因此,一般不将弹道导弹列入高超音速导弹讨论。
如果像普京那样将“匕首”称为高超音速导弹,那么其通常应该至少在接近目标的部分飞行航程中,不但速度要达到5马赫,而且飞行方向必须是可控的,也就是可巡航飞行。
▲ “匕首”导弹(上)与“伊斯坎德尔”导弹的模型图比较
从目前透露的情况看,“匕首”导弹采用传统弹道导弹的回转体外形;导弹头部呈圆锥形,头罩半锥角明显大于头锥其余部分;弹体后半部分呈圆柱形,弹体尾部安装有4片三角形空气舵面,沿弹身周向X型布设;机载时弹体后端安装有一个圆台形尾罩,尾罩前部有4处X型分布的凸起,并在左右两侧各有一片较长的梯形安定面。导弹全长约7.7米,弹径约1米。从这些外形和尺寸特征看,“匕首”是陆基“伊斯坎德尔”M战术弹道导弹的空射改进型。
▲ “匕首”高超音速导弹与“伊斯坎德尔”战术弹道导弹
该导弹经投放后,在自身动力下可以先沿弹道做类抛物线飞行,在接近目标后进行一定幅度的跃升和机动,最后俯冲并对目标进行灌顶攻击。该导弹通过卫星、飞机、地面或海面控制台接受实时信号,更新导弹飞行路径规划,最后接近目标时采用了雷达制导。
可以看出,“匕首”导弹在飞行中段可以利用火箭动力很快达到3~5倍音速高速飞行,并可接收外部信息调整弹道和航迹;在接近目标后,利用高度势能迅速将速度提高到5倍以上滑翔,并可依程序巡航机动突防,同时利用雷达导引头锁定并命中航母战斗群这样的高防护目标。从弹道形态来看,“匕首”实际与俄罗斯另一种战略型高超音速导弹“先锋”一样,具备“弹道+助推滑翔”的特征。区别是“匕首”的射程远没有“先锋”大,因此其没有采用头体分离设计,而是将整个弹头和战斗部作为滑翔体使用。
由此可以看出,“匕首”导弹虽然是一种空射型弹道导弹,但其实际也是一种和战略型高超音速导弹“先锋”一样的战术型高超音速导弹。
李文盛:电子工程学士及军事学硕士,原总参某部高级工程师,从事军事信息与军事战略研究,以及远程作战问题研究,长期参加中国军控学会《年度国际军备控制与裁军报告》及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全球核态势评估(年度)报告》的撰写,在军内外十余家刊物发表学术及军事科普论文400余篇,参与《俄罗新军事基本情况》、《美国未来作战系统》等多部论著撰写,主持或参加了多项国家及军队科研项目,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多项,为核战略与核武器发展、作战使用专家,在防空与反导,以及常规远程作战方面也有较深研究。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李文盛
策划:金赫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