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后,工业制造的尖端科技只掌握在少数西方国家的手中,二战以后,更是加重了这一趋势。因此,美俄和一些欧洲国家几乎掌握了世界所有的军火贸易。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军工实力逐步提升,中国的军售开始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特别是有一种武器的销量登上了中国军售清单的榜首,它便是——枭龙战机。
源起歼-7 三国混血
说到枭龙战机,它可算是我国和巴基斯坦友好关系的标志。
枭龙战机最早起源于我国成飞公司的“超-7”项目,原目的是改进歼-7战机,提升战机大迎角性能。
当时,巴基斯坦空军正好需要更新老旧战机,但是考虑到从其他国家进口先进战机费用实在太高,于是他们希望加入“超-7”项目共同开发。
对于“铁哥们”巴基斯坦的要求,我国当然欣然答应。
为了援助他们,我国直接根据巴基斯坦空军的需要进行设计,而后将生产线引进巴基斯坦。由于要解决战机的发动机问题,该项目还找到了俄罗斯的米格设计局,所以枭龙战机是名副其实的中巴俄三国混血儿。
对于“混血儿”枭龙战机的代数,可谓众说纷纭。
有人说它是二代机最终版,有人说它是二代半,有人说它是准三代,还有人说它就是三代机。产生分歧的原因,一方面是二代机与三代机之间的划分标准本来就比较模糊,另一方面有些人认为枭龙战机是由歼-7改进而来,既然歼-7是二代机,那么枭龙性能如何提升,也不应该被划为三代机。
性能优越 物超所值
枭龙战机性能肯定无法和“歼20”这样的四代机比,但是一分钱一分货,枭龙1200万美元的价格,不及F-16一半,绝对物超所值。
首先是实现了“超-7”项目的预期目标,战机近战格斗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在引进俄罗斯RD-93型涡扇发动机实现战机高亚音速机动的同时,机翼采用中等展弦比,兼顾了战机的机动能力和飞行升力。边条翼技术与DSI进气道技术,使得战机有良好的大迎角性能。在航展上,枭龙战机能够在空中辗转腾挪,就是得益于自身良好的气动布局。
其次是先进的航电技术。枭龙的航电系统包含雷达系统、惯导系统、挂载武器管理系统、飞行控制系统等等。这也是枭龙战机为什么有资格跻身三代机,叫板三代机的资本。因为没有安装航电系统的二代机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还有就是超视距攻击能力。当年巴基斯坦迫切希望加入“超-7”项目,更新自己老旧战机,就是希望自己的战机能够具备超视距攻击能力。否则面对印度购买的三代机,自己在看不见对手的情况下就被摧毁,这对于巴基斯坦空军来说是不能接受的。此前,我国还透露将改进枭龙雷达系统,将原先的脉冲多普勒雷达改为小型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这样就将雷达的探测距离扩大了1-2倍,单说这一性能指标就远超一般三代机。再加上枭龙挂载了我国产GB500C弹药分发器,甚至有望在S400的射程之外打击预定目标。
最后就是功能更加多样。枭龙战机有7个挂载点,可以挂载多种型号的空对空导弹、反辐射导弹和任务吊舱,用以完成空战、摧毁雷达、电子干扰等任务。而双座型枭龙战机,更是为机组增加一名武器控制人员,专注于多种任务的完成。
不断改进 未来可期
枭龙战机对于巴铁总是充满了自豪感,他们的飞行员甚至还对外宣称:枭龙战机能够对抗印度的任何机型。
这究竟是吹嘘还是实力?要知道,印度空军除了有米格-29这样的常规三代机,还有着极为先进的苏30-MKI战机。
不过,仔细比较,巴基斯坦飞行员的自诩也是有着一定的道理。就拿苏30-MKI来说,枭龙的航电系统不比它差,因为俄罗斯的航电系统一直都不算先进。在雷达系统方面,即便目前枭龙与苏30-MKI有一定差距,但是差距不大,而且下一步枭龙BLOCK3型将有很大的提升。两者最主要的差距来自于作战半径、飞行速度与挂载武器量上。枭龙最大航程3000公里,苏30-MKI不空中加油最大航程在4000公里以上。枭龙飞行速度不到2000公里/小时,苏30-MKI超过2000公里/小时,枭龙7个武器挂载点,载弹量3800千克,苏30-MKI12个武器挂载点,载弹量8000千克。可是这些差距是可以弥补的。
枭龙虽然作战半径小,但是巴基斯坦领土狭长,国家奉行的又是防御型国防战略。所以如果不主动出击,即便枭龙腿短也是可以完成任务的。
至于武器和飞行速度不足,作为轻型机,枭龙与苏30-MKI之类的重型机相比,也有得一比。
俗话说“一寸长一寸强”,一旦近身空战,又是“一寸短一寸险”。
凭借着飞行员自身能力,历史上有过很多以弱胜强的例子。再加之巴基斯坦有枭龙的生产线,这意味着在实际作战中枭龙战机的维护维修速度将比印度各型战机快得多。
随着枭龙战机出口的不断扩大,它的口碑越来越好。有网友还为枭龙战机绘制了隐身版的想象图,相信“隐身版”枭龙战机会让大家更加喜爱。
划重点:
1.枭龙战机最早起源于我国成飞公司的“超-7”项目,是我国和巴基斯坦友好关系的标志。
2.枭龙战机在巴基斯坦有自己的生产线,其发动机技术源自俄罗斯,因而,枭龙是中巴俄三国混血儿。
3.枭龙战机的代数众说纷纭,可算是二代半战机。
4.枭龙战机对于巴基斯坦来说,足以完成自身国防层面的所有任务。
5.未来的枭龙战机有望朝着隐身方向发展。
作者:翁宗波,军事装备科普专家,国防大学工程师,主要从事国内外高科技装备、各兵种主战装备、联合作战战略战术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在《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兵器》杂志等军事类报刊杂志发表文章200余篇,个人荣立三等功1次。
出品: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
作者:翁宗波
策划:金赫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