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印度反卫星技术含量到底有多高?

科普中国军事科技
原创
聚焦强军兴军实践 助力全民国防教育
收藏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邵永灵 军事专家

策划:金赫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2019年3月27日,印度总理莫迪高调宣布,印度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反卫试验,将一颗300公里高度的低轨道卫星击毁。他强调,印度成为继美俄中之后第四个掌握反卫技术的国家,印度已成为太空超级大国。一贯充满民族自豪感的印度媒体对此大加渲染,印度人民更是走上街头欢庆国家这一巨大成就。一时间,仿佛印度已经坐实世界航天强国的身份。

印度总统莫迪发表电视讲话

不过,印度方面对于反卫武器的细节并没有透露,这给了外界以巨大的想象和推测空间,以研判印度反卫试验的技术含量。

通常来说,反卫星有三种方式:一是发射反卫星卫星,即杀手卫星,进入轨道后通过变轨接近目标卫星,以撞击或爆炸的方式实施摧毁;二是使用定向能武器,通过发射激光或大功率微波束摧毁卫星或使其失效;三是利用地基反卫导弹直接摧毁卫星。在这三种方式中,第三种较为容易,实施的门槛比较低。一般来说,弹道导弹从向远处打改为向高处打,其能够打击的高度相当于射程的1/2到1/3,也就是说,拥有中程导弹的国家,理论上就具备了打低轨道卫星的能力。此外,可以进行大气层外拦截的反导系统也能够用来反卫,2008年2月,美国就曾经用海基“宙斯盾”系统发射“标准”3导弹击落了1枚在208多公里高度、正在缓慢下坠过程中的报废卫星。

“标准”3导弹升空

从印度方面发布的信息看,印度此次反卫试验使用的是地基反卫武器。有媒体推断,印度的反卫导弹可能是其高层反导系统的“大地防御拦截弹”(PDV)。问题是,印度打下来的卫星是在300公里的高度上,而其PVD的拦截高度是在大气层内高层和大气层外低层,即100公里上下,类似于美国的“萨德”系统,不可能达到300公里高。所以,印度的反卫武器更可能是由普通弹道导弹如“烈火”系列改进而来。从卫星分布的情况看,除个别执行侦察任务的卫星外,一般的应用卫星都在中高轨道、地球同步轨道上,这通常是地基反卫导弹难以达到的高度。当然,印度反卫导弹击毁300公里高的卫星并不一定意味着它的反卫能力就限于这个高度,应该也有降低碎片对他国航天器正常运行的影响、从而减轻外界压力的考虑,毕竟很少有卫星在这个高度上。但无论如何,地基反卫的模式决定了印度不具备对更加重要的中高轨道卫星进行打击的能力。

从这次试验的结果看,印度成功击毁了卫星,这说明其导弹制导系统精度较高。与打击普通的地面目标或反导拦截相比,反卫既容易又不容易。容易在于卫星的轨道是固定的,卫星本身在明处,不容易在于卫星的速度很快(达到第一宇宙速度),作战窗口有限。不过,外界对于印度成功击毁卫星也存有疑问,原因是这个被击毁的卫星不是报废卫星,而是在2个多月前发射的1枚军用卫星。该卫星上天没多久就被击毁,给人的感觉似乎就是为了充当反卫试验的靶子。所以,有人怀疑,印度可能在卫星上做了手脚,比如装有信息发射装置、自毁装置,可以引导导弹实施打击,在导弹接近卫星时就启动自毁程序以造成准确击中的假象。印度从4月11日起开始进行大选,执政的人民党选情不乐观,而印度法律明文禁止政府在选举前夕制定或发布可能被看作是寻求选票的政策或公告。因此,有媒体认为,急需政绩拉抬选情的莫迪把这次反卫试验作为大选前的一次公开“拉票”,莫迪一天之内连发9篇推文,可以看出他对这次试验的看重,当然要确保万无一失。

疑似印度反卫星导弹发射

地基反卫本身虽然门槛不高,但不同的毁伤方式之间技术含量差异很大。直接撞击的动能杀伤不仅导弹体积小,射程远,更重要的是产生的空间垃圾碎片少(大),附带毁伤较小,但对制导系统要求高;破片杀伤靠反卫导弹弹头起爆后产生的碎片对卫星进行破坏,虽然不要求太高的精度,但会产生大量的太空垃圾。目前,真正掌握了动能杀伤技术的国家只有美国,“爱国者”3、“萨德”、“标准”3、陆基中段反导系统都使用了动能拦截,借助于美国的帮助,以色列在“箭”3反导系统上也采用了动能拦截。印度无论是反导还是反卫,起步时间都不长,可以断言,只靠自己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展出先进的动能杀伤技术。从以色列或美国引进的可能性也不大,毕竟这涉及到先进技术的扩散问题。所以,印度的反卫方式只能是落后的破片杀伤。这种方式可以摧毁卫星,但会造成大量的空间碎片,这些碎片对其他国家航天器的正常运行构成威胁,甚至也会殃及印度自身,故几乎不具备实战价值,属于核武器那样的自杀性威慑武器。就在4月1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布里斯廷对印度反卫试验已经进行了措辞严厉的批评,他指出,印度造成了卫星碎片高达400个,其中有24片因为被炸到了国际空间站的远地点上方而威胁到了国际空间站的安全。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