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兰正顺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最近,中俄在高超音速技术领域发展受到美国高度关注,不时有媒体曝出中俄的高超音速技术已经领先美国,于是如何在未来应对中俄高超音速导弹“威胁”也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在22日,美国“Next Big Future”网站为美国海军应对高超音速武器大胆支招——既然拦截不了这些导弹,美国海军应该学中国造“人工岛基地”,这些岛礁不会像军舰那样被导弹击沉,而且它们比军舰更大,还可以将武器藏于地下避免遭受打击,将成为“无法被击沉的航母”。在这则消息中,“不沉航母”只是个形容词,但在现实中“不沉航母”的原型——浮岛式航母却并非子虚乌有。
冰之巨人"哈巴库克"
浮岛式航母概念在二战中已经出现。当时,面对德国“狼群”战术的凶狠以及英国缺乏足够数量反潜驱逐舰与护航航母的现状,英国记者兼情报人员的杰弗里·派克提出了"用冰块建造航母"对付德国潜艇的设想。派克向蒙巴顿提出将北极海域的巨冰拖至大西洋改造成人工冰岛。这一设想最初因为北极地区的冰块过于太脆弱而一度流产,但1943年初美国科学家赫尔曼马克和沃尔特霍恩施泰因发现,将棉花和纤维加入淡水研制而成的冰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高强度。这一重大发现,使得蒙巴顿对冰造航母又重新燃起希望,蒙巴顿立即向首相丘吉尔推荐,并组织技术专家进行研制。
英国海军要求冰航母能抗击30米高的海浪撞击;航母上的冰跑道应适合重型轰炸机起飞;航母在受到鱼雷攻击后只须用冰水填上即可完成损管作业;整艘军舰要有制冷系统保护冰层不融化等,对此三个月后英国专家拿出了"哈巴库克"号方案。即使以现在的眼光,"哈巴库克"号也堪称巨人:航母长600米,舰宽150米,高约110米,重量约200万吨,有26个螺旋桨推进器。1943年5月,英国专家小组在加拿大落基山脉下的帕特里夏湖开始建造冰制试验品,又被称为Boathouse。一个月后,一艘长20米,外面贴着木板,内舱壁涂有沥青、船体上凿着管道状通风孔的模型问世了。但虽然当时绝大多数美英高级将领都对“冰航母”充满信心,无奈后来由于当时科技水平的限制,许多技术难题一时无法解决,再加上盟国在大西洋上反潜形势的好转,“冰航母”计划被暂停,最终不了了之。“哈巴库克”的蓝图也成为了珍贵的历史文物保存在英国皇家海军档案馆中。
浮动国土JMOB
而美国同样有过类似的计划。冷战之后,美国海外基地数量锐减,同时剩下的这些基地的去留也要看当事国与美国关系的好坏,为了支撑“全球干预”战略,美军深感有必要打造一种自己掌控的海上移动“国土”,以保障其海上行动自由。
为此,1994年美军把“艾森豪威尔”号航母的舰载机清空,改为特种部队的海上大本营,扮演海上基地船。
1996年美国海军研究局就提出了“联合机动近海基地”(JMOB)的设想。JMOB的实质,是设想建造一个排水量50万吨,全长1500米、宽90米、高60米的海上巨无霸,可搭载300-500架各种类型飞机,可存储80万立方米的固体货物和4万立方米的液体货物,可容纳3000名作战人员;可以像码头一样装卸货物,可以发挥中转站的作用,将运输机、滚装船、集装箱船等运来的物资、武器装备中转分配给水面舰艇、潜艇和作战飞机,或者通过运输机、滚装船、集装箱船等向陆地运送物资与武器装备。不过,经过为期4年的研究和论证工作后,2001年美国军方向国会提交了技术可行性和费用评估报告,因为这个设想中的浮岛式基地体积太大、航速太慢、缺少防护、容易被打击等原因,最终流产。
“梦幻般”的海上要塞
近年来,随着材料技术与动力技术的进步,以及各国围绕海洋利益的博弈呈愈演愈烈之势,浮岛式航母再次成为军事理论界的焦点。
有军事专家认为,浮岛式航母在未来将极具实用意义。由于浮岛式航母的承载能力相当惊人,所以在此基础上可以“堆积”很多设施,可战斗、可生产、自给自足、行动自由、极难击沉,可谓是“梦幻般”的海上要塞。
从空中力量来说,浮岛航母面积与一个大型国际机场的面积差不多。因此可起降任何民用和军用的飞机,并且不需要任何专门的起降技术,一下就避开了舰载机飞行员训练的瓶颈。除了拥有大量的航空战力以外,大量原本只能遂行近海战斗任务的舰只,将借此基地而可以遂行远洋战斗任务。过去近海战斗舰只因其吨位较小,航程较短,抗风浪能力差,导致其作战半径有限。但如果以浮岛航母为移动军港,其遂行战斗任务范围会大大扩宽,立即具备远洋作战能力。
另外,作为可以在海上移动的国土,浮岛航母可以解决海外驻军的困难。公海航行的航母,随时可以将军事影响力投射到需要地方,从而更好的保护本国的海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