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日本为何又盯上美军“远程识别雷达”?

科普中国军事科技
原创
聚焦强军兴军实践 助力全民国防教育
收藏

出品: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

作者:谢武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远程识别雷达概念图(来源于网络)

据日本《读卖新闻》2018年7月3日报道,日本防卫省计划为即将引进的“宙斯盾上岸”(Aegis Ashore)系统单元配置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简称“洛马公司”)最先进的雷达。这部雷达是一种先进固态雷达(SSR),属于远程识别雷达(LRDR)的改版,能够从秋田县和山口县全天候监控整个朝鲜半岛,预计这里将来是“宙斯盾上岸”系统的部署基地。众所周知,日本境内已经部署了大量美制导弹防御资产,其中包括多种雷达,诸如前置X波段AN/TPY-2雷达、“爱国者”(PAC-3)系统监视与火控雷达等,为何日本此次又瞄上了远程识别雷达的改版了呢?

美日“抱团”构建亚太反导体系

日本构建反导系统的“梦想”几乎与美国一同起步。20世纪80年代,美国推出“星球大战”计划,日本也不甘落后,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终于在1987年和美国签署了《关于日本参加研究战略防御计划的协议》。1993年12月,克林顿政府推出的“战区导弹防御”(TMD)再次刺激了日本的“小心脏”。两国为此设立了“美日TMD工作小组”,定期讨论战区导弹防御的有关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美日终于在亚太地区打造了一定规模的反导装备体系。目前,日本海上自卫队在“金刚”级和“爱宕”级驱逐舰上装备了“宙斯盾”反导系统,配合岛内部署的陆基“爱国者”-3(PAC-3)反导系统,构成了日本版的双层“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用以保护东京以及日本列岛的关键目标。同时,美国也在西太平洋部署了“宙斯盾”海基反导驱逐舰和前沿探测雷达,与日本反导系统之间信息共享,并肩“作战”。这些系统又与美国本土的地基中段防御系统“前后呼应”,形成了密集的美日亚太反导体系。

美国都有什么样的反导雷达?

反导雷达是整个反导系统的“眼睛”,全面负责发现导弹发射、识别真假弹头、指引拦截弹飞行等多重任务。在反导雷达的建设方面,美国的技术最为完备,堪称日本的“祖师爷”,日本现役的反导雷达大多是美国的“舶来品”。美国为实施战略反导任务,共有以下几类地基\海基雷达。

一是美国战略反导系统的“千里眼”,负责导弹预警任务,主要由升级预警雷达(UEWR)实施。目前共在格陵兰岛、阿拉斯加州和英国菲林代尔斯空军基地部署了5部,建造之初主要用于弹道导弹早期预警,经过升级之后,目前主要用于探测从北极上空飞过的洲际弹道导弹,以及从太平洋和大西洋发射的潜射弹道导弹。

二是用于跟踪导弹飞行轨迹的“行驶记录仪”,负责跟踪来袭导弹目标并引导拦截弹的飞行,主要由丹麦“眼镜蛇”雷达实施。这部雷达部署在阿拉斯加州谢米亚岛上,初始目的是搜集苏联弹道导弹飞行试验信息,现在主要用于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目标跟踪和为拦截弹制导,兼可承担一定的火控功能。

三是用于识别真假弹头的“火眼金睛”,主要包括前置X波段AN/TPY-2雷达和海基X波段雷达(SBX)。美国在中东和日韩部署了多部前置X波段AN/TPY-2雷达,在太平洋阿达克岛附近部署了SBX雷达。这些雷达利用尖端的X波段雷达技术,极大地提升了识别真假弹头的能力。

日本部署的远程识别雷达究竟何物?

7月初,日本决定引进的先进固态雷达(SSR)是美正在研制的“远程识别雷达”(LRDR)的改版,两者技术相同,或根据日本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小幅改进。该雷达从2014年开始研制,据估计雷达造价高达10亿美元,相对于前面讲的两种X波段雷达,这种雷达使用了S波段,技术更成熟,作用距离也更远。

根据美国导弹防御局的描述,中段反导能力是美国最优先发展的能力之一。远程识别雷达负责对导弹飞行中段目标进行精确跟踪、目标识别、拦截制导与毁伤评估。该雷达采用固定式平面阵列方案,应用氮化镓技术,探测距离近4000千米。虽然还没完全成型,但据美方透露,这部雷达体型庞大,远程识别雷达大小相当于一座7层楼高的房子,宽9-15米,高18-24米。按照目前计划,远程识别部雷达将于2020年左右研制完成。

2017年,日本确认引进陆基“宙斯盾”系统,实现对日本列岛的全覆盖,预计将在2023年正式投入使用。一旦爆发战争,陆基“宙斯盾”系统将与海基“宙斯盾”舰进行协同作战,实现雷达信息数据共享,提升日本的整体防御能力,同时还可以将目标信息共享给美国。日本计划引进的SSR雷达将与其陆基“宙斯盾”系统同地部署,为后者的提供目标跟踪支持。此前,日本防卫省曾在雷神公司的SPY-6雷达和洛马公司的远程识别雷达之间开展竞标,最终洛马公司雷达胜选,主要是因为这部雷达搜索识别能力出色,且全寿命维护成本低,可谓“物美价廉”。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