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无人机大型集群作战 在战场上能代替轰炸机吗?

科普中国军事科技
原创
聚焦强军兴军实践 助力全民国防教育
收藏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傅前哨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网友提问:如果无人机实现大型化集群作战,在战场上能替代轰炸机吗?

专家解答:

从本世纪初起,无人驾驶的武装飞行器已经正式走向了战场,成为各军事大国空中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无人攻击机会取代有人驾驶的强击机、武装直升机,甚至轰炸机吗?这些都是值得人们认真研究的问题。就武装型无人机目前的功能、作用而言,它们的基本使命,主要是单独行动或与有人机协同作战,承担一部分危险的工作,执行某类特殊的任务。这些都会对未来空中作战的方式、方法以及战略、战术产生重大的影响。下面试举几种适合无人攻击机干的事情。

(一)替代有人机完成作战任务

从理论上讲,只要探测技术、识别技术、自主控制技术、精确导航定位技术、通信技术等能满足要求,无人驾驶作战飞行器几乎可以执行有人驾驶战机所能承担的一切任务。难怪一些学者预言:“未来的空战,将是具有隐身特性的无人驾驶飞机与防空武器之间的作战”。也有的人认为:未来的空中作战,将是无人机与无人机之间的对抗,双方的“飞行员”(操纵员)并不直接见面。无人化空中作战的一个重要结果是不存在飞行员的伤亡问题,不会有人成为俘虏,从而也就不需要复杂、昂贵的救生设备,深入险地的搜索与救援飞机/直升机和相应的组织机构了。

(二)执行有人机难以承担的军事使命

无人战机作为一种全新概念的武器系统,不但能执行许多常规的对地、对空作战任务,还能执行一些有人驾驶攻击机尚未承担、难以承担或无法承担的非常规军事使命。例如:

1.作战指挥部门可派遣无人驾驶隐身飞行器,突入敌区上空,进行气象战。它们在云中播撒黑色的碳灰微粒、干冰、碘化银等物质,引发暴雨,掀起狂风,搅得天候发生异常恶变,以达到影响敌军士气、迟滞其军事行动和部署的目的。

2.通过无人机搭载的激光器等特殊的机载设备激发大气层中的闪电,用以干扰敌方的电子设备、雷达装置和通信系统。

3.向敌方阵地布撒肉眼看不见的“隐形”喷雾。只要这些由小型军用无人机在低空喷撒出的微小结晶颗粒贴粘在军事人员的身上,到了夜晚,他们就将“显形”(在对手的夜视镜中看起来会闪闪发光),从而暴露其所在。

4.利用无人机在近距离内向敌方发射电磁干扰波、投掷高强度的电磁脉冲炸弹,以干扰其战斗机、侦察机、预警机、电子战飞机等军用航空器的飞行和工作。

除上面列举的使命之外,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还可以用无人机执行许多新奇的,甚至是匪夷所思的军事任务。

(三)投射非常规武器

利用无人攻击机向敌方投放和发射非常规和非致命性武器,亦能收到奇效。比如说,将正在发展中的新型“光炸弹”、“噪声炸弹”、“臭味炸弹”、“镇定剂炸弹”、“刺激炸弹”等掷向敌区,可造成对方作战人员暂时性的失明、失聪、失忆、恶心、腹泻、昏睡、耳鸣、狂燥、手脚颤抖、全身瘙痒、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使之无法作战、无力应战、无心恋战,从而丧失整体战斗力。

若把超级黏合剂、超级润滑剂、超级腐蚀剂等新型化合物撒布在敌机场、公路、阵地上,可使飞机和车辆的发动机熄火、轮胎融化,行驶的汽车和着陆的飞机刹不住车,保障人员和装备无法移动,最终导致其不战自溃。

超级黏合剂、润滑剂、腐蚀剂等特殊的化学物品,虽然属于非致命性的武器,不会直接造成敌方人员的伤亡,但如果用有人驾驶的飞机将其携带至敌区上空投放,那么,载机本身就要冒很大的风险:飞行中稍有泄漏,或在撒布时不慎将此类溶液沾在机体上,就有可能引发致命的后果,危及航空器和飞行员的安全。而由无人驾驶作战飞机运输和喷洒高危险性液体,则可放宽心,即使发生了问题,也不会导致严重事故,大不了将无人机遗弃。

毫无疑问,无人驾驶的航空新平台、新技术、新能力的发展,促进了新武器的问世和新战法的诞生,这将会对未来的空军军事理论、作战思想和航空兵的战术、战役行动,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四)对空中作战的影响

随着航空工艺、材料和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的不断进步,无人驾驶的战斗机/攻击机正在快速崛起,成为航空武器家族中的“新星”。它们有可能取代部分攻击机,执行复杂战场环境下的空对地战术打击和电磁压制任务。如果实现了数架甚至数十架中大型军用无人机的集群飞行,那么这样一个空中机器人编队的载弹量就相当可观了,加之其航程远、留空时间长,它们完全可以承担某些战略攻击使命,成为未来重型战略轰炸机的得力助手或替代者。

随着战争机器朝着无人化、信息化、数字化、隐身化、模块代、精确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高速迈进,在未来的局部武装冲突中,激烈的军事对抗有可能演变成一场坐在计算机屏幕前,按动鼠标和键盘的“电子游戏”。屏幕上那些简单的三角形、方形、圆形等符号,在操纵员的点击下,会变成威力强大的武器,在另外的空间里展开搏杀,瞬间毁敌于千里之外。

在人类的军事历史正迈向前所未有的新纪元之际,需要特别强调一点:无论高新技术兵器怎样发展,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不是物这条科学规律将不会随之改变。先进的武器装备固然已成为影响战争进程和胜负的至关重要的因素,而操作它们的人才是最终的决定性因素。

傅前哨,空军《航空杂志》社副编审、《航空知识》杂志社编委会委员、中国航空史研究会理事。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多个频道和栏目特邀军事专家。从事科研、科普工作30多年,先后发表论文和科普文章数百篇。撰写、主编各类书籍十余套。多篇军事论文、科普文章获全国国防科普征文奖和空军军事理论研究优秀论文奖。参与和主持多型军用飞机、无人机的研制,曾任某型军机研制领导小组技术组负责人,获得十多项发明专利。他发明的翼尖涡轮技术获第四届中国专利技术博览会金奖,并在“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上获特别金奖。先后被评为空军先进科技工作者、空军优秀党员、全国优秀国防科普作家。被总政“全军对外宣传工作领导小组”聘为“全军常备外宣专家”。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