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法国也不想不战而降啊!!
当时的法国号称欧洲陆军NO.1,装备不缺人员齐整,坦克火炮要啥有啥。甚至还针对德国修筑起了一条超级防线——马奇诺防线。
1925年,法国制定了在边境构筑独立筑垒地域配系的计划。随后修筑了洛林、阿尔萨斯、贝尔福三个筑垒地域。1929年任陆军部长的马奇诺,下令修建一条连续的由大量工事、部队集结设施构成的防线,即马奇诺防线。
据史料描述:“整个防线共构筑各种用途的永备工事约5800个,密度达到每公里正面15个。最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的顶盖和墙壁厚度达3.5米,装甲塔堡的装甲厚度达300毫米,均能抗两发420毫米臼炮炮弹的直接命中。”
于是法国人非常仰重这条防线。但也正是因为过于仰重这条防线,使法国在一开战便失掉了先机。因为马奇诺防线有一个致命的硬伤,那就是——太短。
马奇诺防线并没有修到同样与法国接壤的比利时、卢森堡国界段。这样的设置引起了德军高层的注意。
1940年2月24日,德军最高统帅部采纳了曼斯坦因的建议,经过修改后的作战计划规定,德军主力将翻越阿登山区,攻击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北部,然后再从西、北两方向进攻巴黎。在法国精心构筑的马奇诺防线正面德军,则组织佯攻,牵制当面之敌,等到主力攻占巴黎,并推进至该防线侧后时,再发起进攻,与主力前后夹击,聚歼当面法军。这个计划被德军称之为“黄色计划”。
这样一来,马奇诺防线便形同虚设。德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比利时等三国,绕过了马奇诺防线,直捣巴黎。
匆忙应战的法军显然准备不足,在战术指挥上异常缓慢,屡屡出现判断失误:法军以为德军渡过默兹河需要很久的时间做准备,但没想到德军一次突击就过来了。
法军在迎接德军突袭时依旧仰赖一战时的作战思想,战术战法较为保守,这同样给了打法激进的德军以可趁之机。
如果法国和苏联面积相当,或许还有喘息之机,但我们都知道法国的国土面积较小,防御纵深不足,德军不需太费力直入便可深入法国腹地。
以上种种,导致法军难胜,因其败退速度太快,以致最后落还得个“不战而降”的名声。(毕孝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