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闯荡商业航天市场 长征十一靠什么?

科普中国军事科技
原创
聚焦强军兴军实践 助力全民国防教育
收藏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王伟童 王亮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1月19日,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一箭六星”发射任务圆满成功,将吉林一号视频07星、08星和四颗小卫星精确送入预定轨道。这已是长征十一号的第三次出征,也是长征十一号的首次“全商业”发射。据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长十一总指挥杨毅强介绍:目前,长十一主要瞄准国内低轨小卫星市场,受到众多客户和市场的认可,订单已超过十亿。

发射现场图片 周雅露摄

“我们的目标和出发点是用航天成果普惠众生,用科技进步的力量改变世界,搭起每个人与太空的桥梁。”杨毅强说。

凭什么长十一在商业航天的道路上走得这样硬气?

首先,快速发射能力。长十一依靠自主移动测试发射平台,因为发射灵活机动,能够在24小时之内完成发射。

其次,快速履约的能力。一家小卫星公司第一年成立,第二年就要发射一颗星,从提出需求到实施发射也就半年的时间。而长十一火箭从接到订单到实施发射的时间只需90天时间,发射场有效工作天数缩短至个位,具有很强的“履约能力”

第三,物美价廉。目前,在国际商业发射中,小型运载发射报价一般为每公斤2至5万美元。而长十一的发射报价将远低于这一水平,安全可靠、成本低,能够帮助很多商业卫星公司“圆梦太空”。

第四,管理模式创新。长十一推行项目制管理,在市场分析、市场推广、成本管控等方面形成合力。

凭借得天独厚的快速、灵活发射优势,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自诞生起便被冠以“商业化、国际化”的标签。面对商业市场,长十一马不停蹄地做着自选动作。

那么以长十一为代表的商业航天发射未来能不能一直保持这样好的发展态势?长十一火箭到底能不能在世界航天大潮中屹立潮头?

我们不妨将视野范围扩大,看看世界。近几年,随着微纳卫星尤其是立方星设计的标准化、通用化,再加之星上部件的货架化、廉价化,卫星行业的“门槛”不断降低,“土豆”卫星的发射需求源源不断。这就使未来商业发射中一箭多星渐成常态,最具代表性的是印度的一箭104星任务,其中包含有星球实验室公司的88颗“鸽”遥感卫星。

时至今日,不同的国家、学校、公司、组织甚至是个人,都想要在大气层外占有一席之地。

举个例子:加纳仅用价值5万美元的立方星圆了自己的“卫星梦”。

尽管立方星的轨道低、寿命短、功能少,但有需求就有供给,随着发射需求的飙升,利用传统大、中型运载火箭“拼车”、“搭车”的入轨模式已难以满足发射需求。一批专门为微纳卫星和立方星量身定制的小型运载火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谁能廉价、快速、可靠地将载荷投送入轨,谁就能占得先机。尤其是随着近年来一网、二代铱星、星球实验室等互联网星座和遥感星座的蓬勃发展。对于动辄几十,上百乃至上千颗卫星的部署,考虑到星座单星寿命有限,谁能大批量、短周期地为客户进行发射,谁就能在发射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而一网公司四处签署发射合同,对靠谱的发射商“求贤若渴”,正是业界对发射商快速履约能力强烈渴求的一个缩影。

日渐开放和成熟的商业航天市场,正在逐渐形成一个有序竞争,良性发展的行业和产业链。纯粹的商业行为和扩张的潜在市场将催生航天企业的热情,促使资本和企业主动进行技术和模式双重创新,将商业航天的触角伸的更远,更深。

所以说,长十一不到两年半签署的订单超过十亿,也受到了欧洲、中东一些国家的青睐,这也只是它刚刚起步,“快响利箭”长征十一未来商业前景无限。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