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军博珍藏】朱德的扁担:为何要刻上“朱德记”?

科普中国军事科技
原创
聚焦强军兴军实践 助力全民国防教育
收藏

这是一根不平常的扁担,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几十年来,一直被人们传为佳话,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

朱德的扁担

1928年4月,朱德、陈毅带领湘南起义的队伍,到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砻市,同毛泽东带领的工农革命军会师,组成工农革命军第4军(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地处罗霄山脉中段,是湘赣两省的交界。周围五百里都是崇山峻岭,地势十分险要。那年11月中旬,红军集合在宁冈、新城、古城一带,进行冬季训练。由于湘赣两省敌军的严密封锁,井冈山根据地同国民党统治区几乎断绝了一切贸易往来,根据地军民生活十分困难,所需要的食盐、棉花、布匹、药材以至粮食奇缺。筹款也遇到很多困难。红军官兵除粮食外,每人每天5分大洋的伙食钱也难以为继。一日三餐大多是糙米饭、南瓜汤,有时还吃野菜。严冬已到,战士们仍然穿着单衣。

为了解决眼前的吃饭问题和储备一定的粮食,红4军司令部发起下山挑粮运动。这些粮食大部分从宁冈的大陇运来。大陇的粮食是砻市、古城等地集中起来存在那里的。朱德也常随着队伍去挑粮,一天往返100多里。他的两只箩筐装得满满的,走起路来十分稳健利落,年青力壮的小伙子也常被他甩得老远。战士们从心眼里敬佩朱军长,但又有些心疼他。四十开外的人了,为革命日理万机,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身子怎么办?大家一商量,就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朱德没了扁担,心里很着急,他让警卫员到老乡那儿买了一根碗口粗的毛竹,自己动手,连夜做起了扁担。月光下,他破开竹子,熟练地削、刮、锯,几个来回,就把一面黄一面白的半片竹子,做成了一根扁担。为防止战士们再藏他的扁担,就在上面刻了“朱德记”3个大字。

第二天,三星未落,挑粮的队伍又出发了,朱德仍然走在战士们中间,大家看见他又有了一根新扁担,感到十分惊奇,除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几分干劲。从此,朱德扁担的故事传开了。井冈山军民为了永远纪念朱德这种身先士卒,艰苦奋斗的精神,专门编了一首歌赞颂他: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会剿”。(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